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歷史悠久,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漫長的歲月里有許多的作家和詩人留下大量的珍貴遺產(chǎn),這些千古名句,其中反應(yīng)出的社會公德和個人品德兩方面在今天的意義尤其重要,就像其中有一句經(jīng)典的“水至清則無魚”,很多人都不知道這句話還有下半句,其實下半句才是精華。
“水至清則無魚”這句話想必很多人都知道,這句話出于【禮記】,意義就是水太清澈就沒有魚。這也是自然的選擇,太清澈的水里面沒有魚兒所需要的食物,所以魚兒是不會去的。這句名言暗示我們對人不要太苛刻、看問題不要過于嚴厲,否則,就容易使大家因害怕而不愿意與之打交道,就像水過于清澈養(yǎng)不住魚兒一樣。
后半句句“人至察則無徒”,其實后半句這句話的中心思想。意思是一個精明的人往往不容易交到朋友,這句話也很容易理解,如果一個人一直都對別人精明苛責(zé),如果自己有做的不好的地方,就肯定會被周圍的人所孤立,那他肯定是教不到朋友的。
“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這句話告訴我們在與他人相處時,應(yīng)以一顆平凡和寬容的心去對待他們,而對于自我才應(yīng)該嚴加約束,從而達到自己的標準,這樣我們才能在為人處世中學(xué)會變通,凡事沒有十全十美也不能要求過度的完美,一位的追求完美一定會導(dǎo)致物極必反。
對此也有網(wǎng)友議論紛紛,要真正做到不較真、能容人,也不是簡單的事,需要有良好的修養(yǎng),需要有善解人意的思維方法。還有網(wǎng)友表示,需要從對方的角度設(shè)身處地地考慮和處理問題,多一些體諒和理解,就會多一些寬容,多一些和諧,多一些友誼。
那么你們還有什么不同看法呢?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