③成功是天,失敗是我
成功是巧,是天,不是我。失敗是什么呢?失敗是我,是我的錯誤,我有缺漏。
看到這段話,想起前段回家,兒子突然說:“爸,我有座右銘了?!斌@喜之余,不免好奇地問:“是啥?”兒子說:“努力不一定成功,成功必定得努力?!币宦犞拢苁切牢?。兒子如果能有“努力不一定成功”的覺悟,心里遲早會長出“失敗無怨”的坦然。失敗沒關(guān)系,可一“怨”就徹底失敗了。王陽明當(dāng)年落榜時說“別人以落榜為恥,我以落榜動心為恥”,有相通之意味。
談成功和失敗這個事,一扯開怎么也能聊個大半夜。首先我們得定義好“成功是什么,失敗是什么”“成功是誰以為的成功,失敗是誰以為的失敗”等等。我給兒子的啟發(fā)是:自己定義成功,自己當(dāng)裁判,自己與自己比,日有所進則成功,有所退則失敗。提前打個預(yù)防針,省得他被那些世俗名利的成功學(xué)洪流給卷走了。
回來談梁公的“成功是天,失敗是我”。其實道理很簡單,成功需要有萬千因素疊加,哪一個條件不具備,都不會成功,也就是人們常說的“一失萬無”,而一個人不可能把這諸多因素都考慮到,也就更不可能做周全,所以成功是天助。失敗則不然,只要一個人失敗了,那就說明肯定有思慮不到、事不周全的地方,責(zé)任完全在于自己?!俺晒κ翘?,失敗是我”,意在告誡人們,成功了不要驕傲,那是天的功勞,別以為自己多了不起;失敗了也不要怨天尤人,那都是自己的過錯。歸根結(jié)底是修養(yǎng)“不動心”,只要心不動,成也好,敗也罷,就無所謂了。
梁公還說到,成功與失敗,這個事里也許都有疏漏,只是成功了疏漏被掩蓋掉了,失敗了疏漏就顯現(xiàn)出來了。有點“潮起石沒,潮落石出”的感覺。也告誡我們:失敗了要反省,成功了也要反省,因為石頭就在那里。
④放任亦是一種更深沉的愛
我既轉(zhuǎn)向佛家,我就要出家,茹素,不娶妻,先父只將他的意思使我知道,而完全不干涉我。這就成就我太大。
這些年勤勉于學(xué)和思,說有一點感悟的話,就是每個人都應(yīng)該是自己的,自己的人生自己作主。人出生時無知無識無能,不能自我成活,需父母撫養(yǎng),這一撫養(yǎng)就將人類的、世界的、國家的、社會的、父母的固有經(jīng)驗過慮后教于孩子,此時孩子不再純凈,成為一個人類經(jīng)驗、父母意識等的雜合體。長大后,好不容易滋長出一些個人的想法(其實許多亦是外界的),只是因與父母的想法不對,實施起來就遇到了阻力,甚至還被掄起不孝的大棒施之以精神鞭笞。應(yīng)該上什么學(xué)校,應(yīng)該學(xué)什么專業(yè),應(yīng)該找什么樣的工作,應(yīng)該與誰結(jié)婚,應(yīng)該什么時候生孩子……一切好像有現(xiàn)成公式一樣,好像這樣就能邁上成功大道,從此過上幸福生活。豈不知這是活生生的扼殺!人類的進步靠的是創(chuàng)造,一個個都流水線的被復(fù)制成父母的升級版,何來創(chuàng)造,人類何以進化。這個問題實不想再多說,回顧歷史看一下就知道,離家出走最有名的估計是喬達摩·悉達多了,如果他聽話世上就少了個佛祖,近代的更多,毛澤東、魯迅算是典型了。
梁公說“父親的不干涉,成就我太大”。是?。鹤佣家?dāng)和尚了,父親都不干涉。而且母親在臨終前,專門囑托要娶親。幸虧其母也不是固執(zhí)之人,如果像電視劇里的母親拉著兒子手說“你不答應(yīng)我,我就死不瞑目”,那就更無趣和生厭了。在這種情況下,父親背后說“雖然母親意思如此,可不一定依照,還是以自己意思為主”。不禁為梁父的開明點贊,這開明的背后是智慧,亦是人的覺悟,絕不簡單。放在當(dāng)代,也是超群絕倫的。
梁父可敬!哈哈,我的兒子亦是有福的。起碼以后他只會埋怨我為什么不管住他,不會埋怨我為什么管他!自己的路自己走,這是我能給予他的最好禮物。
⑤為人類做貢獻其實是自我搔癢
“我”不需擴大,宇宙只是一個“我”,只有在我們精神往下陷落時,宇宙與我才分開。如果我們精神不斷向上奮進,生命與宇宙通而為一,實在分不開內(nèi)外,分不開人家與我。我是無邊際的,哪有什么小我大我呢?雖然我們?yōu)槿祟惿鐣?,或為朋友為大眾賣力氣,然而均非格外的,等于我身上癢,我要搔一搔而已。
我始終覺得“人本自私”。在我的眼里,佛祖、基督、孔子、老子等等,古今圣賢、萬物生靈皆是自私的。為什么這么說?比如,佛祖割肉飼鷹,雖然看似舍去了肉,其實成就了心。因為他不在乎肉體,在乎靈魂,所以用肉體的失,換回了靈魂的得。佛主普渡眾生也一樣,渡就是他追求的價值。換個角度,也就是說,眾生的嘴里可以說佛主渡人是無私的,因為佛主沒有從眾生的身上有什么索?。欢鴱姆鹬鞯淖炖?,就不能說自己是無私的,因為渡就是所得,得了就不無私。
如果往深奧了說,那就是“付出即是得”,我們在付出的那一刻就已經(jīng)得到了,當(dāng)然這個付出必須是心甘情愿的。所以,付出的人,別得瑟的還求什么回報,更別把自己整得多么無私、多么崇高、多么偉大。別人可以說,自己千萬不能說,也別去認領(lǐng)。
梁公在這個問題上處理更妙,他不說人本自私,他說“世間沒什么小我大我,宇宙即'我’。如果宇宙是我了,那我為宇宙干點活,不就是在為自己干活嗎?這一說,我理解是證到了佛教的“無分別心”。積極進取時,人與宇宙渾然一體。滋養(yǎng)出這樣的心態(tài),才真正能夠做到雖犧牲奉獻、亦無怨無悔。
⑥話同意不同,道難以語人
古人有許多說話,早先我自以為能領(lǐng)會其意義,其實所領(lǐng)會的極其粗淺。年過八旬后,感受時事環(huán)境教訓(xùn),乃有較深領(lǐng)會于心。此一不同,唯自己心里明白而已,難以語人。
梁老的深徹領(lǐng)悟,每個人隨著年齡增長或多或少都會有一些感受。前段時間,還有一個同學(xué)在感嘆,近不惑之年,回頭再看當(dāng)年背誦的詩詞、名家散文或者聽的歌曲,心境如此不同,簡直就是兩重天。是??!人生的悲哀也在此,每個人都說著同樣的話,可卻不是一個意思,壓根不在一個頻道上,語言這時顯得多么蒼白無力。中國哲人弄出個“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的三重境界,西方人整出“一千個哈姆雷特”來。怪不得古今圣人得道后,都止于言,真是“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反觀自己,我讀梁公之言,與梁公真正所言,估計亦是差之千里。不過,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大道萬千條,殊途而同歸。修行這東西,真得靠個人,做一只踽踽而行的蝸牛不懈攀爬,體驗人生樂趣。借用梁公之言結(jié)尾,“自得之樂,無待于外面的什么條件,所以其味永,其味深?!?/span>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