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2 型糖尿病的血糖管理中,餐后血糖管理是重要組成部分。針對餐后高血糖的降糖藥物種類繁多,有經典老藥α-糖苷酶抑制劑(AGI),亦有崛起的「新秀」二肽基肽酶-4(DPP-4)抑制劑。臨床實踐中,我們如何作出合理選擇呢?在老大與新秀的 PK 中,孰優(yōu)孰劣?
控制餐后高血糖,緣何成重中之重
進入正題前,有必要闡述控制餐后高血糖的重要性。在我國糖尿病前期患者中,約 70% 是單純糖耐量受損;而流行病學篩查診斷的糖尿病患者中,單純餐后血糖升高者的比例達 50%。餐后高血糖不僅與糖尿病微血管并發(fā)癥、大血管并發(fā)癥發(fā)生風險增高相關,還與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如頸動脈內中膜厚度)相關,是全因死亡和心血管死亡的獨立危險因素。這可能與其帶來血糖波動,從而促進氧化應激反應和內皮功能損害有關。此外,餐后高血糖會使胰島β細胞功能進一步惡化 1。
控制餐后高血糖有助提高整體血糖的達標率,改善糖化血紅蛋白(HbA1c)。同時降低心血管事件發(fā)生風險,改善諸如血脂、血壓、炎癥因子、頸動脈內中膜厚度等心血管疾病危險因素 1。毋庸置疑,控制餐后高血糖實為血糖管理的重中之重。
從指南或共識出發(fā),AGI 是控制餐后高血糖的基石
從國內外指南以及共識看,AGI 為控制餐后高血糖的一線選擇 1,4,5(表 1),而 DPP-4 抑制劑在 2017 年版中國 2 型糖尿病防治指南中推薦為單藥治療控制不佳后的二聯(lián)或三聯(lián)治療選擇 2(圖 1):
表 1. 國內外指南或共識對 AGI 及 DPP-4 抑制劑的推薦
圖 1. 2017 中國 2 型糖尿病防治指南 2:DPP-4 抑制劑的地位
如此作出推薦,其降低餐后血糖的療效差別是原因之一(表 2)6。
表 2. 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動管理專家共識所示:各類降糖藥物對餐后血糖的療效差異
藥物特性:AGI 占據(jù)五大優(yōu)勢
與 DPP-4 抑制劑相比,AGI 在藥物特性上具有五大特點:
其一、伏格列波糖等 AGI 更適合中國糖尿病患者 7。雖然餐后血糖受到胰島β細胞功能、胰島素敏感性、消化吸收等因素影響,但飲食是其中重要影響因素之一 8。我國人群飲食結構以米、面等碳水化合物攝入為主 9,而碳水化合物在餐后 2 小時吸收完畢,是高血糖的「主謀」10,伏格列波糖等 AGI 恰恰通過競爭性抑制α-糖苷酶,延緩碳水化合物吸收,從而有效降低餐后高血糖。而 DPP-4 抑制劑主要通過抑制 DPP-4 提高胰高血糖素樣多肽-1(GLP-1)水平,促進胰島β細胞分泌胰島素發(fā)揮降糖作用 1,對有中國特色飲食結構的糖尿病患者不具有特異性作用。
其二、伏格列波糖的主要降糖作用,并不依賴胰島β細胞對胰島素的分泌,相反地,它還防止胰島β細胞「過勞工作」,對提高胰島素敏感性也有作用 11。從作用機制看,DPP-4 抑制劑屬于間接促泌劑。新診斷糖尿病患者胰島β細胞功能僅剩 50%,而促泌劑的使用可能進一步加劇β細胞功能的喪失 12,并引起高胰島素血癥。研究表明,DPP-4 抑制劑的降糖療效與患者基線β細胞功能顯著相關 13,比磺脲類更早出現(xiàn)繼發(fā)失效 14。相對而言,伏格列波糖比 DPP-4 抑制劑的適用人群更廣,對β細胞益處更多。
其三、除了作用于碳水化合物,伏格列波糖在長期給藥后,可明顯降低 DPP-4 活性,增加血中總 GLP-1 水平及活性 GLP-1 水平 15,16,發(fā)揮降糖及其它獲益作用。比起單用 DPP-4 抑制劑,可謂「一箭雙雕」。
其四、伏格列波糖不吸收入血,幾乎都經過糞便排泄 11。研究表明,健康成年男性(n = 10)單次服用伏格列波糖 2 mg(10 倍常規(guī)劑量)時,血漿及尿中未檢測出伏格列波糖 17。伏格列波糖可用于慢性腎臟病 1-3 期患者(eGFR ≥ 30 ml/min/1.73m2),4-5 期(eGFR<30 ml/min/1.73m2)患者則謹慎使用 18。相對于吸收入血,絕大多數(shù)經腎臟排泄的 DPP-4 抑制劑來說 19,伏格列波糖為用藥安全奠定了基礎。
其五、伏格列波糖隨餐服用,不進餐不服,且調整方便。對于進餐不規(guī)律的患者,伏格列波糖比每天服用 1-2 次的 DPP-4 抑制劑更適合,安全性更好。同時,伏格列波糖呈劑量依賴性降低餐后血糖 17,其說明書明確指出療效不佳可由每次 0.2 mg 增至每次 0.3 mg20,調整方便,而 DPP-4 抑制劑說明書推薦劑量固定 21,療效不佳時可能需要加用其它藥物,另外,部分研究未顯示其在推薦劑量基礎上增量可以增強降糖療效 22。
小結
控制餐后高血糖,是糖尿病血糖管理的重中之重,由此可以帶來視網膜、心腦血管等靶器官的獲益。無論是國內外指南抑或共識,AGI 類藥物為控制餐后高血糖的一線選擇。相比較 DPP-4 抑制劑,伏格列波糖在藥物特性上占據(jù)五大優(yōu)勢,這是其成為餐后血糖控制基石的原因之一。
參考文獻
中國 2 型糖尿病患者餐后高血糖管理專家共識.《中國糖尿病雜志》.2016;24(5).
中華醫(y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 中國 2 型糖尿病防治指南 2017 年版
中國老年學學會. 中華內科雜志.2014.53(3):243-251.
Garber AJ, et al. Endocr Pract. 2017,23(2):207-238.
IDF Working Group. Clinical Practice Recommendations for managing Type 2 Diabetes in Primary Care-2017.
中華醫(yī)學會內分泌學分會. 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動管理專家共識. 藥品評價 2017,14(17):5-8.
Zhu Q, et al. Clin Ther. 2013 Jun;35(6):880-99.
中國糖尿病患者餐后高血糖的藥物治療. 藥品評價. 2012,9(4):42-47.
Zhou BF, et al. J Hum Hypertens. 2003 Sep;17(9):623-30.
Monnier L. Eur J Clin Invest. 2000;30(suppl 2):3-11.
Kohei Kaku.Expert Opin. Pharmacother. (2014) 15(8):1181-1190.
Diabetes. 1995 Nov;44(11):1249-58.
Journal of Diabetes Research.Volume 2016, Article ID 4509603.
Mamza J, et al. Ann Med. 2016;48(4):224-34.
Moritoh Y, Takeuchi K, Hazama .J Pharmacol Exp Ther. 2009 May;329(2):669-76.
Narita T, Yokoyama H, Yamashita R,et al. Diabetes Obes Metab. 2012 Mar;14(3):283-7.
倍欣(伏格列波糖)說明書
中國醫(yī)師協(xié)會內分泌代謝科醫(yī)師分會. 中華內分泌代謝雜志,2016,32(06):455-460
二肽基肽酶-抑制劑的研究進展. 吉林醫(yī)藥學院學報.2017.38(2):130-134.
青木 伸(札幌社保綜合醫(yī)院 ? 內科): 臨床與研究, 73(10), 2419-2423, 1996.
利格列汀、西格列汀、沙格列汀等說明書
Yasuhiko Iwamoto, et al. Endocrine Journal 2010, 57 (5), 383-394.
審批編號:CN/VAS/1801/0001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