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用兵有言﹕“吾不敢為主而為客,不敢進寸而退尺”,是謂行無行,攘無臂,扔無敵,執(zhí)無兵。禍莫大于輕敵,輕敵幾喪吾寶。故抗兵相加,哀者勝矣。
曾經的兵家總結“我不輕易主動進犯,而是采取客守;不輕易前進一步,寧可選擇后退一尺”,這叫雖然有陣勢,卻像沒有陣勢;雖然要奮臂,卻像沒有舉臂膀;雖然面臨敵人,卻像沒有敵人;雖然有兵器,卻像沒有手握兵器。災禍沒有比輕敵更大的,輕敵幾盡喪失了我的“三寶”。所以,兩軍對抗時,哀兵必勝。
用兵有言﹕“吾不敢為主而為客,不敢進寸而退尺”。主客是主動、被動,戰(zhàn)斗中主客是相互轉化的,所以說“不敢為”,按兵不動以逸待勞,待機而動“為無為”;進退的分寸,進是泄力,退是蓄勢,蓄勢而發(fā)必會全力一擊,一擊即勝,不該進一點也不能動,就是倒退也是可以,進退有序,以退為進,合乎實時的變化。
是謂行無行,攘無臂,扔無敵,執(zhí)無兵。從“為無為”的道延伸到戰(zhàn)爭中;“行不行”依據(jù)戰(zhàn)場的變化,知己知彼百,出其不意攻其不備;“攘無臂,扔無敵,執(zhí)無兵”,從《三略》摘一段《軍讖》曰“能柔能剛,其國彌光;能弱能強,其國彌彰。純柔純弱,其國必削;純剛純強,其國必亡”;兵法中“聲東擊西、欲情故縱、虛兵驕兵、緩兵之計”等等,都是最好的闡釋,所以兵家源自道家,就此更加深刻。
中國兵法“三十六計、孫子兵法、素書、三略”等都是歷代兵家的理論思想精華,且現(xiàn)今依舊為兵家必學,治國必參的理論思想。
禍莫大于輕敵,輕敵幾喪吾寶。從本章“用兵”立旨,老子有反戰(zhàn)的思想,但強調“禍莫大于輕敵,輕敵幾喪吾寶”,孫子兵法“兵者國之重器,不可不察”。經文中講兵的有“30、31、57、67、68、76、80”,其中“30、31、69”全章講用兵以戰(zhàn)的策略及原則。
輕敵,從“戰(zhàn)爭和戰(zhàn)略”兩個角度而言。從戰(zhàn)爭中忽視輕視,關羽敗走麥城:呂蒙知道關羽傲慢驕矜,因襄樊之戰(zhàn)關羽留兵駐守荊州,呂蒙稱病后又佯裝不會攻擊,最終關羽中計調兵,大意失荊州,敗死麥城。
從戰(zhàn)略上輕視忽視。中國近代史,滿清“閉關鎖國”,輕視漠視西方工業(yè)革命,鴉片戰(zhàn)爭爆發(fā),慘敗而終,開始了近百年的屈辱史,被迫與60多個國家,簽訂喪權辱國的條約2000余份,割地、賠款任其宰割,中國進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國之不國、民不聊生,這是令人悲憤羞辱的歷史,也是鞭策國人的明鑒。老子兩千多年前的忠告,在眼前令人震撼且悲哀,“禍莫大于輕敵,輕敵幾喪吾寶”。
故抗兵相加,哀者勝矣。兩軍對抗,如對抗是個體,充滿悲憤心情的人,從身體爆發(fā)出最大的力量;如用于戰(zhàn)斗戰(zhàn)場,受壓迫而擁有正義的戰(zhàn)爭,必然受到支持擁戴??谷諔?zhàn)爭就是中國“抗兵相加,哀者勝矣”的歷史證明。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