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積山石窟》是由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和中共甘肅省委外宣辦、中共天水市委宣傳部聯(lián)合制作的五集歷史人文紀錄片。紀錄片以《麥積山往事》、《佛陀的世容》、《空中的佛閣》、《不朽的秘密》、《東方的微笑》這五集的篇幅,從考古學、佛學、美學、文學等多角度、多領(lǐng)域、全方位地詮釋麥積山石窟不僅是絲綢之路上的大型石窟,更是歷史的縮影和東方文明的見證者。 《麥積山石窟》于2015年7月13日至8月10日期間在央視綜合頻道《中華民族》欄目播出。播出期間,天水發(fā)布逐集推送了紀錄片視頻,今天小天將五集視頻整理在一起推送,方便大家觀看。
千百年雪雨風霜的沖刷,造化了這座神奇山峰的靈秀之氣。麥積山石窟建在三面陡峭的孤峰峭壁之上,最高處離地面近百米。密如蜂房的洞窟之間,全靠架設(shè)在崖面上的凌空棧道連接,驚險陡峻極為罕見。風雨飄搖的歷史時空中,麥積山隱藏了太多不為人知的秘密。
公元405年,渭水之濱,十六國后秦都城常安,一派安定祥和的生活景象。此時,占據(jù)著關(guān)中和關(guān)東重鎮(zhèn)的后秦已經(jīng)建國20年。這個由羌人建立的政權(quán),又稱姚秦。長安也隨之被更名為常安。
常安城北,一座有著高大樓閣的華美園林中。此時正聚集著許多人。他們中有王公貴族,有文人僧侶,也有普通的百姓。一時間,大家全都凝神屏氣,正聆聽一位僧人的演說....
這條山路是外界通往麥積山的必經(jīng)之路。自從到麥積山石窟研究所工作以來,何洪巖每天都要坐一個多小時的班車才能到達山上的上班地點。她曾是麥積山石窟的講解員。從麥積山的西崖大佛到東崖大佛,從十五個特窟到那些棧道的每一尊佛像,近三十年的講解生涯中,何洪巖如數(shù)家珍。
麥積山石窟現(xiàn)有編號洞窟221個,保存了歷史上各個時期不同風格特點的各類雕塑7800余尊,壁畫1000余平方米。以北魏、西魏、北周和隋代的窟龕數(shù)目和造像為最多。其中北魏時期達到了麥積山造像的高峰。
這些佛像經(jīng)過千年時空的變遷和世間的滄桑,依然煥發(fā)出誘人的光彩。
康熙十四年公元1675年,一位年邁的老人來到麥積山下的瑞應(yīng)寺,被麥積山秀美的山光景色和千年古佛深深打動,這位老人正是康熙年間著名的大書法家王了望。王了望在瑞應(yīng)寺小住幾日之后,揮筆寫下“是無等等”。以表達自己心靜如水的心靈境界。
“是無等等”被后人制作成牌匾掛在了麥積山上七佛閣棧道的散花樓里。
時光穿過歲月的風雨在這里停留了1600多年,雖然部分佛像的棱角已被剝落,但是佛主們充滿慈愛的光芒依舊俯瞰著山水松濤,溫婉可親。他們正是散花樓上千年的時光守護者。
散花樓離地面八十多米,從這里遠眺群山,麥積山的險峻便可想而知。面對如此陡峭的山崖,古人們是如何完成這么一件浩大的工程?耗費多少力人和財力?
點擊圖片下面的藍色字觀看
1941年深秋,天水市東南50公里的秦嶺山脈中,一群人神秘地在樹叢中若隱若現(xiàn)。似乎在尋找什么。秋后的秦嶺山區(qū)多雨,山體濕滑,一不小心就會有掉下山崖的可能。這群人走了很久,正當他們絕望之時,有人扒開一段干枯的樹枝,忽然大呼起來。這莫不就是他苦苦尋找的,麥垛形孤峰山——麥積山嗎?他就是著名的學者馮國瑞,民國時期馮國瑞師承梁啟超、王國維等國學大師,博學多才、文學功底深厚。馮國瑞生于天水,學成于南大和清華大學,當他學成回到故鄉(xiāng),在地方文獻中翻閱到有關(guān)麥積山的史料記載之后,便對麥積山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當即前往考察。
點擊圖片下面的藍色字觀看
這是位于“麥積山石窟”腳下的漢唐藝術(shù)苑。民間藝術(shù)家們經(jīng)過十幾年的摸索研究,選用麥積山上的紅土,在工藝師們精妙的雕塑技藝下133窟的“小沙彌”會心的微笑,再次給人們帶來安詳與寧靜。面對小沙彌的曠世之美有誰不被小沙彌的微笑所折服呢?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