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好事者未嘗不中,爭利者未嘗不窮,善游者溺,善騎者墮,各以所好,反自為禍。
邪與正相傷,欲與性相害,不可兩立,一起一廢,故圣人損欲以從性。
積柔即剛,積弱即強(qiáng),觀其所積,以知存亡。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qiáng)。知足者富。強(qiáng)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壽。
忍辱必成至人,虛己自然受益。
舌口舌者,禍患之宮,危亡之府;語言者,大命之所屬,刑禍之所部也。言出患入,言失身亡。故圣入當(dāng)言而懼,發(fā)言而憂,常如臨危履冰,以大居小,以富居貧,處盛卑之谷,游大賤之淵,微為之本,寡為之根,恐懼為之宅,憂畏為之門。
當(dāng)先謹(jǐn)言語,節(jié)飲食,省睡眠,此三者修仙之關(guān)鍵也。
山隆谷洼,差以尋常,較而望之,猶曰水平,舉大體也。
〔雌雄節(jié)〕第七
皇后歷吉兇之常,以辨雌雄之節(jié),乃分禍福之向。憲傲驕倨,是謂雄節(jié);委燮恭儉,是謂雌節(jié)。夫雄節(jié)者,盈之徒也。雌節(jié)者,兼之徒也。夫雄節(jié)以得,乃不為福;雌節(jié)以亡,必將有賞。夫雄節(jié)而數(shù)得,是謂積殃;兇憂重至,幾于死亡。雌節(jié)而數(shù)亡,是謂積德,慎戒毋法,大祿將極。
凡彼禍難也,先者恒兇,后者恒吉。先而不兇者,恒備雌節(jié)存也。后而不吉者,是恒備雄節(jié)存也。先亦不兇,后亦不兇,是恒備雌節(jié)存也。先亦吉,后亦不吉,是恒備雄節(jié)存也。
凡人好用雄節(jié),是謂妨生。大人則毀,小人則亡。以守不寧,以作事不成。以求不得,以戰(zhàn)不克。厥身不壽,子孫不殖。是謂兇節(jié),是謂散德。凡人好用雌節(jié),是謂承祿。富者則昌,貧者則谷。以守則寧,以作事則成。以求則得,以戰(zhàn)則克。厥身則壽,子孫則殖。是謂吉節(jié),是謂□德。故德積者昌,殃積者亡。觀其所積,乃知禍福之向。
虛無形,其寂冥冥,萬物之所從生。生有害,曰欲,曰不知足。生必動(dòng),動(dòng)有害,曰不時(shí),曰時(shí)而背。動(dòng)有事,事有害,曰逆,曰不稱,不知所為用。事必有言,言有害,曰不信,曰不知畏人,曰自誣,曰虛夸,以不足為有余。
故同出冥冥,或以死,或以生;或以敗,或以成。禍福同道,莫知其所從生。見知之道,唯虛無有;虛無有,秋毫成之,必有形名;形名立,則黑白之分已。故執(zhí)道者之觀于天下也,無執(zhí)也,無處也,無為也,無私也。是故天下有事,無不自為形聲號矣。形名已立,聲號已建,則無所逃跡匿正矣。
修真之道,亦一御政之道。若明御政之吉兇,則修真之吉兇可知。
黃金珠玉藏積,怨之本也。女樂玩好燔材,亂之基也。守怨之本,養(yǎng)亂之基,雖有圣人,不能為謀。
順天者昌,逆天者亡。毋逆天道,則不失所守。
繆繆天刑,非德必傾。
凡有所失,莫能守一
一法圓融萬法
《涅槃經(jīng)》云:“二種莊嚴(yán):一者智慧,二者福德。若有菩薩具足如是二種莊嚴(yán)者,則知佛性。”
?;垭p修,真實(shí)不虛。
世尊答言:
“誠言獲梵音, 迦陵由軟語,
離綺言兩舌, 見者皆歡喜?!?/span>
又智度論說偈云。
實(shí)語第一戒 實(shí)語升天梯
實(shí)語小如大 妄語入地獄
若復(fù)有人 樂于妄語 是人現(xiàn)得
惡口惡色 人不信受 因緣力故
一切外物 資生減少 入于地獄
報(bào)恩經(jīng)。佛說偈言。
佛告阿難 人生世間 禍從口出
當(dāng)護(hù)于口 甚于猛火 猛火熾然
燒世間財(cái) 惡口熾然 燒七圣財(cái)
一切眾生 禍從口出 鑿身之斧
滅身之禍
兩舌斗亂人 地獄被分裂
獄卒擘其口 焰刀割其舌
正報(bào)頌曰。
綺語無義理 令人心惑亂
為喪他善根 烊銅擘口灌
焰鐵燒其舌 腹藏皆燋爛
此痛不可忍 悲號常叫喚
浮言翳真理,為此沉惡趣,恒被他笑具,何不出典句。
粗言觸惱人, 好發(fā)他陰私,剛強(qiáng)難調(diào)伏,生焰口餓鬼。
癡心彌泥魚, 住于愛舍宅,作業(yè)時(shí)喜笑,受苦時(shí)號哭。
莫親惡知識。亦莫愚從事。
當(dāng)近善知識。人中最勝者。
人本無有惡。習(xí)近惡知識。
后必種惡根。永在暗冥中。
(女色)獵圍鮮得出者。譬如高羅,群鳥落之,,不能奮飛。
自妻不生足 好淫他婦女
是人無慚愧 舍身生地獄
邪淫入地獄 登彼刀葉林
熱鐵釘其口 洋銅灌入心
毒龍碎骨髓 金剛鼠食陰
銅柱緣上下 鐵床臥隱深
“何謂菩薩遠(yuǎn)離十惡?”
佛言:“此十惡事常欲壞于賢圣之道,何況佛道而不遠(yuǎn)離?是故當(dāng)遠(yuǎn)離十惡。”
佛告堅(jiān)意:“菩薩住首愣嚴(yán)三昧,修行忍辱畢竟盡故,眾生不生而修于忍,諸法不起而修于忍,心無形色而修于忍,不得彼我而修于忍,不念生死而修于忍,以涅槃性而修于忍,不壞法性而修于忍。
忍辱最為上,能忍得涅槃。
忍辱勝怨 善勝不善
勝者能施 至誠勝欺
世尊在于世 常以忍辱教
不順于圣教 云何名供養(yǎng)
佛天師每嘆 忍辱德第一
今諸仁何故 熾然怒求戰(zhàn)
忍辱消除諸煩惱 如人飲服甘露味
能仁演斯微妙法 利益一切諸眾生
非以怨心 能息怨憎
唯以忍辱 然后乃滅
忍辱為芽堅(jiān)固為根,無上大法以為大果。
菩薩忍辱能生一切佛道功德。譬如大地生長一切世間萬物。忍辱亦復(fù)如是。
受天下之垢,能忍辱也。
苦行忍辱,六根大定。
忍為第一戒。
忍辱心決定,端正有威德,十方佛所贊。
欲得樂者應(yīng)舍離一切惡,
欲得功德者應(yīng)樂遠(yuǎn)離,
欲得妙聲者應(yīng)修實(shí)語。
天地之道,誠而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至誠能化,至誠感通,至誠如神。
于施舍無量,功德常無盡
供養(yǎng)虛空界,至誠命為一
佛告寶女。菩薩有三法常懷至誠。何謂為三。未曾欺佛。不自欺身。亦不欺誑一切眾生。
至誠無漏。
詐偽無誠信,智者所棄捐。
“又舍利子,所言識者,住有為法。何以故?無為法中,識不能行。若能了達(dá)無為之法,是名為智。
觀諸有為如重病,憂悲苦惱惑所纏,三毒猛火恒熾然,無始時(shí)來不休息。
說諸有為法, 遷變無堅(jiān)固, 愚人妄分別, 不能如實(shí)知。
一切有為,有和合則轉(zhuǎn),無和合則不轉(zhuǎn);緣集則轉(zhuǎn)。
“三有為城郭,憍慢為垣墻,諸趣為門戶,愛水為池塹。
愚癡暗所覆,貪?;馃肴唬踝骶?,童蒙依止住。
貪愛為徽纆,諂誑為轡勒,疑惑蔽其眼,趣入諸邪道。
慳嫉憍盈故,入于三惡處,或墮諸趣中,生老病死苦。
令知有為皆無常故,令知諸天盛必衰故
若能舍離有為過,則離憍慢及放逸;若離憍慢及放逸,則能兼利一切眾。
如實(shí)知一切有為法虛妄、詐偽、誑惑愚夫。
離一切有為,佛說此精進(jìn)。
今日誰于有為行,見其過患能棄舍。
水性一味等無別,于中生者各蒙利。
如來智海亦如是,一切所有皆無量,
行無為,行柔弱,行守雌,勿先動(dòng)。此上最三行。
老子曰:無為名尸,無為謀府,無為事任,無為智主,藏于無形,行于無怠,不為福先,不為禍?zhǔn)?,始于無形,動(dòng)于不得已,欲福先無禍,欲利先遠(yuǎn)害。故夫?yàn)槎鴮幷?,失其所寧即危,夫?yàn)橹握?,失其所治則亂。故不欲碌碌如玉,落落如石。其文好者皮必剝,其角美者身必殺,甘泉必竭,直木必伐。華榮之言后為愆,石有玉傷其山,黔首之患固在言前。善惡之報(bào),如影隨形。作善降祥,不善降殃。惡不可作,名可尸乎?夫求為寧者,寧失即危。求為治者,治失則亂。皮文好而剝,身角美而殺,未有不由自召而至。
天下莫柔弱于水,水之道也,廣不可極,深不可測,長極無窮,遠(yuǎn)淪無涯,息耗減益,過于不訾。上天為雨露,下地為潤澤,萬物不得不生,百事不得不成,大包群生而無私好,澤及蛟蟯而不求報(bào),富贍天下而不既,德施百姓而不費(fèi),行不可得而窮極,微不可得而把握,系之不創(chuàng),刺之不傷,斬之不斷,灼之不熏,淖約流循而不可靡散,利貫金石強(qiáng)淪天下,有余不足任天下取與,稟受萬物而無所先后,無私無公與天地洪同,是謂至德。夫水所以能成其至德者,以其悼約潤滑也。故曰: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jiān),無有入于無間。
譬如水界 潤益一切 藥草樹木
令得生長 無愛無求 菩薩亦爾
以凈慈心 遍及有情 次第普潤
凈種增長 破大力魔 得佛菩提 《佛說大迦葉問大寶積正法經(jīng)》
感而應(yīng),迫而動(dòng),不得已而往,如光之懼,如影之效,以道為循。
名,公器也,不可多取。仁義,先王之蘧廬也,而不可以久處,覯而多責(zé)。"
神貪境則氣散,神歸室則氣融。
境殺心則凡,心殺境則仙。
目悅五色,口惟滋味,耳淫五聲,七竅交爭,以害一性,日引邪欲竭其天和,身且不能治,奈治天下何?
乾坤造化只平常,百姓不知性命傷。順去成人游鬼窟,逆來永壽上天堂。
一塵不染是真修,整頓精神使鐵牛,兩手推開纏絆網(wǎng)。一心放下死攤頭。擒來白虎歸家養(yǎng),縛住青龍莫外游,寶劍高懸丹鼎上,金花玉蕊霎時(shí)收。
夫存一氣和泰,則五臟充滿,五神靜正。正藏充則滋味足,五神靜則嗜欲除。
仙人名:勿與人爭曲,當(dāng)減人算壽。
睡人作夢,所見喜怒哀樂之境,富貴名利之鄉(xiāng),夢者,認(rèn)以為真,不自知其夢也。
世間如夢,勿以自欺。
愚癡如夢受欲樂,佛子知己修諸行。
悟乃覺空。當(dāng)知是幻。勿以自欺。
藏六如龜,防意如城,慧與魔戰(zhàn),勝則無患。
受欲無厭,如飲咸水。
離睡眠蓋。
佛曰:睡眠者是愚癡活、癡命,無果、無利、無福。
降得睡魔身有主,睡魔不降道不昌;
順去昏昏入地獄,逆來烈烈現(xiàn)元身。
太子聞王令如是 即啟王以清深辭
已審覺王垂愛愍 余亦孝敬重愛尊
若欲逃出夫火宅 有親愛遮不令出
以親愛故俱被燒 有何善好愿思之
今欲逃避無?;稹 ≈钦卟灰苏诹顭?
但欲求免不俱燒 愿見聽許入山澤
誰不欲與親屬俱 若永已聚不離散
與諸親厚所愛染 死力不強(qiáng)離別者
是故釋王愿恕亮 非為無為戀慕心
以不自在屬無常 是故決意求泥洹
前世所有諸親愛 我在何許彼何至
我今以何益彼等 宿對風(fēng)吹如云散
王敕云非卿去時(shí) 若死來時(shí)可卻者
曼火未盛有所燒 當(dāng)與逆滅莫出后
尊以王位盡委授 彼無恃怙無歸救
猶負(fù)大石渡深水 是故不宜受王位
心見有二種 世間出世間
我執(zhí)為流轉(zhuǎn) 自覺是真如
無盡是涅槃 若盡貪及癡
閉門即使深山,讀書隨處凈土。
行施不求妙色財(cái) 亦不愿感天人趣
我求無上勝菩提 施微便感無量福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