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鴻門宴
在秦末農(nóng)民大起義過程中,陳勝犧牲后,項羽集團和劉邦集團成為反秦武裝的兩支主力。秦二世三年(前207年)六月,項羽經(jīng)破釜沉舟一役,大敗秦軍主力40余萬,注定了秦朝覆滅之勢,同時也為劉邦軍入關(guān)創(chuàng)造了有利的條件。(見成語故事《破釜沉舟》),秦二世四年(漢元年,公元前207年,漢初承秦制,以十月為歲首)十月,劉邦進駐灞上,秦王子嬰投降,秦朝滅亡。
秦王子嬰投降后,劉邦接受張良、樊噲“忠言逆耳”的勸告,沒有留在秦宮享受,并封好金庫,回兵灞上(見成語故事《忠言逆耳》)。過了幾天,劉邦召集各縣有威望的父老豪杰到灞上,和大家“約法三章”,廢除了秦朝苛酷刑法。(見成語故事《約法三章》)。劉邦的舉止行為,受到老百姓的擁護,希望劉邦永遠在關(guān)中做王。
與十二月,項羽攻克函谷關(guān),進駐鴻門。 聞聽劉邦欲做關(guān)中王,項羽大怒,決意向其問罪。劉邦明白自己還不是項羽的對手,所以前往項羽軍中請罪。于是,項羽便擺上了殺機暗藏的鴻門宴。鴻門宴過后,反秦斗爭宣告結(jié)束,但劉邦和項羽之間的楚漢之爭卻正式開始了(見成語故事《勞苦功高》和《項莊舞劍》)。
二. 分封諸侯,矛盾激化
項羽進入咸陽后,大肆燒殺搶掠,不僅失去民心,也導致無法立足關(guān)中。
公元前206年四月,項羽憑藉其在軍事上的壓倒優(yōu)勢,裂土分封18個諸侯王,恢復封建割據(jù)。自立為西楚霸王,定都彭城(今江蘇徐州市)。封劉邦為漢中王,定都南鄭(今陜西漢中市城東)。將關(guān)中分為三部,封秦降將章邯、司馬欣、董翳分別為王,企圖通過他們控制關(guān)中,將劉邦困鎖在邊險地區(qū)。
項羽分封諸侯挑動和加劇了各路諸侯之間的權(quán)力紛爭,并且迅速激化了他和劉邦之間的矛盾。
三. 暗度陳倉,還定三秦
項羽分封諸侯后,罷兵回歸楚都彭城。不久,齊、趙和彭越起兵反楚,對西楚構(gòu)成直接威脅。項羽不得不調(diào)遣主力擊齊,以穩(wěn)定局勢。當時僻處巴蜀的劉邦乘項羽無暇西顧之際,于公元前206年八月,漢軍潛出故道(因臨故道水得名,治今陜西風縣北風州之西),襲擊雍地,進圍章邯軍于廢丘。同時分兵攻取隴西(郡治狄道,今甘肅臨洮南)、北地(郡治義渠,今甘肅寧縣西北)、亡郡(郡治膚施,今陜西榆林魚河堡),迫降塞王司馬欣、翟王董翳,迅速還定三秦(見成語故事《暗度陳倉》)。
四. 彭城之戰(zhàn)和下邑謀劃
公元前205年四月,劉邦采納了陳平的建議,聯(lián)絡各地諸侯王,率聯(lián)軍56萬攻楚,一舉襲占楚都彭城。項羽得知后,留部將繼續(xù)擊齊,自率精兵3萬疾馳南下,乘劉邦陶醉于勝利,毫無戒備之際,以少勝多,大敗漢軍,收復彭城。劉邦僅率數(shù)十騎突出重圍,逃到下邑。張良亦至下邑,與劉邦于下邑規(guī)劃下一步對策。張良說:“九江王黥布與項羽不和;彭越也反對項羽,可與他們聯(lián)合。至于漢王手下的將領(lǐng),只有韓信可擔當此任,獨當一面。如重用他們,可打敗項羽?!眲畈杉{了張良建議。(見成語故事《獨當一面》)
五. 楚漢相持-成皋之戰(zhàn)
彭城之戰(zhàn)后,劉邦退守滎陽(今河南滎陽)、成皋(今河南滎陽汜水鎮(zhèn))一線,這是關(guān)東通向關(guān)中的咽喉要地,楚漢雙方爭奪十分激烈,進入了長達兩年零四個月的相持階段(見成語故事《民以食為天》、《借箸代籌》)。相持階段一開始,劉邦就組建了騎兵部隊,有效地阻擋了楚軍的進攻;與此同時,漢軍一方面堅守滎陽、成皋一線,一方面積極在楚軍的后方和側(cè)翼開辟新戰(zhàn)場。這一部署打擊了項羽在戰(zhàn)略上的致命弱點,很快受到了成效。公元前205年八月至次年(公元前204年)十月,韓信接連平定了魏、代、趙、燕(成語故事《拔幟易幟》、《人自為戰(zhàn)》),矛頭直指齊地,逐漸形成包圍西楚的局面。特別是項羽不能用人,在政治上、軍事上連連失策,使劉邦得以調(diào)兵遣將,完成對項羽的戰(zhàn)略包圍。公元前204年,漢軍在成皋大破楚軍,韓信也盡定齊地。項羽腹背受敵,進退失據(jù),陷于漢軍的戰(zhàn)略包圍之中。
六. 垓下之戰(zhàn), 四面楚歌
公元前203年八月,項羽向劉邦提出議和,楚漢約定以鴻溝為界,鴻溝以西為漢,以東為楚。九月,項羽率兵東歸,而劉邦卻背約攻楚。次年(漢五年,公元前202年)十二月,項羽被圍困于垓下,漢軍四面唱起楚歌,楚軍士無斗志;項羽率少數(shù)騎兵突圍至烏江(今長江),自刎而死。楚漢戰(zhàn)爭最后以劉邦奪取天下,建立西漢王朝而告終(見成語故事《四面楚歌》)。和楚漢戰(zhàn)爭有關(guān)的連環(huán)畫成語故事有:《項莊舞劍》、《勞苦功高》、《暗度陳倉》、《獨當一面》、《民以食為天》、《拔幟易幟》、《人自為戰(zhàn)》、《借箸代籌》、《運籌帷幄》、《四面楚歌》、《卷土重來》等。
成語故事《項莊舞劍》出自《史記.項羽本紀》,項羽在鴻門宴請劉邦的故事?!绊椙f舞劍,意在沛公”,比喻說話或行動表面裝作和平無事,實際想趁機害人。后也指言語、行動隱約針對某個人。
成語故事《勞苦功高》出自《史記.項羽本紀》,項羽在鴻門宴請劉邦的故事?!皠诳喙Ω摺币馑际浅隽撕芏嗔?,吃了許多苦,立了很大的功勞。
成語故事《暗度陳倉》出自《史記.高祖本紀》,韓信命士兵修復棧道,裝作從棧道出擊進軍關(guān)中,實際上卻和劉邦率主力部隊暗中抄小路襲擊陳倉的故事?!鞍刀汝悅}”意思是指從正面迷惑敵人,暗中潛入敵人側(cè)后方進行突然襲擊的策略。舊時也借喻其他暗中進行的活動。
成語故事《獨當一面》出自《漢書.張良傳》,彭城之戰(zhàn)后,劉邦從彭城逃到下邑,張良幫助劉邦謀劃下一階段的策略,舉薦韓信能“獨當一面”,“獨當一面”的意思是單獨擔當一個方面的重要任務。
成語故事《民以食為天》出自《漢書.酈食其傳》,“民以食為天”指,人民把糧食作為自己生活不可少的重要物質(zhì),極言民食的重要。劉邦彭城之戰(zhàn)失敗以后,酈食其用這句成語說明占領(lǐng)滎陽、成皋一線的重要性(因為那里有重要的糧倉-敖倉)。
成語故事《拔幟易幟》出自《史記.淮陰侯列傳》,韓信在井陘攻打趙國的故事?!鞍螏靡讕谩币馑际前蔚魟e人的旗幟,插上自己的旗幟,比喻取而代之。
成語故事《人自為戰(zhàn)》出自《史記.淮陰侯列傳》,韓信在井陘攻打趙國的故事。原意指每個人為自己的生存而拼死作戰(zhàn),現(xiàn)多指人人都能獨立作戰(zhàn)。
成語故事《借箸代籌》出自《史記.留侯世家》,劉邦堅守滎陽一帶,受到項羽猛烈攻擊,張良借箸諫阻劉邦的故事?!敖梵绱I”表示代人策劃。
成語故事《運籌帷幄》出自《史記.高祖本紀》,張良為劉邦出謀劃策的故事。意思是指在軍帳中策劃和運用克敵制勝的謀略。
成語故事 《四面楚歌》出自《史記.項羽本紀》, 楚漢相爭到最后,漢軍包圍楚軍,四面唱起楚歌,楚兵以為家鄉(xiāng)都被漢軍占領(lǐng),以致軍心動搖,四散潰逃,后來常用來比喻孤立無援,四面受敵。
成語故事《卷土重來》出自《唐.杜牧<題烏江亭>詩》,唐朝詩人杜牧在《烏江亭》題詩指出,勝敗乃兵家常事,只要項羽不自殺,也許還能卷土重來。 “卷土重來”比喻失敗之后重新恢復勢力。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