玉器的紋飾是玉器審美的重要方面,也是玉器斷代、鑒藏的重要信息來源。今天小編就帶你將高古玉器的紋飾來個“連連看”。
商代的玉器文飾特征:
1、紋飾跟隨造形
圖1
商代的玉器紋飾分開來看,只是零散的回紋、三角紋、刀雷紋。。。。。,本身并不能構(gòu)成具體的圖形,但合起來看確與造形密切配合,可謂線隨形轉(zhuǎn)。如圖1 ,若同時觀察紋飾與鳥形,器物本身的紋飾是配合造形來雕琢,可見線條順造形的曲度彎轉(zhuǎn),仿佛是鳥冠、鳥身、鳥尾的細部描寫。
圖2
圖2所聞玉龍出自殷虛,也可見紋飾跟隨造形的特色。
2、臣字眼
商代的玉器不論是人物、禽鳥或走獸,皆有突出眼睛部位的傾向,不但比真實的比例大,且多呈圖案化,其中尤以臣字眼最具特色。
圖3
圖3為婦好墓出土的玉鸚鵡,眼珠園正突出,外形仿佛臣字形,因而得名。
3、雙線雕
古玉表面由雙線組成的紋飾雖不勝枚舉,然由雙線不同的雕法與排列方式可窺知不同謂殷商的時代風(fēng)格。
西周玉器紋飾特征:
1、紋飾脫離造形獨立
商代的紋飾多配合造形而共成人物鳥獸,西周的紋飾則往往自成動物紋或同體紋,與造形不必然相關(guān)。以出土與山東濟陽的圖4為例,造形雖做長方形,表面的紋飾卻為由上到下排列的具體鳥紋,長方形與鳥紋實可分別看待,若將圖4與圖1相較,圖1的線紋完全跟隨鳳鳥的造形,圖4的鳥紋則已脫離造形而獨立,兩者圖案設(shè)計的理念迥異,為由商至周顯而易見的變化。
圖4
2、 大斜刀
西周的玉器也有雙線雕,但異于商代的手法。圖5為墓中出土的鳥紋佩,其上的雙線內(nèi)細外粗,流暢生動,與圖1粗細均勻的雙線十分不同。西周的雙線內(nèi)細外寬,內(nèi)線為細線陰刻,外線以大斜刀作斜面式的雕琢,雙線之間形成一道細棱陽紋。 圖6的拓片明白可見大斜刀所形成的斜面與寬邊。圖4為西周早期的出土品,雖可見斜刀的運用,但粗細對比尚不如圖5明顯,大斜刀琢法的成熟可能要到西周中期。
圖5
圖6
圖7
春秋時代的玉器紋飾特征:
1、由平面到浮雕
圖8為黃君孟墓出土的春秋早期的玉環(huán),其上的線刻已不見西周的大斜刀。圖9的特寫清楚可見雙線為粗寬的陰刻,雙線之間浮出細勻的陽紋,雙線彎轉(zhuǎn)圓滑流暢,與圖2的商代風(fēng)格仍然有別。
圖8
圖9
圖10
圖11
圖12
圖10的珩,其上的雙寬線組成C形與S形,其中S形系有正反兩個C形從外向內(nèi)斜刻而成,兩個C形的交接處,即S形的中間形成一道斜轉(zhuǎn)的棱線,圖11 的拓片看得更清晰。這些高低平斜扭轉(zhuǎn)的線條,往往造成光影閃爍的效果,介于平面與浮雕的做法,可能為春秋中期的發(fā)展。
圖12出土于山西長治,春秋晚期的產(chǎn)品,紋飾凸出地子之上,已為浮雕的手法。出土于淅川縣下寺一號墓的圖13亦然。
圖13
2、 有具體到抽象
至春秋晚期,如圖12,尚保有動物的眼睛與頭部,然身體處僅見云紋、榖紋,其組合更加抽象,由西周的具體到春秋抽象,實為玉器紋飾的另一大變化。
3、 有疏朗到繁密
商周玉器的紋飾分布較為疏朗,至春秋則又細碎的局部連接成整體,因而趨于繁密。這種傾向,不論早期、晚期皆然。而此時期常見的叢叢平行或扭轉(zhuǎn)的細線,俗稱‘扭絲紋’,如圖10、圖13 所見,也與趨于繁密的裝飾風(fēng)格有關(guān)。
=================
Art998藝術(shù)典藏微拍拍品征集中,希望大家多多支持,拍品征集聯(lián)系人: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