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接觸筆記類軟件,還是剛上大學的時候所用的印象筆記。與當時普遍所采用的如紙質(zhì)筆記、word等方式不同,印象筆記以一個相對容易入門的方法為我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我認為當時所提出的一個概念——第二大腦的概念就十分有趣。比如說,日常工作、學習、生活都面臨著大量需要處理、記錄的數(shù)據(jù),而我們的記憶不可能事無巨細的全部詳細記下來這些紛繁復雜的信息,而通過不同方式散落各地的信息也無法形成一個有效地整合。比如說今天做的一些工作,在月底總結(jié)地時候可能就很難想起來具體做了些什么;今日學習的內(nèi)容,一些感悟,在一個月后估計也是忘得一干二凈。因此,一個筆記軟件還是必要的。
寫作這篇文章的時候,也許已經(jīng)預見了這種內(nèi)容在什么值得買上面不會有太多關注。但是什么值得買相對于某某平臺動輒分派互撕的風氣而言,還是相對不錯的,值友們的素質(zhì)很高也很樂于分享。而本文立意主要也是想要科普一些真正提升效率改變生活的工具,好的軟件太多太多,我只是覺得obsidian是最適合本人的一款筆記軟件,如果有喜歡其他軟件的自由選擇就好。
obsidian是一款幾乎無所不能的開源筆記軟件,簡單的組織方式和通過各種插件所擴展的強大功能是很多其他軟件不能比擬的。換個角度來看,我不需要廠商教我我該學會什么,有些功能我用不到就不要強制給我,我只需要根據(jù)我自己的需要去選擇合適的插件去實現(xiàn)一款滿足我自身需求的筆記軟件。
為何說這類軟件需要科普,就是很多時候一些強大的工具確實是有一些使用門檻的,哪怕是印象筆記這類成熟的產(chǎn)品,在初上手時候也是有一些難度。因此,簡單介紹一下基礎的使用,保障一個最基本的使用體驗就顯得十分有必要,但是無論是站內(nèi)還是站外相關的文章,大多都是點到即止,默認大家已經(jīng)熟悉了基本的邏輯來講述一些插件的使用,更有一些用戶以此牟利開課收錢。雖然通過知識付費來進行知識傳播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作為一款開源軟件,更應該有的態(tài)度是秉持一個開源共享的精神,讓技術可以更廣泛地方便大家的生活,可能這才是開發(fā)者的初衷。
說到這里,肯定還是會有杠精出現(xiàn),xxxx用word就能很好的管理軟件,你看看大學老師都是這么做的。還真不好意思,讀研期間所在的三墩鎮(zhèn)職業(yè)技術學院,老師們也很多采用的是onenote等軟件進行記錄自己的產(chǎn)出的信息。試問一下,大家作為一個普通人能夠擁有這種職業(yè)化的信息管理能力么?換個角度說,各種各樣的知識管理軟件的出現(xiàn),也從側(cè)面證明了這類市場還是有著旺盛的需求的。
筆者試圖將市面上主流且可以免費使用的軟件各種特點依照幾個維度整理如下所示(需要注意的是,與之前所不同,為知筆記貌似已經(jīng)停止了個人私有化的部署):
筆記軟件
這些軟件的選擇,首先是剔除了那些只有收費才能使用的軟件,如devothink等;再者就是剔除那些平臺獨占的軟件如蘋果生態(tài)中的marginnote3等,以及過于冷門而相關資料很少的軟件。onenote雖然是一款十分優(yōu)秀的軟件,但是其定位本身就是office套件的周邊,較為邊緣化的產(chǎn)品。雖然微軟也新出了一批軟件,但是按照微軟以往的作風,功能更新緩慢甚至成為下一個msn都是有可能的,因此就個人喜好而言不是很喜歡OneNote。
之所以劃分這么幾個維度,主要是基于三方面的考慮:1、安全性;2、功能性;3、可定制性。
作為一款需要持續(xù)長久使用的軟件,安全性必然是重中之重的。因此本地化才是這些當中最為重要的一點,畢竟誰也不想在會員到期或者廠家跑路后辛苦攢下的筆記全都灰飛煙滅的情形,相對于其他數(shù)據(jù),這些積淀才是不可挽回的損失,按照印象筆記第二大腦的定義,腦子突然沒有是多么苦惱的一件事情!
這里將安全性分為幾個方面來討論,即私有化、圖片本地化以及全庫導出與同步方案。
就安全性而言,最為安全的方式肯定是牢牢抓在自己手中,因此能夠?qū)⒐P記以及圖片保存在本地才是最為穩(wěn)妥的方式。就筆記而言,除了自己所積累的一些知識,還有很多關于個人的信息,比如說自己的日記、待辦清單以及工作學習中的一些經(jīng)驗總結(jié)。這部分信息相對于個人來是屬于相對敏感性很高的信息,這一部分信息被廠商所掌握就很容易拿來進行用戶畫像,從而為你精準推銷一些內(nèi)容;若是廠商不慎泄露到一些灰產(chǎn)甚至黑產(chǎn)的手中,極容易被詐騙分子所利用,因此,相對而言盡量選擇一些大廠的產(chǎn)品。
需要點名的是,flowus的老板就是之前松果文檔的老板,之前因為過度索取信息被工信部下架了,所以還是不推薦。小廠本身就有個倒閉的風險,資金鏈斷裂的話軟件也就不存在了,相對而言這一類筆記軟件受眾較小,融資方面也是相對困難,就連之前作為獨角獸的印象筆記現(xiàn)如今活得也是不如意。因此,還是慎重考慮小廠出品。
除此之外,國內(nèi)軟件廠商的吃相一直就比較難看,如之前開源后來又閉源的為知筆記。加上準入不準出而增加用戶粘性的慣例,國內(nèi)這些商業(yè)化的產(chǎn)品確實很難讓人喜愛。這里提到的準入不準出也不是絕對的,只是說一次只允許導出一篇筆記,如果筆記多的話就完全想要更換平臺就會非常困難,很多人怕是因為這種麻煩的機制從而被迫增加了用戶粘性。
至于圖片本地化,針對的就是一些從網(wǎng)絡上收藏整理而來的信息。很多教程性的筆記,基本上核心就是圍繞著一張張圖片而來的,而很多網(wǎng)頁剪藏,基本就是將原有網(wǎng)站的圖床鏈接一次性粘貼過來,一旦原有網(wǎng)站關閉或者文章被刪除,那么圖床里對應的圖片也會一并刪除。這樣,就解釋了為什么有時候很久以前剪藏的圖片莫名就裂開了。圖片的本地化有兩種方式來實現(xiàn),一種就是將圖片作為附件保存在本地;其二就是自建圖床自己維護。
至于全庫導出剛剛也是提到了,如果一個軟件不愛了,我想另奔下家,那也是我的自由。而你限制我找下家這就是不對的,說不好聽一點就是我想帶走我的財產(chǎn),你一天只允許我?guī)ё咭粔K錢,這不就是純純的耍流氓了。這一點就是保障哪怕這個軟件不再合適了,或者出現(xiàn)更好的軟件了,能夠無縫切換出去。因此,全庫導出功能才是界定一個軟件是否是真正尊重用戶的判定標準,利用技術壁壘圈養(yǎng)用戶的用法,就是完全沒有把用戶當作一個真正的人來看待的。
關于同步方案,這一點是與私有化相關的一個概念。正常筆記軟件的邏輯就是將筆記同步到自家服務器上進行儲存,然后等另外一臺設備需要使用的時候再從服務器同步到該設備上?;旧现С滞椒桨傅?,都是默認會在廠家服務器上留存一份,所以支持私有化但不支持自定義備份方式的,大概率也都是在偽開源。除此之外,需要值得注意的一點在于,很多服務器架設在國外的軟件,在國內(nèi)進行使用并不會有一個很好的使用體驗,因此當初之間pass了notion。
綜上,基于本地化策略的選擇,基本上不支持本地化部署的軟件都被排除,剩下的只有l(wèi)ogseq、思源筆記、obsidian和joplin。
起初筆記軟件是伴隨著markdown語法一起興起的,以一種非常簡潔的方式的語法去編輯自己的筆記,只需要記住幾個特定符號就可以編寫初一篇排版美觀的筆記,而不需要在word里復雜的調(diào)整格式。但是在markdown筆記的基礎上,近些年的當紅炸子雞必然是屬于雙鏈筆記或者卡片筆記(筆者理解這兩個只是處在不同階段的同一事物)。講究的在markdown組織起來的筆記上進一步簡化,將知識拆成一個個的卡片,再通過卡片之間的聯(lián)系組織成一個系統(tǒng)。兩者之間其實還應該有一個幕布或者logseq為代表的大綱筆記類型,這三種筆記形式基本代表了當今筆記軟件的幾種流派。
markdown筆記示例
而notion基本就是卡片式筆記的代表,國內(nèi)的wolai等軟件也是以國產(chǎn)化notion的名義出現(xiàn)的,在使用方式上增加了一些符合國人的使用習慣而已。通過卡片筆記組織成的知識體系如圖所示(需要注意的是,這個圖譜實際上并無太大作用,只是一個直觀的展示方式,其核心還是在于知識點之間的關聯(lián)):
知識圖譜
而大綱筆記則是通過不同層級的結(jié)構來進行組織成一篇筆記,通常也提供了一鍵轉(zhuǎn)換思維導圖的功能(如幕布),基本上大綱筆記可以理解成思維導圖的一種變種形式。
大綱筆記
三種筆記方式之間其實應該是一個互補的關系,而不是替代的關系。一味無腦吹notion那種卡片化筆記,甚至搬出來社會系統(tǒng)論祖師爺盧曼來驗證用這種筆記的人會更聰明。但是某種意義上來說,盧曼所作出的偉大成就就是因為一種筆記方法所影響的?同時期的羅爾斯等難道不夠優(yōu)秀?人家也沒說一定用什么筆記方法把。無腦吹的人,大抵就是想拿一個新事物,用一些名人來進行背書,以自己掌握了這種工具而去秀一種優(yōu)越感或者以此糊弄小白用以牟利。
因此,筆者始終認為,應當善于利用工具,而不是去過度迷信工具。工具存在的意義是成為人的助力,幫助人可以更好的提升自己,而不是一款工具出現(xiàn)立馬就會翻天覆地的改變一個人。換句話說,人應該是向工具去借力,而不是成為工具的工具。
綜上,在功能性方面,理想中的筆記軟件應當支持多種筆記形式,因此joplin被pass。
插件系統(tǒng)的重要性相比大家也都是了解的,一個軟件的生命周期其實是有限的,為了增加功能就要重新編寫軟件必然是費時費力的。那么,有一種選項,軟件只保留一些核心功能,剩下的功能全部根據(jù)自己的需要去進行安裝對應的插件即可,這樣就可以有效延長軟件的生命周期。
至于插件的安裝,其實上述joplin也是支持插件擴展的,但是由于插件數(shù)量雖然不少,但是可用性還是存疑,通過插件也無法實現(xiàn)一個完整的筆記生態(tài),這也是被pass的一個原因。
相對于剩下的幾個軟件,logseq實質(zhì)上其實還是一個大綱筆記的類型,雖然是支持雙鏈,但是在使用場景上就是非常受限。之前也參照B站上面的教程,去試過logseq與obsidian結(jié)合起來使用,但是不知道是不是logseq的問題,總是會出現(xiàn)筆記混亂以及丟筆記的現(xiàn)象,這就是十分嚴重的問題了。因此,最后也是放棄了對logseq的進一步探索。
至于思源筆記和obsidan之間的對比,主要還是看大家的個人喜好問題。obsidian作為相對老牌一點的軟件,其上千款插件和良好的社區(qū)生態(tài)也保障了想要實現(xiàn)的功能基本都能實現(xiàn)。而思源筆記作為國產(chǎn)的新秀,也是有著一個良好的社區(qū)生態(tài),且操作邏輯可能更加符合大家的使用習慣,最起碼在使用上真的可以屬于傻瓜式的操作。但是對于同步問題的封閉考慮到作為一個國產(chǎn)軟件的生存卻是可以理解,但是這一點讓我卻有點無法接受,所以最后還是選擇了功能、擴展、安全方面都非常不錯的obsidian。
日常接觸的信息,主要按照用途來分就是工作、學習、生活。
至于工作,可以明確的分為兩類——一部分就是純粹的記錄,做到心里有數(shù);而另外一部分就是涉及到學習的部分,就是涉及到知識的增進,其實也可以劃分到學習中去。
至于學習,這部分還是需要再細分一下。依據(jù)筆者粗淺的理解,將其劃分為冷知識與熱知識兩類。至于冷知識,就是正常積累的知識,用于增進自己的知識體系。對應人的記憶,即為短期記憶與長期記憶。
如若是短期為了應試而學習的知識就是所謂的熱知識,筆記軟件或者單純的筆記軟件并不能滿足需求,因為對應的還需要有記憶的部分。相對一體化的軟件有ios端的marginnote3,試圖將學習和記憶進行一體化整合。但是筆者在使用過程中還是無法適應其繁瑣的操作邏輯。工具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單純?yōu)榱耸褂眠@么個工具耽誤了學習的時間反而有點得不償失。就本人參加法考的經(jīng)驗而言,用marginnote做筆記確實存在著進度過慢的問題,而且所提倡的一些記憶卡片的功能反而根本沒時間去使用,最后通過之后復盤確實感覺當初是本末倒置了。針對這種問題,個人理解是應當將記錄和記憶二分開來。記錄就是快速的梳理出知識的框架,建立起自己一個完整的知識體系,而不是為了感動自己做出一堆自己根本不會看的繁瑣的筆記。記憶部分,就應當針對高頻考點進行突擊式的記憶,無論是傳統(tǒng)的背書的方式還是說用anki制卡背書的方式,都應當與知識體系的建立相剝離。
而冷知識,就是相當于一個人的知識儲備,類比一下就是存到硬盤里的數(shù)據(jù),在需要的時候進行讀取即可。這部分知識在不借助工具的時候就難免會發(fā)生遺忘。比如說有時候突然靈光一閃想到什么知識與當下的情形相關,但是死活想不起來,就是針對這種情形。而筆記軟件就是為了應付這種情況的發(fā)生,畢竟不是人人都有超憶癥,能夠事無巨細的記下生活中所發(fā)生的一切。
按照筆者的使用經(jīng)驗,愿意冷知識分成三大類進行儲存。其一,是亟需建立知識體系而予以把握的知識,即日常的讀書、學習以及對解決問題經(jīng)驗的總結(jié);其二,是記錄類的知識,這部分可以理解成日記,簡單記錄每天做了些什么,把相關的經(jīng)驗總結(jié)升華歸到前述的筆記中,真正做到日日有記錄,事事有追溯;其三,就是規(guī)劃類的內(nèi)容,這部分準確來說不應該歸類為知識,但是確實是前兩類所產(chǎn)生的基礎,簡單而言就是todolist,但是也要分成短期、中期、長期規(guī)劃,將自己的生活給數(shù)據(jù)化從而更好地去管理。
軟件使用部分主要是針對兩個方面來論述,即最終目的是達成基礎的使用教程。
作為一款開源軟件,就不要對這類軟件的易用性能有多大期待,當然是需要動一動小手稍微改改設置。
obsidian的一個特性就是,所有的筆記全部保存為markdown格式的以md結(jié)尾的文件,文件路徑也沒有采用數(shù)據(jù)庫這種類型,就是正常的一個庫(可以理解成一個文件夾)包含下面無數(shù)的字庫(子文件夾),而筆記作為md文件就保存在各個子文件夾中,如圖所示:
示意圖
由此可知,第一步肯定是先創(chuàng)建一個庫。如果是只在一臺電腦上使用,隨便創(chuàng)建一個文件夾都無妨;但是如果需要在不同電腦之間(移動端后面再討論)同步數(shù)據(jù),其實最簡單的辦法就是把這個庫直接建在一個優(yōu)盤里面,數(shù)據(jù)全部跟著優(yōu)盤走。這里需要點擊的是創(chuàng)建倉庫,同時把最下面的英文改成簡體中文。
創(chuàng)建倉庫
點擊創(chuàng)建倉庫,自定義倉庫名稱和倉庫位置。如果是想放在優(yōu)盤里面,那么可以將倉庫位置選擇為一個優(yōu)盤。
倉庫位置
創(chuàng)建完之后,直接打開這個倉庫,就可以進入obsidian的世界了。
如果還是沒有顯示中文,那么單獨再設置一下即可:
設置中文
設置核心插件:
核心插件
核心插件
這里主要將幾個必要的核心插件打開,除了發(fā)布和同步需要注冊obsidian官方的同步服務外,這兩個其實意義不大可以不用打開,其他的核心插件都可以打開。
打開第三方插件:
打開第三方插件
這里將安全模式關閉之后,基本就可以自由安裝第三方插件了。當然,考慮魔法的情形,直接通過插件市場安裝并不現(xiàn)實。因此大多數(shù)用戶所選擇的主要都是下載好現(xiàn)成的插件,然后直接導入到obsidian中。
windows導入:
進入庫所在的文件夾,找到.obsidian文件夾:
1
進入之后找到plugins文件夾(如果沒有就創(chuàng)建一個新文件夾):
plugin
將下載好的插件(一般單個插件是以文件夾形式存在),直接拖入plugins文件夾中,然后重啟obsidian即可:
文件夾
mac端:
大致步驟與上面windows的方法基本相同,但是在mac os下.obsidian文件夾通常作為隱藏文件夾而存在,因此需要一丟丟小技巧,即訪達中按下shift+command+.顯示.開頭的文件,剩余的步驟與上面完全相同。
設置完上面的部分,obsidian的主體部分基本就可以使用了。但是這時的obsidian只是一個簡陋的markdown編輯器,想要實現(xiàn)一些大多數(shù)筆記需要的功能,還需要一些插件來支持。
4.2.1 editing toolbar
editing toolbar
該插件的主要目的在于能夠使obsidian能夠以可視化的方式去使用一些功能,比如說設置標題(雖然也就是#的事情)、居中、改變字體顏色等等。但是這在原生的obsidian中是所缺失的部分,如果不擅長使用markdown語法,可以采用這個插件實現(xiàn)不同筆記軟件在使用層面上的無縫切換。
4.2.2 hover editor
這個插件主要是用來針對一些已經(jīng)建立的雙鏈筆記進行懸浮展示,這里介紹最主要的用途是為后面的懸浮大綱以及表格所服務的。
4.2.3 obsidian floating toc
懸浮大綱
該插件主要是為了實現(xiàn)如右側(cè)所示的大綱。這個大綱在閱讀長文或者自己編寫文章的時候就會十分有用,使得文章脈絡井井有條非常清晰。
4.2.4 markdown table editor
該插件主要是為了解決markdown繁瑣的表格語法問題。正常情況下,markdown想用表格,就得輸入如下所示的文字:
表格
顯示出來的效果:
表格
用插件所得出的效果:
插件
直接選擇好行數(shù)和列數(shù),然后輸入對應的內(nèi)容,直接copy as markdown或者update table即可,也就不用去煩心處理上述的一行行markdown語法。
4.2.4 recent file
這個主要就是顯示最近所打開過的筆記,如圖所示:
recent file
與joplin以及印象筆記等軟件有著自己特定的網(wǎng)頁剪藏插件不同,obsidian并未提供官方的剪藏插件,但是有很多第三方比較優(yōu)秀的(不要推簡悅,設置起來太繁瑣太麻煩了)的瀏覽器插件,這里推薦的就是markdownloader。
插件
這款插件下載還是比較簡單的,如果沒有魔法的話,用微軟edge瀏覽器自帶的插件商店就可以下載。使用方面也很簡單??梢匀募舨鼗蛘卟糠旨舨?,區(qū)別在于部分剪藏需要選中需要的部分,然后點擊插件就可以了,將文本復制一下然后粘貼到obsidian中即可完成剪藏,相對來說也是可以接受的一種方案。如果需要針對性的微信剪藏,可以看一下之前寫的一篇文章。
針對丟圖片的問題,其實最好的方案是弄一個圖床,無論是自建還是購買公共圖床,都能夠使筆記輕量化,避免圖片的拖累,且分享起來也更加方便。但是這個東西涉及的相對比較復雜,絕不是一篇文章可以做到面面俱到的。這里想要介紹的,主要是一個圖片本地化的方案,即將圖片直接保存到本地進行引用。
這個功能的實現(xiàn)依靠的是一個叫l(wèi)ocal images的插件。
local images
這里需要介紹幾個參數(shù)。第一個參數(shù),on paste processing意思就是粘貼時候自動保存到本地。第二個參數(shù)是attempts to process,主要是同時處理下載任務的數(shù)量,一般而言設置為3就完全夠用了。最后一個media folder就是圖片所保存的文件夾,即一個附件文件夾,最后的結(jié)果如圖所示:
圖片文件夾
在使用方面,如果沒有設置復制時自動粘貼,那么就需要通過命令進行調(diào)用,即ctrl+p,然后輸入以下local images,即可選擇下載當前文章的圖片到本地還是將庫中所有筆記圖片下載到本地。
示例
除此之外,也是可以通過設置快捷鍵的方式來進行使用:
已安裝插件界面搜索
設置快捷鍵
這里其實有兩種思路,即筆記的粗細程度來進行劃分。一種是完全遵循卡片筆記的方式,將所有的知識最小化至無法再進行細分,形成一張一張的卡片,然后再通過引用將卡片所細化;另外一種則通過標簽的方式去對筆記進行分類,以標簽為索引對筆記進行編排成一個完整的知識網(wǎng)絡。
筆者認為,完全拆分成卡片總會有著不必要的麻煩,而且容易出現(xiàn)碎片化的現(xiàn)象,在檢索或者回憶的時候就很難去從全局去把握一個知識。因此,筆者所采用的是一種相對折中的方式,即以標簽為主,以卡片為輔的方式。以標簽的形式去組織一個相對較大一點的知識,然后通過相對引用去串聯(lián)起不同的同樣尺度的知識。
針對標簽,所使用的方法建議是在文章開頭的時候直接打上標簽,即#標簽 的形式:
標簽
而相對引用的形式,則是通過[[筆記名稱]]進行引用:
引用方式
這一部分建議簡單的瀏覽一下浙江工商大學圖書館關于obsidian的一個視頻,在b站上面有的。其實用法也很簡單,即用#加空格的方式表示標題級別,二級標題就是用兩個#。
具體的還是參見視頻。
這里對應的就是上面的記錄以及碎片化知識,借助的是一個叫memos的插件。
下載之后會出現(xiàn)在側(cè)邊欄,點擊即可進入。當然,memos也可以作為一個todolist來進行使用:
memos
memos
具體使用方面,可以檢索之前所做一些事情:
使用這個插件之前,記得在核心插件中打開日記并進行相應的設置(主要是設置新建日記的存放位置):
這里借助的是一個叫outline的插件,實現(xiàn)大綱筆記的功能。所謂大綱筆記,筆者認為這種筆記形式更加適合在閱讀時候進行使用,即大家可能聽說過的拆書法,即對書籍進行拆分,組建成一個完整的知識網(wǎng)絡,并加上自己的注釋:
在使用方法上,最簡單的使用方式,即建立一個標題,然后通過tab和shift+tab進行切換層級,這一點其實用過幕布的朋友應該會比較熟悉,如果使用上還是覺得不便,也可以通過幕布或者logseq編輯好了之后直接復制粘貼到obsidian中進行保存:
這一部分功能所借助的插件是kanban,即中文名看板。這一部分,網(wǎng)上很多教程都是教你看板怎么去使用,但是怎么創(chuàng)建看板卻絲毫沒有提到。
第一步,創(chuàng)建一個文件夾,起名kanban(這個隨意),然后右鍵選擇新看板:
第二步,點擊進入看板,然后新加列:
第三步,設置不同維度的列,最后一個可以設置為完成列:
完成列
第四步,使用方面,可以針對自己的情況添加不同的卡片,在根據(jù)完成情況直接拖動卡片即可。
相對來說,這款筆記的基礎使用部分已經(jīng)說的差不多了。剩下的部分可能還剩一些同步方案以及圖床的設置部署等。關于這一部分看看閱讀量再考慮繼不繼續(xù)更把。
能看到這里的朋友,基本可以簡單的去使用obsidian了。當然,也不排除杠精會說設置這么繁瑣還不如xxx的。既然本能上是無法接受較長文本的閱讀,那么本身就不適合去使用知識管理工具的。
希望大家使用愉快!能夠?qū)崿F(xiàn)成體系的知識管理和個人的增進。就本人而言,obsidian在習慣的過程中,尤其是自己在對感興趣的linux以及docker、python方面的知識學習上,還是能明顯感覺到用處的。在積累到一定程度上確實會有一種融會貫通的快感。
最后嘛,由于本文所介紹的,主要是pc端的使用。obsidian的移動端其實也是非常好用的,這個得后面再慢慢介紹的。最后的最后,還是為了呼應前面所說的物理移動的方式(說白了就是把庫放在優(yōu)盤里面),貼上一個站內(nèi)最近很火的??档膬?yōu)盤把!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