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Empact 譯自《Inc.》
本杰明·富蘭克林10歲時就離開學校,成為他父親的一位學徒。在青年時期,除了熱愛讀書之外,他并未顯露出什么特別的天分。
然而,在他逝世半個多世紀后,他不僅成為了美國最受尊敬的政治家和最著名的發(fā)明家,而且還是一位多產的作家以及成功的企業(yè)家。
這兩個時間節(jié)點之間發(fā)生了什么,才使他的人生發(fā)生了如此大的改變呢?
這個問題的答案背后,蘊含著一條重要的成功策略,它不僅是我們每個人都可以使用的,而且是我們每個人都必須學會使用的。
5小時原則
本杰明·富蘭克林成年以后,每天都會專門抽出一個小時用來學習。我將其稱之為富蘭克林的5小時原則:每個工作日一個小時。
富蘭克林的學習時間包括:早起讀書寫作
設立個人成長目標(如美德列表)并定期跟蹤結果
為那些志趣相投且有抱負的藝術家和商人們成立一個俱樂部,讓他們在為社會做貢獻的同時也能不斷提升自己。
將想法付諸于實驗
早晚都提出一些思考問題
每一天,富蘭克林都會在繁忙的一天中抽出一小時踐行他的5小時原則,這看似使他當天完成的任務減少了,但從長遠來看,這可以稱為他為自己的時間做出的最好投資。
富蘭克林的5小時原則說明了一個很簡單的道理:最聰明最成功的那些人,其實正是那些能夠持續(xù)用心學習的人。
巴菲特每天花5到6個小時閱讀5份報紙和500頁公司報告;比爾蓋茨每年閱讀50本書;扎克伯格每兩周至少讀一本書。脫口秀女王奧普拉將她的大部分成功歸功于書籍:“書籍是我個人自由的通行證?!奔业脤毜穆摵蟿?chuàng)始人亞瑟·布蘭克每天都會花兩小時時間閱讀。白手起家的億萬富翁丹·吉伯特每天閱讀1到2個小時。
如果我們把5小時原則變成我們生活方式的一部分,那將會是什么樣子呢?
5小時法則的核心原則:留白
為了論證這一點,我們只需看看國際象棋大師和世界武術冠軍Josh Waitzkin。作為《學習的藝術》一書的作者,Waitzkin并沒有擠壓一天的時間來獲得最高生產率,恰恰相反,他有目的地在一天內創(chuàng)造閑暇時間,以使自己有“空”來學習、創(chuàng)造,能更高效地做事。在最新的Tim Ferriss播客節(jié)目中,他為自己的這種方法做出了解釋:
“我構建的這種生活能夠使我有時間發(fā)展一些創(chuàng)造性的想法,并且能夠使我和同事之間的關系更加融洽。在這一創(chuàng)造性過程中,效率很容易得到提高,而且這種微妙的內部工作在緊急關頭也能夠發(fā)揮作用?!?/p>
給生活“留白”能夠使我們:規(guī)劃學習。讓我們能夠認真考慮自己想要學習的東西。我們不應只為那些我們想完成的事情樹立目標,也應為那些我們想學到的東西樹立目標。
專門練習。我們可以利用一些已被證實的原則進行專門練習,從而使自己得到提高,而不是漫無目的地去做事而毫無進步。這意味著做這些事情時,我們需要像在工作中花時間得到誠實反饋,或者練習一些我們希望獲得的特殊技能。
沉思。這能使我們對于學到的經驗產生更多領悟和吸收新的觀點,也能使我們緩慢積累一些想法,這樣才能產生創(chuàng)造性的突破。散步是處理這些想法的一個好方式,貝多芬、達爾文、喬布斯和杰克·多西都是散步的狂熱愛好者。另一個有效的方式則是與同伴溝通交流。
為學習留出時間。包括閱讀、談話、參加策劃、上課以及觀察他人等。
出現問題時解決問題。大多數人在遇到問題時,都會選擇匆忙處理以便能夠把一天要做的事情做完。事實上,留出空閑時間能夠使你在小問題轉變?yōu)榇髥栴}之前把他們解決掉。
做小實驗,獲得潛在的大回報。無論這個實驗是否成功,它都是你學習和測試想法的一個機會。
5小時原則能夠產生的影響:
對于很多人來說,衡量工作日的標準就是他們一天做了多少事情,這就導致他們不斷加快工作節(jié)奏,而使自己進步的速度減慢。
5小時原則將學習擺在首位,能夠改變這種狀況。
我們可以以電話銷售為例來論證這一觀點。
很多職員在打電話之前幾乎不做調查,只是做著機械的工作,打電話——保存信息——繼續(xù)打電話。
而那些專注學習的人則會思考打電話的技巧,并將其應用在打電話的過程中,然后總結得到的經驗。如果一個人還想學到更到東西,他就會邀請一位同事來幫助自己練習,并讓他提供意見反饋。
這種專注學習的生活方式能夠使我們每次打電話時都能做得更好。它能使我們始終保持在進步狀態(tài)而非停滯狀態(tài)。每一件事情都是一次進步的機會。
通過將專注學習當成一種生活方式,長遠看來,我們將會收獲頗豐。
所以,你準備好實踐5小時原則了嗎?
先從一周讀一本書開始怎么樣?看看比爾蓋茨吧,盡管他已經是世界首富,能夠雇傭一大群老師和顧問,但他堅持一周讀一本書。在接受2016年紐約時報采訪時他曾說,“閱讀仍然是我學習新東西、測試理解力的主要方式”。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