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666年正月,即唐“麟德”三年,武則天涉理朝政,鼓動唐高宗李治在在泰山舉行規(guī)??涨暗姆舛U盛典。“封禪泰山”之后即改年號“麟德”為“乾封”( 該年號僅用了兩年 ),并改博城縣為乾封縣(治所即今山東泰安)。又在泰山立'雙束碑',意旨武則天與高宗共創(chuàng)天地。 其間,改鑄新錢,名曰“乾封泉寶”,大有紀(jì)念封岳之意,這是唐代第一枚年號錢。存世有銅,銀之質(zhì)。
有《新唐書·食貨志》載,
“乾封元年封岳之后,又改鑄新錢,文曰乾封泉寶,徑一寸,重二銖六分。仍與舊錢并行,新錢一文當(dāng)舊錢之十”。
鑄時僅八個月。唐朝政府速將其回籠銷熔改鑄“開元通寶”。故“乾封泉寶”存世不多,是古錢幣中的稀有品種,成為珍品。錢文“乾封”,意為封禪時曬干新筑的祭臺(明曰:干封)。
“乾封泉寶”直徑2.5厘米。錢幣面文隸楷相兼?!扒狻倍痔N(yùn)含楷意,
“泉”字則完全為楷書,唯“寶”字乃作隸書。旋讀,光背,銅料精純,鑄工良好,錢幣形制為方孔圓錢,延續(xù)隋代五銖錢樣式。
(注:歷史上“封禪泰山”的皇帝有秦始皇、秦二世、漢武帝、漢光武帝、唐高宗、唐玄宗、宋真宗七個?!胺舛U泰山”是指在泰山之上,筑土為壇、用來祭天,皇帝向天匯報功德;在泰山之下的小山,如梁父、社首等,積土以祀地,皇帝向地匯報功德,都是為了鞏固自己的權(quán)利地位)
我藏有一枚純銀錢,幣文隸楷書,直徑23.7mm厚1.1mm穿6.0mm重3.7克。
后又發(fā)現(xiàn)存世還有“乾封通寶”錢。也是有銅,銀兩種材質(zhì),但未見史載,譜載,均是稀罕之品。 我藏有兩枚銀錢:
一枚純銀質(zhì)錢幣文隸楷書。直徑26.1mm厚1.6mm穿6.0mm,重6.29克。
一枚“合銀”質(zhì)錢幣文篆書。直徑26.6mm厚1.6mm穿6.2mm,重5.89克。
而唐“乾封”時期,是否還鑄造發(fā)行有元寶形制的“乾封元寶”呢?這個問題更是需要探索和研究的話題。
我看見2019-10-13在《網(wǎng)易》平臺上有一個“生活技巧集”作者發(fā)表過一篇名叫《同名不同年代的中國古錢》一文中說道:
“唐高宗乾封元年(666年),政府第一次以正式的名義鑄造年號錢幣,即乾封元寶。這個乾封元寶在歷史上同樣赫赫有名,一是因為其多以白銅鑄造,文體精美端莊。二是作為虛值貨幣(以一當(dāng)開元十使用),導(dǎo)致商賈不通,在市面上遭到抵制,鑄造一年乃罷,因而存世稀少,頗為珍稀。
到了五代十國時期,楚王馬殷同樣鑄行了乾封泉寶,這個一直奉中原為正統(tǒng)的小政權(quán)大概是追思前唐,故而鑄行此錢。同時作為中原政權(quán)所封的天策上將軍,馬殷還將“天”“策”“天府”等字鑄于錢背,唯恐世人不知其所獲的殊榮?!?/p>
這一段文字說“唐高宗乾封”年間,鑄造過“乾封元寶”年號錢。但馬殷的這個錢還是稱作“乾封泉寶”而非“元寶”。據(jù)說有銅、鐵兩種,鐵錢多見,且俱為大錢。且楚國馬殷鑄造的的那個“乾封泉寶”是一種背穿上下有“天府”二字的銅錢。幣文書體風(fēng)格與文前的唐鑄“乾封泉寶”和“乾封通寶”文幣風(fēng)格大不相同。那個“乾封”背“天府”字體筆意直楞楞,書體粗曠,毫無書法家的氣派和風(fēng)范,非常不中看。
存世還見到另一種據(jù)說是武則天所鑄的“乾封元寶”背面有匹紫燕馬的馬錢。
關(guān)于這種“乾封元寶背紫燕”馬錢,有人考證: 選擇“紫燕”與“乾封”組成錢文馬錢,從紫燕為九雛之一、乾封為武則天助封的角度來看,鳳引九雛,紫燕飛馳,天下太平,是暗合的,因此成為它是武則天鑄錢的論據(jù)。
而也有人考證,此“乾封元寶背馬圖”錢并非唐鑄,實為宋鑄“馬格錢”。如下圖幣,系杭州宜和2021年春拍中成交價為RMB 21850。錢幣圓形方穿,單緣單郭,鑄于宋代。
正面文字旋讀為“乾”如圖:
“封元寳”;背面文字豎讀為“紫燕”,置于穿(馬身)上下,馬圖為左向奔馬,凌空騰飛。 為“乾”、“乹”的異體字。它們都是“乹”的異體字,也可讀成“乹(干gan)封元寶”。
另外,在“華夏古錢網(wǎng)”還刊有一枚“乾封元寳”圖。如下:
多有楷隸之意?!霸弊峙c“開元通寶”中的左挑元相似。具有唐錢的書意。
此為行用錢,圓形方穿,單緣單郭,折三,光背。
但又有的資料說它是五代十國的貨幣,均缺史料佐證待考。
今年三月,滿汀州3月登出一枚隸書背右月牙的“乾封元寶”。直徑(29.39-29.65)*厚2.03-2.34mm 8.04g。
我下面要以實物實幣說的是一枚為唐鑄草書遒勁版的“乾封元寶”折五樣幣。材質(zhì)可能是白銅混銀的“合銀”鑄造。
這種譜未載,世間寡見的“乾封元寶”草書遒勁版錢幣是罕見之品,但并不代表未鑄!我以為理由有以下幾點(diǎn):
1、唐武則天稱帝十五年,經(jīng)歷十三個年號,乾封是中國首個年號錢,采用了有多種材質(zhì)銅,鐵,銀或銀合金(和銀)鑄造錢幣不是稀奇之事。
2、唐時時興書法。草書、行書等也有長足發(fā)展。中國歷史上,兩晉時期是中國書法發(fā)展的第一個高峰。而唐朝是另一個高峰。唐朝有個大書法家“懷素”,亦被稱為“草圣”,他與張旭齊名,合稱'顛張狂素',形成唐代書法雙峰并峙的局面,也是中國草書史上兩座高峰。
懷素草書,筆法瘦勁,飛動自然,如驟雨旋風(fēng),隨手萬變。書法率意顛逸,千變?nèi)f化,法度具備。
此錢幣文書寫風(fēng)格有相似的韻味,在唐錢中采用草書鑄錢也不是鮮事。
3、目前發(fā)現(xiàn)的“乾封泉寶”“通寶”“元寶”已有小平,折二,折三形制,唐時鑄錢完全可能鑄有折五大錢,湊其全形制也是順理之舉。
這枚草書體“乾封元寶”錢直徑37mm折五+重16.40克,厚2.4mm幣文高0.8mm闊穿8mm。按這個尺寸計算比重在10.0g/cm3左右。材質(zhì)應(yīng)是銅銀合金質(zhì)“合銀”的。
另外,從幣背穿廓平整,光結(jié)的形態(tài)可以判斷為銀,因通常銅錢的穿廓因材質(zhì)流動性不及銀而達(dá)不到這種等級。另外,錢幣的光澤也與青銅不同,裸露處似有鎏金痕,估計這是一枚未鑄造發(fā)行的樣錢,而且是一枚母錢樣品,才會如此考究!
您再細(xì)看它的幣文筆畫,所有邊緣立面無任何毛刺,筆鋒銳利,尤其是
“寳”字上“宀”左側(cè)有雕刻痕,絕對是翻砂鑄造成型不可及(“失蠟法”當(dāng)時也尚未實興)。
其面文光潔平整,有縱向微銼痕。面直徑小于背直徑,幣面穿口直徑大于幣背。地章有戳痕,鏟痕,都是樣幣制造遺留的特征。
唐“乾封”年號僅存世兩年,估計此錢是一枚未予核準(zhǔn)的鑄樣,容再考。也歡迎同好鑒賞,考證。
我們愛錢,是愛它的古,愛它的美,愛她的書法,愛她的包漿和味道。
對這種傳世罕見的錢幣樣本,我們收藏者該有一種對它窮追不舍,探索未知的精神,挖渠出它的收藏,觀賞,歷史價值,寫出研究論文,是我們的使命,絕對不是為了鋪墊自己的收藏,更不是為了出手賺錢。這樣珍貴的藏品,不可能再生,丟了,就回不來了。
2023年7月10日撰稿于成都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