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著對經(jīng)典的敬畏,從心解讀楊氏太極拳宗師體用大訣(楊班侯傳)之第三口訣:
斜走單鞭胸堂占 回身提手把著封
國家太極推廣套路的廣泛傳播,這在推廣上來說起到了極大的影響力,幾乎每個城市的大大小小公園里都有打太極拳的身影,如何不拘泥于武術動作和花樣表演套路,讓更多太極拳粉絲能了解太極拳的文化內涵,陰陽虛實變化,更好的傳承和發(fā)展祖國瑰寶
,需要一些資料和文章普及知識。
闡述傳統(tǒng)太極拳傳承里的一些不為大眾所知的知識體系,這樣才會更好的促進行業(yè)專業(yè)性和技藝性的發(fā)展,讓初學者提供更多的實用資料,更好的理解傳統(tǒng)太極拳本質面貌。
【邯鄲太極拳研究會解讀】
先引用邯鄲太極拳研究會好文解讀: 斜走單鞭胸膛占。 單鞭:在技擊方面有多種攻防意識,有前后進攻的,有防守進攻的,還有虛晃進攻的。此句主要講的是防守進攻,就是用我的斜來找對方的正。例如:對方用左手從正面向我擊打,我急右轉腰側身閃過,同時用右手勾化對方之來手,使對方擊空,對方必抽身回撤,這時我可順勢速上左腿插入對方襠中,同時急用左手攻擊對方胸部,使對方跌出。
楊澄甫宗師斜單鞭拳照
楊澄甫宗師年輕時單鞭拳照
吳圖南單鞭(楊少侯傳人)
吳氏(楊氏小架)吳英華
楊氏太極拳小架和大架的區(qū)別,我們可以從以上的拳照對比上去感知。
回身提手把著封。 此句接上式。講的是當我進攻完對方甲以后,對方乙又從另一方向上左腿,用左拳向我胸部擊打,我急回身變右虛步,同時上身左轉,閃開對方來拳,使之落空,然后用我的左手粘住對方的左腕,右手粘住對方的左肘,兩手形成一股合力,把對方的來勢封住,使對方進退兩難。若對方想抽身后撤,我便用右腳勾掛住對方的左腳,兩手順勢前送,使對方跌出。此式還有其它合肘反關節(jié)的攻擊動作。
楊澄甫宗師年輕時拳照
吳圖南提手上勢
【生活無處不太極解讀】
太極拳的體用和習練,就像是拳架的技擊和養(yǎng)生一樣功能一樣,是有區(qū)別的。
楊澄甫宗師說,“先求開展,后求緊湊”,其高徒汪永泉說“先大圈,后小圈,到最后無拳圈?”練好太極拳,要體悟身形之圈和身內之圈的區(qū)別,由身形入身內太極圖,這個太極圈就有了。
太極拳傳承老師為什么說很多人打的拳沒有內涵,就是指他們的拳都是外形的動,身形的動,沒有太極圖的身內分陰陽,陰陽不簡單的是實腳和虛腳的區(qū)別,陰陽在于體內的陰陽之氣,心意虛實的內在運化,在于手與手,手與腳之間的體內互通轉化。
楊澄甫起勢要求,兩手如按有浮球,一手下按,另一手隨之而起(起的勁來自按手的內通心意傳遞,這才是內通,靜中有動,外面感覺不到里面的轉換過程,因此,傳統(tǒng)太極拳求的是動中有靜,靜中有動)。
如果能丹田運轉,那就是道家的內丹功,太極拳的混元境界了。腹部能轉,還是身形的動,不是內功。內功是心意之動。
由于傳統(tǒng)太極拳練出上乘內功者在近現(xiàn)代武術史上是不多的,能夠把內功用文字通俗易懂,條理清晰,結構嚴謹?shù)年U述出來的,目前資料看只有孫祿堂?,F(xiàn)代傳承老師里,能有大成者,北京汪脈高占魁、朱懷元和劉晚倉的高徒陳耀庭老師算一個。
張三豐對內功的描述留存有《授密歌》
無形無象,全身透空。
應物自然,西山懸罄。
虎吼猿鳴,泉清水靜。
翻江攪海,盡性立命
【生活無處不太極將在這篇的姊妹篇專門闡述玄而不玄的太極內功篇】
單鞭的習練要動作和內勁的融合,才能全面理解其中的奧妙,否則只會停留在身形之招,這個是比較簡單的。
一個式子的“起、承、開、合”,才能打出太極拳的春、夏、秋、冬四季,而單鞭要打出兩個四季才能算完美。
第一部分:
單鞭: 轉 肘(靠)勾 合
第二部分:
高占魁老師說:“身形和手勢要分開”
單鞭就是典型的式子,因此單鞭從手勢上,也要打出春夏秋冬才算掌握精髓。
手勢:雙手從右轉到左轉,再轉到右后打出手勢的
采、挒、肘、靠。
因此單鞭是太極拳比較典型的式子,里面暗含各種勁法。
拳譜說:“動中求靜靜猶動,因敵變化示神奇”,說明太極拳的發(fā)勁是由動中求靜而得來的。
陳耀庭老師說朱春煊曾說過一件事:
20世紀50年代一個老頭子來全場看了兩天,過了一周又來了,說看了北京各全場都是動沒有勁,當時不知道老頭子說什么,如果現(xiàn)在見到他一定要拜他為師,真功夫高人。
打拳一定要動中求靜,不僅是為了養(yǎng)生,而且是技擊功夫練法的關鍵。先于每一式找“落點”……靜,靜中觸動完成變化,然后找出兩個點、四個點,直到整個運行過程處處是點連成一線成為運行路線,此線路任何一處都可以成為靜點,此時就合了。
意氣了相合了,內外相合了,換句話說就是勁整了,就能“因敵變化示神奇”,所以朱懷元老師特別強調”動中求靜”。
“動中求靜靜猶動”外形看來是靜下來了,是不動的。靜了,但那動產(chǎn)生了,就有了”靜猶動”。
靜是指外形的不動,靜流動是指身體內還在動,這就是體內的內動。
每個動作中的轉換。表現(xiàn)最為明顯的是陰陽的轉換是動靜的轉換,是太極圖的s線。
因此,窺探單鞭的勁路運行,要體悟運行中的內動轉換,上下,左右內氣在腰胯關節(jié)的內通轉換。
有一網(wǎng)上歌訣寫到了單鞭的式子轉化,非常好,分享給大家
跨馬揚鞭稱單鞭,
抹勾拴拂逼胸前;
旋腕一鞭勁須齊,
實腳蹍轉是真詮。
我的號里有一篇寫【五趾抓地上彎弓】,單鞭里的實腳轉,如何把腳上的勁傳到頂勁和手上,就在于實腳的蹍轉。牛春明、郝少如都要求會實腳轉,牛春明要求要在地上轉出一個設么坑出來,只有這樣彎弓才上的去,神經(jīng)和血管才能打通,一線貫穿才有。
單鞭您會打了嗎?仔細體悟其中的奧妙。練好單鞭奧秘:
第一、拉出單鞭,要虛實轉換,要三虛抱一實,實腳蹍轉,大腿前端有力,環(huán)跳穴氣滿,精神提的起(虛領頂勁)
第二、采、挒、肘、靠右手環(huán)環(huán)相扣
第三、要學會上下,左右路路通勁,靈活運轉,開合發(fā)放。
關注下篇孫祿堂和陳耀庭老師談內功修煉篇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