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有人問,為何李白比杜甫大許多,可人們總習(xí)慣稱后者為“老杜”,卻很少叫前者“老李”?網(wǎng)友答:“因為杜甫從未年輕,李白從未老去?!?/p>
千百年來,“詩圣”杜甫給人留下的印象,用三個字形容那便是“非常慘”?;赝鸥σ簧?,他仿佛總是在求而不得的痛苦中掙扎。
他一生赤誠,憂國憂民,始終渴望與所有人同甘共苦,可現(xiàn)實卻一遍又一遍地告訴他:你走吧,大唐真的不需要你。
公元730年前后,剛剛20歲的杜甫正式開始了自己游歷中華大地的行程。
此后幾十年中,他看過江南水鄉(xiāng)的煙雨朦朧,觀過洛陽牡丹的國色天香,嘆過天水邊陲的廣袤無垠,感過湘州青山的巍然屹立……
山河秀麗,杜甫一路前行一路詩,只是沿途的風(fēng)景再美,最讓他惦念的,始終是都城的萬家燈火。
決心去長安之前,他一人走過許多路,卻從未覺得孤獨;
決心去長安之后,他見過亦識得了許多人,卻仍感滿心寂寥。
半生飄零,杜甫用盡所有力氣在心中描繪唐帝國的浩浩殿堂,最后窮其一生才發(fā)現(xiàn),自己其實從未到過那里。
若沒有去長安,杜甫此生都會是一位放浪形骸的輕狂少年。
翻開老杜家的族譜,人們不用刻意尋找,便能在上面瞧見滿滿的豐功偉績。
打從漢武帝時期開始,杜氏一族便在前朝身居要職。據(jù)史書記載,杜甫的遠(yuǎn)祖不是名將便是大夫,近親不是員外便是學(xué)士,最差也都混上了縣令。
“城南韋杜,去天五尺”,這地位“比天還要高上五尺”的城南兩家,其中便包括了杜甫一族。
成長在這么一個“上天了”的名門望族之中,杜甫從小便不知愁為何物。
在別的孩子都忙著讀書學(xué)習(xí),盼望著有朝一日能靠知識改變命運時,杜甫小朋友愛上了公孫大娘的少數(shù)民族舞蹈。為了一睹偶像舞姿,男孩每日從城西跑到城東,手里攥著票子,兜里揣著瓜子,翹著二郎腿坐在臺下,一看就是整整一天。
讀書習(xí)字?他才不想呢!
《觀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行》(選節(jié))
昔有佳人公孫氏,一舞劍器動四方。
觀者如山色沮喪,天地為之久低昂。
公孫大娘舞劍
母親去世的早,父親又在外地當(dāng)差,所以杜甫自幼便跟著姑母到了洛陽生活。小姑是個賢惠人,對著外人沒脾氣,對著家中的侄子更是百依百順,如此杜甫便徹底過上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瀟灑日子。
在長輩的溺愛中,杜甫沒羞沒臊地長到了18歲。眼看著周遭同齡的孩子都已成家立業(yè),唯獨剩下杜甫還在忙著摘梨摸棗,逮鳥捕魚,杜甫他老爹坐不住了,趕忙寫信說道:
“兒啊,你也老大不小了,不能再這么混下去了,馬上就是公務(wù)員考試了,你趕緊準(zhǔn)備一下!”
看著父親寫來的家書,杜甫的心中很是郁悶,這么多年自由自在的日子,難道真的就要到此結(jié)束了嗎?那一晚,少年躺在床上想了許久,終于在天亮?xí)r分下了決心。
清晨,姑母像往常一樣去叫杜甫起床,只是這一天回應(yīng)她的,只有一張放于茶幾上的字條:
“我的征途是星辰和大海!”
因為不想被父親口中穩(wěn)定的工作禁錮,杜甫離家出走了,這一走便是整整十年。
擺脫了家族的束縛,杜甫一路都高興得像脫韁的野馬。喝酒、看景、交朋友,騎上他心愛的小摩托,少年跑得一路閃電帶火花。
然而玩歸玩,杜甫卻始終沒忘記自己作為一個旅行博主的光榮使命。只是自己玩爽了不行,他還要帶著粉絲去見見世界。那段時間杜甫開始頻繁地發(fā)朋友圈。
漫步蘇州,他泛舟水上,配文“東下姑蘇臺,已具浮海航”;游歷吳越,他拜訪古跡,配文“枕戈憶勾踐,渡浙想秦皇”;行至河北,他動如脫兔,配文“放蕩齊趙間,裘馬頗清狂”(《壯游》)
行走于河山大好間,杜甫前前后后發(fā)了幾十條朋友圈,然而給他評論點贊的卻始終只有好友不見親人,杜甫知道這一次家人是真的生氣了。
仔細(xì)想來,自己離家也有5年之久了,也該挑個時間回鄉(xiāng)看看了。
公元736年,杜甫24歲,在自己徒步游祖國的計劃中,他加上了家鄉(xiāng)河南鞏縣一站。返鄉(xiāng)的途中,杜甫路過長安,為了湊熱鬧他報名參加了當(dāng)?shù)氐目婆e考試。
沒上過補(bǔ)習(xí)班,也沒正經(jīng)念過書,裸考的杜甫毫無意外地落榜了,但他并不在乎,因為在他的心中自己始終是那個被神選中的孩子:
《壯游》(選節(jié))
往昔十四五,出游翰墨場。
斯文崔魏徒,以我似班揚。
七齡思即壯,開口詠鳳凰。
九齡書大字,有作成一囊。
杜家公子有學(xué)問,只是十四五歲便可出入翰墨之場。7歲能吟詩,9歲便佳作不斷,如此天賦異稟,一次名落孫山根本不是事兒,問題不大!
落第之事絲毫沒能影響杜甫看世界的心情,與家人短暫相聚后,他再次開始了自己的旅行。立于泰山之巔,杜甫揮筆寫下了千古名篇:
《望岳》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
蕩胸生曾云,決眥入歸鳥。
會當(dāng)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那一年,山頂?shù)膭棚L(fēng)與浮云都聽見了少年的豪言壯語,只是他們不曾知道,那也將是杜甫最后的美好歲華。
“會當(dāng)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對于杜甫來說,“長大”是一瞬間的事情。
公元741年,杜甫已至而立之年,但仍每日只想吃喝玩樂。父親去世之后,杜氏一族在當(dāng)?shù)氐膭萘Ρ谎杆傧魅?,僅僅只是3年時間,從前“去天五尺”的顯赫門楣便已日薄西山。
家族日漸衰敗,從前所謂交好的親朋友人一夜便沒了蹤跡。人走茶涼,而此時做了幾十年“熊孩子”的杜甫,才真正懂得了父親當(dāng)初執(zhí)意要求自己走仕途的原因。
那一日杜甫跪坐在祠堂之中,盯著滿堂的祖宗牌位,思考了良久,最終決定去長安,考科舉。
決心“安漂”那一年,杜甫33歲。和其他優(yōu)秀應(yīng)屆畢業(yè)生相比,他一不占年齡優(yōu)勢,二沒有后臺支持,唯一能平步青云的機(jī)會,便是參加制舉。
不同于科舉,該制度是朝廷為選拔“非常之才”而舉行的不定期非常規(guī)考試,皇帝親自參與人員選拔,無論年紀(jì)背景,只看品行文采。
得此消息,杜甫一路飛奔到了長安,考場之上,他洋洋灑灑寫下千字長文,內(nèi)容之豐富,措辭之華麗,惹得閱卷老師滿心歡喜。
然而,旁人再高興也是徒勞,最終還是要制定錄取分?jǐn)?shù)線的宰相李林甫拍板才算數(shù),但杜甫倒霉,就倒霉在這李林甫身上了。
李林甫畫像
當(dāng)時的李林甫是朝中有名的“奸相”,不僅心眼壞,連文化水平也是盲流子級別。在制舉考試的最終審核中,他拿著全國十強(qiáng)的考卷看了半天,兩眼一翻說道:
“這寫的都是什么玩意兒,看不懂?!?/p>
因為不想讓民間選來的人才分散自己在朝中的勢力,李林甫以一句“野無遺珠”回稟皇上,終是讓所有參加制舉的考生都落了榜。
佞臣當(dāng)?shù)?,旁人對此結(jié)果雖諸多不滿,但也終究只能接受??啥偶夜邮鞘裁慈??論根紅苗正他說第二,誰敢認(rèn)第一?
公布成績那日,杜甫滿心郁悶。但僅是短暫沉寂過后,他便又下定決心:
“泱泱大國怎能任小人只手遮天?老子偏不信邪!”
常規(guī)方法走仕途無望,杜甫便只能走特殊通道了。懷揣著滿肚子的抱負(fù),杜甫前前后后寫了數(shù)十篇自薦信,每每見到朝中高官他便要上前問一句:
“領(lǐng)導(dǎo),看片(文)嗎?”
彼時的杜甫雖然文采斐然,但在隨手扔塊板磚都能砸到3個詩人的長安城內(nèi),他仍是無名之輩。再加上比起李白、王維等“詠唐派”詩人,杜甫時常批判腐敗、裙帶,作品中總是透著濃濃的反盛唐之意,因此高官們每每讀起他的作品都倍感不悅:
“怎么你到哪,哪就大環(huán)境不好,你是破壞大環(huán)境的人?。俊?/p>
大唐盛世,人才濟(jì)濟(jì),茫茫人海中杜甫拿著“愛(朝廷)的號碼牌”尋尋覓覓,終未能等到一個入朝為官的機(jī)會。
時光一晃,6載春冬過去了。
某日,杜甫像往常一樣拿著自己的作品去找高官面試。對方賞識他的文筆,將他推薦給了皇上唐玄宗。
當(dāng)時玄宗正預(yù)備舉行祭祀大典,杜甫瞅準(zhǔn)時機(jī),閉關(guān)在家吭哧吭哧寫了小半個月,傾注半生所學(xué)終于寫出了“三大禮賦”并成功進(jìn)獻(xiàn)。
在幾篇文中,杜甫由衷歌頌皇帝的英明與偉大,真情實感到令唐玄宗高興得猛拍大腿。
“這人太有才了,趕緊趕緊,召進(jìn)宮來讓朕瞧瞧!!”
得到了皇帝的應(yīng)允,杜甫連夜收拾行囊準(zhǔn)備到皇宮參加入職考試,結(jié)果沒成想這宮門還沒見到,便被告知不用考試了回家等消息便可以了。杜甫不解,仔細(xì)一問才知道,原來這次的主考官是李林甫!
“怎么是他?怎么老是他??。 ?/p>
就這樣,好不容易得到機(jī)會的杜甫再一次淪為了政治斗爭的犧牲品?;氐郊抑兴吡耍炜?,偶爾會有云層飄過遮住皓月的光亮,杜甫覺得那忽明忽暗的樣子像極了自己目前的人生。
一陣寒風(fēng)吹過,年少時立下的豪言壯志仍在耳畔,只是這一次杜甫卻不敢再去念了。
44歲那年,杜甫接到了朝廷送來的錄取通知書。原來當(dāng)年李林甫雖沒有給他參加面試的機(jī)會,但還是將其檔案放進(jìn)了大唐人才儲備庫,如今地方缺個辦公室副主任,朝廷想讓他去試試。
機(jī)會擺在面前,可杜甫卻一口便回絕了領(lǐng)導(dǎo)的安排:“這可是朝廷最小的官啊,我不干!”
杜甫的態(tài)度很強(qiáng)硬,但朝廷卻沒有太在意,第二年又給他分了一個儀仗部隊倉庫管理員的工作。雖然聽起來不太體面,但好歹等級比之前的高了一品。想了幾天,杜甫終究還是答應(yīng)了朝廷的指令。
《官定后戲贈》
不作河西尉,凄涼為折腰。
老夫怕趨走,率府且逍遙。
耽酒須微祿,狂歌托圣朝。
故山歸興盡,回首向風(fēng)飆。
在長安“漂”了十年,杜甫終是只得了個“八品從下”的閑官虛職,若按照他偶像李太白的性格,碰到這種情況早就大手一揮從此別過,但偏偏杜甫是個認(rèn)死理的人。
“既然長安還需我,那我便留下吧。回家的事兒,就暫且不說了吧?!?/p>
幾代忠人,熱血難涼,杜氏家族刻在骨血中的赤誠與忠義,他一刻也不敢忘記。
故事說道這里,杜甫儼然已走過了自己的大半人生,若不出意外,往后余生他都將如此安穩(wěn)下去,但偏偏人生從不缺意外。
公元755年冬,安祿山起兵謀反,唐帝國就此由盛轉(zhuǎn)衰。
安史之亂爆發(fā)后,朝廷內(nèi)外混亂不堪,長安城內(nèi)生靈涂炭。為了避難,杜甫離京向北,就此開始了之后近15年的逃難生活。
那一年,杜甫離開了長安。走出城門前,這位在都城“漂”了11年的男人再次回頭看了一眼這座繁華的城市。
從而立到不惑,它鎖住了杜甫一生最美好的時光,卻在最后只告訴他一句“造化弄人”,如此這般,他還要再念嗎?
故事好像已經(jīng)接近了尾聲,可杜甫卻說,盡管滿城風(fēng)雨,他仍愿一睹世事浮沉。
《杜甫索句圖》(局部)
離開長安后,杜甫帶著家人前往奉先縣(如今的陜西蒲城縣)。多年貧苦,一路戰(zhàn)亂,妻子病倒,小兒餓死,好不容易到了地方,將家人安頓好之后,杜甫尚未休息,便又再度啟程靈武(如今寧夏地區(qū))奔赴唐肅宗。
臨行前,杜甫的娘子拉著自家相公泣不成聲。政局飄搖,宦海浮沉,對此杜甫雖心知肚明,但卻仍決心不改。
男兒自強(qiáng),為國效力,若此次分別注定永別,那千山我獨行,你便不必再送了。
背上行囊,杜甫踏上了前往靈武的路。
這一路他看到過“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的民不聊生,見識過“靡靡逾阡陌,人煙眇蕭瑟”的滿目蕭條,經(jīng)歷過“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干”的思鄉(xiāng)之苦,忍受過“去年潼關(guān)破,妻子隔絕久”的牢獄之災(zāi)……
《春望》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山水迢迢,待杜甫見到唐肅宗時,已是“麻鞋見天子,衣袖露兩肘”。聽了其這一路遭遇,唐肅宗深受感動,當(dāng)即便給予了他“左拾遺”的官位。
進(jìn)了朝廷,做了官員,杜甫如愿以償,可他想要的卻遠(yuǎn)不止如此。
作為一朝拾遺,杜甫時常諫議。官員腐敗他要舉報,百姓疾苦他要上報,領(lǐng)導(dǎo)徇私他要揭露,下屬無能他要批評……手握一支筆,杜甫懟天懟地懟不公,如此為官僅僅半年,他便得罪了大半個朝廷。
后來,前宰相房琯意圖謀反,唐肅宗問杜甫對此有何看法,因不知事情真相,他只好說:
“我只知道房琯這個人蠢,但對于他謀反這個事兒,我還真不知道咋說?!?/p>
如今這話聽來無關(guān)痛癢,但在唐肅宗的心中,這便是大逆不道之言論。什么也別說了,皇帝第二天就下令:
杜甫,貶!
因為一句“不知道”,他被貶為華州(如今陜西省渭南市華州區(qū))司功參軍。
再次出走金光門時,杜甫已經(jīng)46歲了。沒有了當(dāng)年的滿心愁苦,彼時他的心中只剩下了無奈與絕望。
曾幾何時,他以為只要逃出了叛軍的桎梏,未來便是大好河山,卻不曾懂得人生的苦難重重,他一道也躲不過去。
公元757年,安祿山斃,但“戰(zhàn)亂后遺癥”仍在影響著大唐王朝。
杜甫到達(dá)華州后僅月余,當(dāng)?shù)丶瓣P(guān)中地區(qū)遇百年旱災(zāi)。
《夏日嘆》(選節(jié))
上蒼久無雷,無乃號令乖。
雨降不濡物,良田起黃埃。
飛鳥苦熱死,池魚涸其泥。
萬人尚流冗,舉目唯蒿萊。
天不下雨,地不收成,鳥飛不動,魚游不了,酷熱加戰(zhàn)亂使該地生靈涂炭。身為一方父母官,杜甫痛心疾首,屢次因此上奏朝廷。
可此時吐蕃蠻夷正趁亂侵犯西部邊境,前朝根本無心顧及旱災(zāi)一事。久久得不到回應(yīng),杜甫只能眼睜睜地看著百姓病死、餓死。
《夏夜嘆》(選節(jié))
北城悲笳發(fā),鸛鶴號且翔。
況復(fù)煩促倦,激烈思時康。
時逢亂世,杜甫一直在逃荒,但卻越逃越荒,一直在避難,但卻越避越難。曾經(jīng)何時他以為自己盡心盡力,便可享盛世太平,如今想來,到底是自己癡心妄想。
這人間的苦難別離,怎是他一人能渡的呢?
算了,這人間本就是苦難不斷的,這一次,他便也不強(qiáng)求了吧。
兩年后,難為了自己大半生的杜甫終于選擇了“放下”,他辭去了官職,帶著妻兒回到了布衣生活。
那些年,杜甫一家去過秦州(如今甘肅天水),到過同谷(如今甘肅成縣),最終于成都換來了片刻的安寧。
在蜀中生活的4年,他在老友的幫助下蓋起了草屋,種下了花草,決心從此不問朝野,只看眼前。
《春夜喜雨》
好雨知時節(jié),當(dāng)春乃發(fā)生。
隨風(fēng)潛入夜,潤物細(xì)無聲。
野徑云俱黑,江船火獨明。
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
春看夜花,夏望繁星,秋賞滿月,冬會初雪,顛沛流離過后,杜甫終于停下來,開始感受太陽的耀眼,水波的溫柔。
杜甫似乎再次找回了少年時的熱烈與快樂,只是歲月無聲卻有痕,它早就擋住了人們回去的路。
那一年秋天,狂風(fēng)怒號,草堂的屋頂經(jīng)不住摧殘,茅草亂飛。村里的年輕人好心,主動前來幫著杜甫修補(bǔ)屋頂,盯著茅屋,他的思緒卻莫名飛到從前。
風(fēng)雨過后,杜甫將自己關(guān)進(jìn)了書房,晚飯時分妻子推門而入,在書桌之上看到了那首《茅屋為秋風(fēng)所破歌》。
……
安得廣廈千萬間,
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
風(fēng)雨不動安如山。
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
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那晚杜甫對妻子說道:
“長安現(xiàn)在還打仗嗎?我那些喜好讀書的朋友,是不是都已經(jīng)過上安穩(wěn)的日子了呢?我在這里尚且還能有一間草堂遮風(fēng)擋雨,那他們呢?”
人到老年,杜甫終于看到了他兒時夢想的“星辰大?!?,但縱使?jié)M目山河,他卻依舊遺憾。
“若放不下,便回去吧,我陪你?!倍鸥β犚姁廴诉@樣說道。
蜀中的燭火沒能拴住杜甫,他仍在思念長安的太平街道。
公元770年,杜甫58歲,他終于再次登上了北上長安的舊船。
途經(jīng)耒陽(如今湖南省衡陽市南部)時受風(fēng)暴影響,杜甫與妻子被困于江上許久,幸得舊友聶縣令相救才逃過一劫。
漂于水上,杜氏夫妻餓了五天才得上岸,聶縣令拿來牛肉美酒招待,盼他們能多留幾日敘舊,可杜甫卻反復(fù)拒絕。為了表達(dá)謝意,臨行前他特地寫下一封書信:
《風(fēng)疾舟中伏枕書懷三十六韻奉呈湖南親友》
(選節(jié))
朗鑒存愚直,皇天實照臨。
公孫仍恃險,侯景未生擒。
書信中原闊,干戈北斗深。
畏人千里井,問俗九州箴。
戰(zhàn)血流依舊,軍聲動至今。
“我這一生漂泊,還好有你們這幫朋友不嫌棄我耿直執(zhí)拗,對我百般照拂。若有時間我也想與你們把酒言歡,只是聽聞長安并不太平,賢臣受困,奸臣未捕,即使我如今已經(jīng)老了,但仍要去看看,日后若有機(jī)會我們再好好敘舊吧?!?/p>
一首離別詩,百字不舍情,沒有人會想到,這便是杜甫留于這世間最后的痕跡。
僅僅幾天之后,杜甫便長眠于前往長安的舊船之上。
闔上雙眼之前,他抬頭望了望北方的天空,那里有他心心念念的長安城,可是這一次,他卻再也不能在那里為自己明一盞燈火。
自33歲決心入仕,到58歲長辭人間,杜甫窮盡半生望向長安,可長安卻始終未曾回望與他。
大唐極樂,人們需要李白“繡口一吐便是半個盛唐”的榮耀,喜歡王維“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歲月靜好,而杜甫時不時冒出的沉郁低回,終究只能是胡言亂語。
盛世太平,長安說,他不需要這樣的杜甫。
別于洞庭湖上,杜甫在去世后43年,墳冢才被遠(yuǎn)親艱難遷回故鄉(xiāng)。在收拾先祖遺物時,后輩在其作品中發(fā)現(xiàn)了那篇日后被千百年傳承與吟誦的《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
“自謂頗挺出,立登要路津。致君堯舜上,再使風(fēng)俗淳?!?/p>
詩作寫于安史之亂,杜甫雖腹背受敵,但卻始終斗志滿滿,那時他說:
“有朝一日,我定要助君王比肩堯舜,保大唐千秋萬代?!?/strong>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