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優(yōu)米(QQ:209446816)
有一次,我教育上幼兒園的小侄子:“在學校不要跟別人打架哈。”他很不屑地反問我:“如果別人打我呢?”這一問,把我問楞住了,想了想,文明社會還是文明些,就告訴他:“即使別人打了你,你也不要還手。”
然而,小侄子那天后來的一句話讓我開始反思自己的觀點是不是正確,他很堅定地告訴我:要是別人先打我,我肯定要打回去。是啊,如果別人無緣無故打我,我為什么不能還手?
相信很多家長都碰到過這個問題。當孩子跟你說,別人打了他時,你會怎么教他?讓他找老師解決?讓他忍氣吞聲?還是讓他打回去?
近來網上爆出了好幾例校園打架事件,我們且不說打人的孩子有多殘暴,但我發(fā)現一個共同點就是:被打的孩子都帶著一副軟弱怕事的面孔,并且沒有絲毫的回擊能力。試問,如果被打的是我們的孩子,他懦弱地忍受著別人的欺凌,你心里會作何感想?
所以,面對同一個問題,如果是今天,我會告訴我的侄子:有人打你,要還回去,要立馬還回去,這樣他就不敢再打你。被欺負就要有反擊。我們應該教會孩子自我保護,而不是教他委曲求全。
也許你覺得孩子之間的小打小鬧不必當真,沒必要較真,忍忍就算了。但,怕就怕別家孩子把自己家孩子的忍讓當成懦弱,一而再再而三地對孩子進行人身攻擊。
還有一部分家長會說,告訴老師,讓老師來解決。但這種兩個小孩之間的小事情,讓老師處理,老師也只能批評她幾句,安慰你幾句,解決不了矛盾。
所以,小編認為,不要依賴老師,也不要依賴父母,要讓孩子自己用最公平的方法去解決問題——打回去!
可能有人不同意我這種做法,認為這是在教小孩使用暴力。但我所說的打回去有三個前提:
一是,發(fā)生在同齡孩子之間的攻擊行為,尤其是在幼兒園;
二是,的確是對方故意找茬;
三是,要平等地還回去。
幼兒園的小孩子,不過是你推我一下我打你一一拳,算不上什么暴力。但即便如此,誰也不愿自己的孩子天天被同伴欺負的。
如果對方孩子并沒有用武力來達到目的并樂在其中的主觀故意,我們的孩子也并沒有在被打后產生委屈、恐懼、憤怒的情緒,那我們完全沒有必要主動去引導孩子,讓他們覺得自己被欺負了。
不能因為總害怕自家孩子吃虧,就不惜扼殺孩子們單純的友誼和快樂。但如果的確是故意為之,那就必須教孩子平等地還回去。
同時,家長應該正確地引導孩子:回擊別人要注意分寸,如果欺負停止了,你的回擊也要停止,不要造成主動的攻擊和傷害。
當然,這種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的方式只有在雙方力量相當、保證人身安全的前提下才可以使用。所以,在平時的生活里,家長還要跟小孩滲透各種自我保護方式。比如,當遇到比自己年齡大體格強的孩子時,就一定要向老師和大人求救。
如果孩子被打,到底應該怎么做?回到這個問題的本身,有很多種方式來表達和實現,并不只有“被打就還手”這一種。
現在未成年之間的傷害越來越多,有時候真的不知道如何去保護。如果一直都是接受打不還手,罵不還口的教育,勢必會形成孩子懦弱的性格。所以很多利弊真的需要考慮。
父母不可能陪伴小孩一輩子,老師不可能時刻在小孩身邊,小孩子遭遇人際方面的麻煩,遲早得自己去應對。從這個意義上來看,大人對孩子最好的保護,就是教會孩子自我保護。比起教孩子忍讓或者逃避,我們更希望教孩子正面應對。
來源:寶寶相冊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