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公望
(1269一1354)
字子久,號一峰,又號大癡道人,晚號井西道人,江蘇常熟人,為“元四家”之冠。他50歲左右開始從事繪畫,山水師法董源、巨然,能變其法,自成一家。他善寫生,每逢出游,便攜紙筆,悉心觀察,得于心而形于筆。所以他的畫,渾樸自然,富于變化。其山水畫分水墨和淺絳兩種,又有使用新筆和禿筆的區(qū)別。多作披麻皴,山頭常寫礬石。淺絳法,是黃氏創(chuàng)造的,在墨筆山水上略施赭色即成,表現秋山或曉山特別適宜。黃氏作品傳世約十余件,故宮、南博均有收藏,其中最為著名的《富春山居圖卷》,是他家居富春山多年觀察寫生的精妙之作。此畫在明未經火焚,救出后又被割裂,其中一段現藏浙江省博物館。
黃公望《丹崖玉樹圖》 軸/紙/墨筆 縱101.3厘米/橫43.8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仿黃公望石法
黃公望畫山石,采用披麻皴,比之董、巨更為松靈簡淡,山頭小石為礬頭,這是江南土山的特點。中側鋒并用,先勾輪廓,再略加皴、擦、染。濃淡較隨意,一般先著淡墨,逐步加深;有時也可先勾濃墨再施淡筆。分二至三遍畫成,要求達到松毛淳厚的藝術效果。關鍵在行筆自然,不能做作。
黃公望 石畫法《富春山居圖》(局部)
仿黃公望石法仿黃公望樹法
黃公望樹法也是從董、巨變化而出的,極講究自然,穿插、點劃者都很有變化。寫干有高、低、曲、直、粗、細之別;畫葉則有介字點、個字點、夾葉、松針、橫、豎、圓混各點法,行筆與畫石一樣,中、側鋒并用,先出枝干,后加點葉。
黃公望 樹畫法《富春山居圖》(局部)
仿黃公望樹法仿黃公望筆意·平遠法
下圖為黃公望平遠法,前景作坡樹釣艇,中景虛處為水面,實處為坡石,遠山層層,襯托其后。由近及遠,層次清晰,境界開闊。
黃公望《富春山居圖》(局部)
黃公望筆意·平遠法仿黃公望筆意·高遠法
下圖為黃氏高遠法,是他常見的畫法,純用披麻皴作山巒,山頭綴以礬石,重重上疊,一層淡似一層,最后反用較重之墨作遠山,僅露峰巔,既可托出前山,在墨色上又與前景呼應。這種畫法,對清初“四王”,尤其是王時敏影響極大。
黃公望 《水閣清幽圖》
黃公望筆意·高遠法《春曉》是黃氏畫法的出新,章法上采取平遠和高遠的結合,以表現闊大雄壯的意境。近景叢林,多用橫點,蒼茫一片,為黃氏之法。遠處山巒也以披麻皴為主,又混用了它法。以淡赭寫抹遠山,微染樹干,使畫面產生了陽光初照之感,這是淺絳山水的變法。
《春曉》參照黃公望法創(chuàng)作
資料來源:《山水畫傳統(tǒng)技法解析20中》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