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9日20:00場,和你分享做自媒體人有多爽。
女子把農(nóng)村的父母接到城享福,但是幾天之后,老人要么就坐在沙發(fā)上睡覺,要么在客廳來回踱步,整個人漸漸沒有了精神。網(wǎng)友評價:本來是散養(yǎng),非要圈養(yǎng)。
把父母接到身邊同住的年輕人很容易發(fā)現(xiàn):首先兩輩人在生活作息、生活方式等方面有巨大差異,相處久了就會有各種矛盾;其次就是老年人好像始終無法融入到新環(huán)境當中,只能在家坐著,越來越孤獨;而最重要的就是老人和年輕人觀念有差異,帶娃、做家務都是一個個“火藥桶”。年輕人明明是想盡孝道,在能力范圍內做好父母的養(yǎng)老工作,但父母卻無法享受老年生活,甚至很多習慣在農(nóng)村生活的父母再也不肯和子女一起住了,寧愿回家干農(nóng)活,最后年輕人也很無奈。其實,以上問題出現(xiàn)的重要原因,可能就是“廢物式養(yǎng)老”的觀點根植于我們意識當中。按照傳統(tǒng)養(yǎng)老觀念而言廢物式養(yǎng)老就是讓老人“享清?!薄Mㄋ椎卣f就是在能力范圍內,給老人提供他們所需的一切衣食住行等條件。這沒有錯,但其實我們可以換位思考一下,為什么年輕人在滿足了基礎的物質需求后,大家卻依然會去追求自己事業(yè)的成功,朋友關系的和諧,生活興趣的拓展呢?馬斯洛提出的人類需求層次理論包括生理(食物和衣服),安全(工作保障),社交需要(友誼),尊重和自我實現(xiàn)。而最重要的是,這5個需求層次并不是在百分百滿足上一個需求層次后,人們才會提出下個層次的需求。馬斯洛曾明確指出,個體對需要的追求有所不同,有的對自尊的需要超過對愛和歸屬的需要。其實,老年人也是人,他們和年輕人一樣本身就不會僅僅滿足于基本物質需求。無論多大年齡,老人也需要追求安全感、社交圈子、自尊和自我價值,而這一切都是在追求自我效能的實現(xiàn)。
自我效能是著名心理學家班杜拉提出的概念,本意是指一個人面對困難或者追求成功過程中,對自我的確認程度。對于老人而言,也就是他們對自己價值的確信程度。一位大學教授吃完飯后,把筷子一放說:“媽,我吃完了,你洗碗吧?!?/section>看到這里可能我們會覺得這位教授非常不孝順,居然讓自己的母親洗碗。沒想到他自己說:“母親從農(nóng)村來的,不認識字也不會玩,一輩子勤勤懇懇,做家務的時候會讓她覺得自己為這個家做了事情,感受到自己的價值?!?/section>變老是一件從外貌、身體機能再到心態(tài)、觀念都在變化的事情,對所有人而言這是一個需要“服老”的過程,而“服老”難的根本原因就是怕自己沒有用。廢物式養(yǎng)老本質正如網(wǎng)上形容的“圈養(yǎng)”老人,讓他們逐漸成為沒有價值的人。你身邊50多歲的人在做什么呢?大部分人感覺自己一輩子差不多到頭了。一個名叫蘇敏的阿姨56年以來的生活和所有人一樣。好不容易等到女兒長大、結婚、成家,之后又開始了帶外孫。而她還有個不幸福的婚姻,干什么都會遭到丈夫的挑剔指責,甚至在家庭經(jīng)濟方面和丈夫都是AA制。有人勸她應該認命了,過去半輩子不都過來了嗎?接下來帶外孫享清福好了。所以,廢物式養(yǎng)老的出現(xiàn)和老年人本身的傳統(tǒng)思想也相關。上一輩人的生活經(jīng)驗告訴他們,兒女能讓自己享清福就是最大盡孝。老人們自己也沒有意識到其實就是這樣的觀念讓他們陷入了廢物式養(yǎng)老的陷阱。
56歲的蘇敏阿姨反思自己前半輩子卻說,年齡、婚姻、金錢、家庭都不能阻礙自己,她不能再等了,這一次她要為自己而活。于是,她一個人出發(fā),踏上了自駕游的旅程。僅僅兩年時間,她自駕游全國90多個城市5萬多公里。登上《紐約時報》,出書,迪士尼老板陪同游玩,和羅翔等知名嘉賓直播連麥,獲得美的、高德地圖等各大品牌邀約、全網(wǎng)粉絲超過200萬。關鍵是,她說自己很幸福。她的故事上了熱搜后,她的很多同齡人都獲得了面對老年生活的勇氣。有人說:“我55歲的媽媽決定報名去考駕照,因為她第一次意識到把方向盤握在自己手中的重要性?!?/strong>其實,不論哪個年齡都可以活出自己的精彩。而避免廢物式養(yǎng)老就是讓老人要相信自己。平均年齡74歲的清華大學老年合唱團以一首《少年》火爆網(wǎng)絡,這群七八十歲爺爺奶奶們聲音洪亮,精神十足,表演起來甚至比年輕人更有感染力。他們說:“年輕人聽了我們的歌都不怕老了?!?/strong>如果真要問老年人的意義在哪里,就是一個人這一生的風雨兼程,這一輩子的櫛風沐雨,在皺紋布滿眼角,頭發(fā)花白的時候,他的生命回歸到本真。他在漫漫人生路上的一切在生命的最后旅程中迸發(fā)出的堅韌、樂觀、看透世事的洞察和波瀾不驚的心態(tài)等等,都會給子孫后輩以力量。英國作家安妮·卡普夫說:“每次看到老年人,我們都要把他們想象成未來的自己,與其對他們的皺紋或弱點反感,不如為他們的韌性鼓掌。”中國心理衛(wèi)生協(xié)會咨詢專業(yè)委員會副主任委員郭勇就指出過:退休、患病、喪偶是老年人普遍面臨的3個“心理坎”。實際上,這對應老人們找不到個人價值、喪失自尊和孤獨3種感受。所以,從老年人普遍會面臨的3個心理坎出發(fā),我們可以如何支持老人更好地生活呢?《我不是藥神》里有句經(jīng)典的臺詞:世界上只有一種病,就是窮病。衣食住行其實并不是養(yǎng)老最大的開支,老人身體在一天天衰退,年輕人最擔心的就是哪天老人會生大病。所以除了養(yǎng)老金之外,可以考慮為老人購置一些大病保險,醫(yī)療險等。朋友說,自從她爸媽開始跳廣場舞后,爸媽的生活明顯豐富了起來。孤獨和不被需要的感覺是最悲慘的貧困。即使提供給老人的物質生活再豐富,老人依然需要一個富足的精神世界。帶老人找到跳廣場舞的圈子,參與每年全家旅行一次,加入社區(qū)的一些老年活動,培養(yǎng)新的興趣愛好等。當老人有自己的生活時候,子女也才能過好自己的生活。
記得2018年阿里一則招聘火爆網(wǎng)絡,他們以年薪35-40萬招募60歲以上老人成為淘寶親情版體驗員。照片要求為應聘者需要有穩(wěn)定的中老年群體圈子,在群體之中有較大的影響力。HR還舉例道:廣場舞KOL、社區(qū)居委會成員優(yōu)先。之后阿里接到了3000份簡歷,最年長者有83歲。隨著我國老年人群體越來越龐大,老年產(chǎn)業(yè)也會不斷壯大,未來越來越多老年人可以通過參與社會活動、培養(yǎng)新的興趣愛好甚至重新尋找到工作價值。3、用心陪伴老人,一步步帶領他融入到當前的社會當中疫情期間測核酸的時候,有老人因為不會用智能手機而和工作人員生氣上了新聞。這個時候大家才發(fā)現(xiàn)其實現(xiàn)代互聯(lián)網(wǎng)社會發(fā)展這么快,反而讓老人生活開始不便了。老人們怎么也找不到手機里的手電筒;不會用叫車軟件,一路走了4小時;還有數(shù)不清的付款碼、用餐碼……我們的確進入了智能時代,但老人也很無助。曾經(jīng)有一項老人智能化學習的調查,結果顯示近八成老人愿意學,而九成以上的年輕人不愿意耐心教老人。想一想,我們剛開始讀書、寫字是怎么一點點進步的呢?人到老年,面對快速變化的社會他們就是一個小孩子,其實也需要我們耐心引導他們使用這些現(xiàn)代化產(chǎn)品。心理治療師張鳳琴認為,獨生子女與父母真誠地溝通彼此對養(yǎng)老的真實想法,內心對此的恐懼和需求,是對父母晚年負責的表現(xiàn)。
想不想去養(yǎng)老院?要不要幫忙帶孩子?愿不愿意到城里和孩子一起???有沒有興趣學習跳舞?各個養(yǎng)老方面的問題都可以在合適的時機和老人作真誠的溝通,學會傾聽老人的想法。而這也是年輕人表達自己想法的契機。比如目前經(jīng)濟水平情況,工作情況等。兩代人相處的問題本來就很復雜,需要智慧和時間。最美不過夕陽紅,年輕人養(yǎng)老的思路就是既把他們當成老人,又不把他們當成老人。給他們提供方便的生活條件,尊重傾聽他們;但也學習把他們當成孩子,帶領他們走入新的環(huán)境和人生階段。
人害怕的不是容貌老去,害怕的是被遺忘。每個人都會有變老的一天,幫助老人過好養(yǎng)老生活,也就是未來幫助我們自己。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