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簡介
莊子(約前369年—前286年),名周, 戰(zhàn)國時代宋國蒙(今河南省商丘市東北,一說安徽蒙城)人,曾任漆園吏。著名思想家、哲學(xué)家、文學(xué)家,是道家學(xué)派的代表人物,老子思想的繼承和發(fā)展者。后世將他與老子并稱為“老莊”。他也被稱為蒙吏、蒙莊和蒙叟。據(jù)傳,又嘗隱居南華山,故唐玄宗天寶初,詔封莊周為南華真人,稱其著書《莊子》為南華經(jīng)。
司馬遷《史記·老莊申韓列傳》載:“莊子者,蒙人也,名周。周嘗為蒙漆園吏,與梁惠王、齊宣王同時。其學(xué)無所不窺,然其要本歸于老子之言。故其著書十馀萬言,大抵率寓言也。……其言洸洋自恣以適己,故自王公大人不能器之。”
代表作品為《莊子》,名篇有《逍遙游》、《齊物論》等,莊子主張“物我合一”和“無為超然”。
莊子生平
莊子,名周,字子休。莊子與梁惠王、齊宣王、孟子、惠子等大體同時期,享年83歲。祖上系楚國貴族,后因楚國動亂,遷至宋國,并在宋國與老鄉(xiāng)惠子結(jié)識。莊子只做過地方漆園吏,幾乎一生退隱。
莊子的生活年代,一般認為是前369年—前286年。莊子逝世的那年,宋國滅亡?!肚f子》中有“舊國舊都,望之暢然”,顯然宋亡以后才稱呼“舊國舊都”。
據(jù)《雜篇·秋水》記載,楚威王曾派人邀請莊周為楚國宰相。莊子以寧為泥里嬉戲的活烏龜,也不愿意為廟堂用以卜卦之死龜為由,拒絕了楚威王的邀請。他一生淡泊名利,主張修身養(yǎng)性,清靜無為,順應(yīng)自然,追求精神逍遙無待。一直過著深居簡出的隱居生活。和惠施交好。
莊子的物質(zhì)生活雖然貧困,但精神生活卻異常豐富,讀書、漫游、觀察、遐想,追求“至人無己”的自由境界。
后世道教繼承道家學(xué)說,經(jīng)魏晉南北朝的演變,老莊學(xué)說成為道家思想的核心內(nèi)容。莊子其人也被神化,奉為神靈。唐玄宗天寶元年(七百二十四年)二月封“南華真人”,所著書《莊子》,詔稱《南華真經(jīng)》,宋徽宗時封“微妙元通真君”。
對于莊子的行為,有些人認為這是真正的逍遙,也有人認為是憤世嫉俗的表現(xiàn),清代胡文英在《莊子獨見》持此觀點,他說:“人只知三閭(屈原)之哀怨,而不知漆園之哀怨有甚于三閭也。蓋三閭之哀怨在一國,而漆園之哀在天下;三閭之哀怨在一時,而漆園之哀怨在萬世。”
莊子思想
莊子的思想較為復(fù)雜:在政治上,他激烈而深刻地抨擊統(tǒng)治階級,贊同老子的“無為而治”,主張擯棄一切社會制度和文化知識;在生活態(tài)度上,他順應(yīng)自然,追求絕對的自由。作為道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在中國哲學(xué)史、文學(xué)史以及各藝術(shù)領(lǐng)域都有極大的影響。老、莊與孔、孟共同構(gòu)成了國民精神的源頭。
莊子的思想包含著樸素辯證法因素,崇尚“天道無為”,認為“道”是“先天地生”的,自然的比人為的要好。提倡無用,認為無用就是有用,大無用就是大有作為,主張“無為”,放棄一切妄為。又認為一切事物都是相對的,幻想“天地與我并生,萬物與我為一”(《齊物論》)的主觀精神境界,安時處順,逍遙自得,倒向了相對主義和宿命論。
莊子的哲學(xué)主要接受并發(fā)展了老子的思想。他認為“道”是超越時空的無限本體,它生于天地萬物之間,而又無所不包,無所不在,表現(xiàn)在一切事物之中。然而它又是自然無為的,在本質(zhì)上是虛無的。
在莊子的哲學(xué)中,“天”是與“人”相對立的兩個概念,“天”代表著自然,而“人”指的就是“人為”的一切,與自然相背離的一切。“人為”兩字合起來,就是一個“偽”字。
莊子主張順從天道,而摒棄“人為”,摒棄人性中那些“偽”的雜質(zhì)。順從“天道”,從而與天地相通的,就是莊子所提倡的“德”。
莊子認為人活在世上,猶如“游于羿之彀中”,到處充滿危險。羿指君主,彀指君主的刑罰和統(tǒng)治手段。對于君主的殘暴,莊子是一再強調(diào)的,“回聞衛(wèi)君,其年壯,其行獨;輕用其國,而不見其過;輕用民死,死者以國量乎澤若蕉,民其無如矣。”。所以莊子不愿去做官,因為他認為伴君如伴虎,只能“順”。莊子認為人生應(yīng)該追求自由。
莊子認為如果能做到“齊物”,那么他便能達到“逍遙”的境界。這是莊子哲學(xué)中另一個重要概念,這是個體精神解放的境界,即無矛盾地生存于世界之中。莊子并不否認矛盾,只是強調(diào)主觀上對矛盾的擺脫。莊子用“無為”來解釋這一術(shù)語,與老子不同,這里“無為”是指心靈不被外物所拖累的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的狀態(tài)。這種狀態(tài),也被稱為“無待”,意為沒有相對的東西。中國的文人,大都在現(xiàn)實的紛爭中以孔子思想自勵,又在內(nèi)心世界以莊子自譴,所以,幾千年來,莊子給人們提供了在現(xiàn)世心靈安頓的場所,因終其書,“游”始終是莊子眼中的最高境界。“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辯,以游無窮。”這句被普遍認為《逍遙游》一篇主旨,同時也是《莊子》一書的主旨。這是一種心與“道”合一的境界。
流沙河認為,莊子的為人主要有四點,“一曰立場,站在環(huán)中。二曰方法,信奉無為。三曰理想,追慕澤稚。四曰修養(yǎng),緊守心齋。”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時有明法而不議,萬物有成理而不說。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達萬物之理。《莊子·知北游》
凡人心險于山川,難于知天?!肚f子·雜篇·列御寇》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遙于天地之間,而心意自得。《莊子·讓王》
不樂壽,不哀夭,不榮通,不丑窮,不拘一世之利以為己私分,不以王天下為己處顯。顯則明。萬物一府,死生同狀。《莊子·外篇·天地》
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過隙,忽然而已?!肚f子·知北游》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