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去世后,秦二世胡亥即位,但他的統治只維護了短短三年,就宣告秦王朝滅亡了。作為第一個帝制王朝,秦始皇建立了強大的帝國,曾幻想能持續(xù)萬代,但卻只存在了13年就接替,成為中國封建王朝統治年代最短的王朝。這其中的原因是什么?
按照司馬遷《史記》記載,是一支要去戍邊的隊伍在其首領陳勝、吳廣的帶領下,到邊關去戍邊,走到大澤鄉(xiāng),因為遇雨延期,無法按照規(guī)定的時間到達目的地。按照秦國的法令,誤了日期是要殺頭的。于是,陳勝、吳廣認為左右是個死,干脆造反求一條活路。主意已定,兩人帶領這些戍卒殺掉了看管的軍官,舉行了起義,最終,蔓延全國的大起義,推翻了大秦的統治。按照司馬遷的說法,就是一夫倡亂,天下響應。那么這一切就真的只是戍卒誤了期限造反求活那么簡單嗎?
其實,這一切都是因為撤換邊將這樣的小事引發(fā)的。公元前210年,當權的趙高因為私怨,殺了蒙毅,而蒙毅的哥哥蒙恬掌握軍隊,在邊境主持軍務。趙高擔心蒙恬要是知道弟弟無辜被殺,會起兵問罪。于是,就授意胡亥說蒙恬是公子扶蘇的人,應該除掉。于是,胡亥就將蒙毅收監(jiān),不久就逼迫蒙恬自殺。為了消除蒙恬在邊境軍隊中的影響,趙高決定將邊境的軍隊,無論是軍官還是士兵,都進行撤換。
但是,蒙恬當時擔負的任務是抵御胡人,因為匈奴隨時都可能南下。因此,蒙恬死了,要撤換邊將和軍隊,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完成,而是應該分批有條不紊地進行。猛然撤換所有軍官和士兵,是非常危險的,會削弱邊境的防御力量。
按道理,對這樣一項復雜的調動軍隊輪換的任務,應該周密進行,而且秦朝是一個法制國家,兵役制度非常完整,只要操作妥當,合理安排,是不會引發(fā)軍隊的騷亂和反對的。
可是趙高心虛,因為逼死蒙恬毫無道理,而蒙恬在軍中的威望高,趙高擔心蒙恬被逼死的消息傳出去,對自己不利。因此,就瘋狂地進行軍事部署大躍進運動,大規(guī)模、高頻率地調動內陸民眾去邊境戍邊。為了讓民眾盡快趕到邊境,他還利用自己的身份,頒布了“如果不按時趕到集合地點,就殺頭”的命令。這種命令既殘酷,又少變通,更不合理。結果陳勝、吳廣這些人走到大澤鄉(xiāng),就因為暴雨無法趕路,只能停留下來。但這一停,就是十幾天,耽誤了時期,在秦朝鐵一樣的法律面前,最終把這幾百人逼得造反了。
趙高自食其果,還連累秦王朝為他殉葬,這里面的教訓不能不說是深刻的。趙高其實是一個法律方面的專家,也因為這方面的能力得到秦始皇的重用,但卻腦殘想出了這么一個法律,只能說他要自取滅亡了。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