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號:上流upflow(ID:heyuplow)
在中國,東北和廣東是兩個奇葩的存在。
東北三省像一個省,而廣東省,看起來卻像三個省。
1
廣府話(粵語)、潮汕話、客家話
來自佛山的柯小姐跟汕頭的福先生第一次見面,寒暄過后,兩人親切地開始用普通話交流。
這種現(xiàn)象,在廣東并不少見。(敲黑板劃重點:學(xué)好普通話,走遍廣東都不怕?。?/span>
因為語言的烏龍搞上法庭,令人哭笑不得
廣東省內(nèi)的語言存在巨大差異,不僅有廣府話(粵語),還有潮汕話和客家話。
基本上誰也聽不懂誰……
省內(nèi)語言的差異是令廣東看起來像三個省的主要原因。
廣府人所講的廣府話,俗稱白話,海外稱唐話,也就是大家熟悉的TVB粵語。
通行于以廣州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粵中,粵西及粵北部分地區(qū)。
橙色為粵語區(qū),綠色為客家話區(qū),紅色為潮州話區(qū) / 中國語言地圖集
粵語一方面繼承、保留了古漢語的特點,另一方面也吸收了一些南方非漢語成分,與普通話和潮汕話、客家話都有較大差異。
90年代香港電影十分火熱,但傳到內(nèi)陸時多數(shù)要配音成普通話才能上映。
圖片來源:李小龍《精武門》
或許有人會問,那同在廣東省內(nèi)的粵語和潮汕話是不是兄弟語言呢?
是的,但是只能算是表兄弟。
潮汕話屬于漢藏語系—漢語族—閩語—潮汕片,潮汕話大部分通行于粵東地帶,從地理位置上來說更親近福建省,屬于閩南語系。
原來胡建人才是大哥,希望以后廣東人別再亂吃!
補充一點小知識,閩南語又被稱作河洛話,河洛便是指中原河洛地區(qū)(黃河、洛水流域),所以閩南語系的潮汕話與閩南語,一起被稱為古漢語的“活化石”。
同樣一句話用普通話、粵語、潮汕話和客家話講出來分別是怎么樣:
灤平人:杯子被打破了!
廣州人:只杯俾人打爛咗!
汕頭人:個杯分人敲掉!
梅州人:比滴兵打啊爛!
由此可見,潮汕話跟粵語雖然同在一個廣東,但,大家還是用普通話交流吧。
相比潮汕話,廣東另一主流語言客家話跟粵語更接近一點。同時,客家人的普通話在廣東人的普通話里,算是最好的了。
與粵語和潮汕話不同的是,客家話分布地區(qū)范圍較廣,相對比較分散,跟粵語地區(qū)、潮汕地區(qū)屬于一種相交不相容的情況。
客家話相比其他兩種語言稍顯弱勢,也成為了世界上衰落最快的語言之一。
客家話歷史悠久,在南宋便初步定型。
是否屬于漢語言下面至今仍未定論,不過客家話在國內(nèi)已被列為七大方言之一。
(不黑不吹,七大方言,廣東就占了三個,嘻嘻)
客家話版《延禧攻略》(來源:@TVB新劇社)
粵語和潮汕話雖然不能互通,但是都保留了中古漢語的發(fā)音。
如果非得把粵語、潮汕話與古代漢語的語音對應(yīng)起來,那按照臺灣學(xué)者邱顯聰?shù)恼f法類推,閩南系的潮汕話基本上為三代之商語,而粵語為周語。
潮汕話保留了先秦時期的部分河南話,而粵語則保留了先秦時期的部分陜西話。
是不是瞬間覺得廣東人的人設(shè),厲害Skr人呢?
2
潮汕菜、客家菜、廣府菜
遇到廣東人,人們總會不經(jīng)意丟出三個天問:
問題一:你們是不是經(jīng)常吃胡建人?
問題二:你們是不是什么都吃?
問題三:涼茶那么苦,有什么好喝的?
我沒仔細研究過中國各省的版圖各像什么,不過廣東省版圖可以說跟雞腿是非常相似的。
“大吃省”的名頭不是虛的!
圖片來源:廣東年鑒2017
廣東,一個看起來像雞腿的省
從飲食和生活習(xí)慣看,廣東也像是三個省。
潮汕人臨海而居,多為漁民,長期出海的他們信奉媽祖。
同時,潮汕人海洋性性格比較明顯,極具開拓冒險、團結(jié)合作的精神,善于經(jīng)商。
所以他們有“東方猶太人之稱”,相信“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便是潮汕人的真實寫照。
而潮菜在某種意義上,算是近年來異軍突起的新秀,甚至在2010年上海世博會上嶄露頭角。
潮汕日常飲食以“海味”為主,多數(shù)著名的潮州菜以“腌制”、“潮州打冷”聞名。
早期,漁船出海有時一次要十天半月才能返航,船在海上漂泊,為了使已收獲的海產(chǎn)不會發(fā)臭腐爛,漁民就在??康膷u嶼上事先將海產(chǎn)曬干或用鹽腌制帶回。
在喝茶這件事上,潮汕人也非常講究。
先在小陶壺(罐)里裝入烏龍茶和水,放在小炭爐或小酒精爐上煮;
茶煮好后拿起茶壺在擺成品字形的3個瓷杯上面作圓周運動,俗稱為“關(guān)公巡城”;
然后依次斟滿每一個小杯,最后“韓信點兵”收起,此時就可以捧起香氣四溢的小茶杯慢慢吊嘗。
然后是客家人。
客家人依山筑巢,多食山間野味,同時客家人的文化中有宋朝理學(xué)遺風(fēng),多讀書從軍從政。
客家人有這樣一首童謠:“蟾蜍羅,咯咯咯;唔讀書,無老婆”,把發(fā)憤讀書與結(jié)婚成家視為一種因果關(guān)系,屬于儒家文化理念。
因為客家人多數(shù)居住在山間,所以吃山間野味比較多,粵菜里另有一派風(fēng)格粗獷的,就是被稱為南渡北方菜的客家菜。
客菜有“無雞不清,無肉不鮮,無鴨不香,無肘不濃”的說法。
客家菜每一種都極富歷史淵源,菜名也都令人食欲大開。
最后,是喜歡“嘆”的廣府人。
作為廣東三大民系的“大哥”廣府人,一向生活得講究。
“嘆”這個詞,在人們的意識中一般有感嘆、嘆息之意。
但是到了廣州,嘆茶、嘆花、嘆粥、嘆色、嘆補、嘆歌、嘆生猛、嘆溫泉、嘆風(fēng)水、嘆世界。
這里的“嘆”是一種享受,一種對生活的熱愛。
嘆早茶
而“嘆世界”可以說是廣州人心態(tài)的一個最好的表現(xiàn),反映出廣州人享受生活、積極向上、務(wù)實過好每一天的生活態(tài)度。
秉承現(xiàn)代化“少吃多餐”的經(jīng)典法則,廣府菜式數(shù)不數(shù)勝,且選料精細、技藝精良,可以“嘆早茶,嘆到下晝”。
廣州某一酒樓有這樣一副對聯(lián):
為名忙,為利忙,忙里偷閑,喝杯茶去;勞心苦,勞力苦,苦盡甘甜,拿壺酒來。
由此,不僅從語言上,廣東看起來像三個省,在飲食文化和當(dāng)?shù)厝诵愿裆希灿小叭≈畡e”。
3
移民大省
其實廣東自古以來就是移民大省。
不同時期的人口遷徙,帶來了古中國不同朝代的語言,也帶來了不同的飲食習(xí)慣。
最初在秦朝,大將趙佗便帶了一部分古中原人來分廣東這只“雞腿”。
隨后,隔壁福建(古稱閩越)人也聞風(fēng)趕來,盤踞在目前的廣東粵東地區(qū),被稱作“潮汕人”,臨海而居。
雖然有人說,客家人也是大將趙佗帶來的古中原移民,但客家族群真正形成大致是在宋朝。
當(dāng)時廣東這塊“雞腿”已經(jīng)被分得七七八八,客家人只能偏居一隅,在歷史演變中經(jīng)常與廣府人“搶雞腿”。
長期的“雞腿大戰(zhàn)”即土客械斗,造成客家人口銳減。
最終清廷為了解決土客械斗問題,將珠江三角洲的部分客家人遣散回粵東客家原鄉(xiāng)乃至外省。
而居于粵東的潮汕人則兩耳不聞窗外事,繼續(xù)經(jīng)營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
來源:歷史與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