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沒有不知道自己老祖宗孔子和孟子的。世人皆知“孔孟之道”,這是說孔子和孟子的為人處世治國理念。曲阜的孔廟為人所熟,鄒城的孟廟影響力也力能扛鼎。
孟子名軻,儒學繼承者,戰(zhàn)國時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東漢趙岐在《孟子題辭》中稱孟子為“命世亞圣之大才”。東漢王充在《論衡》稱孟子為“亞圣之才”。元文宗至順元年(1330年),加贈孟子為“鄒國亞圣公”,孟子始被封建王朝尊封為“亞圣”。
孟廟又稱亞圣廟,位于山東鄒縣,是祭祀孟子的廟宇。孟廟始建于北宋(1037年),原址位于孟子陵墓旁,宣和三年(1121年)遷建于現(xiàn)址,至明代具現(xiàn)在規(guī)模。
孟廟呈長方形,分五進院落,廟內(nèi)建筑布局開闊,各具格局。亞圣殿位于南北中軸線上,為廟內(nèi)主體建筑。殿為七楹,是一座綠色琉璃瓦覆頂、重檐歇山式宮殿型建筑。始建于宋宣和三年(1121年),后又經(jīng)過十數(shù)次重修,始成為一座金碧輝煌、畫棟雕梁、重檐飛翹、歇山轉(zhuǎn)角、丹薨碧瓦的宏偉建筑。它與曲阜孔廟的“大成殿”遙相呼應,相得益彰。
孟廟正南門為欞星門,是孟廟第一座木架結(jié)構(gòu)門坊。為清康熙年間(1662—1722年)所建,坊額上楷書“欞星門”三個大字,為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山東巡撫丁寶楨手書。門內(nèi)東西兩邊各建有一座互相對稱的歇山轉(zhuǎn)角、斗拱承托的木坊,東名“繼往圣”,西名“開來學”,以此表彰孟子對儒家學說有“承先啟后,繼往開來”的功績。
“亞圣坊”,是孟廟第二道門坊,坊額正中刻楷書“亞圣廟”三字。石坊東側(cè)豎有明萬歷九年(1581年)所立《鄒國亞圣公廟》石碑一幢。
“儀門”門額上懸一豎匾,上書“泰山氣象門”字取程子之說:“曰仲尼元氣,顏子春生,孟子并秋殺盡蓋亦時然而已。仲尼天地也,顏子和風慶云也,孟子泰山之氣象也?!?/p>
過了儀門便是孟廟的第三進院落。此院北壁三門并列,中為“承圣門”,東為“啟賢門”,西為“致敬門”。“承圣”二字,取孟子上繼堯舜禹湯文武周孔統(tǒng)緒之含義。而“啟孟廟賢”則含有贊頌孟子父母有“啟毓圣賢”之貢獻的意思。
承至門左側(cè),建有一座高大的碑亭,亭內(nèi)放置清康熙《御制孟子廟碑》,為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四月,清圣祖玄燁御筆親書。碑亭東側(cè),豎有《孟母斷機處》、《子思子作中庸處》、《孟母三遷祠》和乾隆皇帝的《述圣子思子贊》、《述圣子思石刻像》等石碑數(shù)幢。孟廟碑林是我國除西安碑林、曲阜孔廟碑林之外的又一大型碑林。廟內(nèi)共有碑碣石刻350余塊。
古樹是孟廟一大奇觀,共有各種樹木430多株,多為古老的松檜和側(cè)柏,又有銀杏、古槐、紫藤等點綴其間。這些樹木,如虬如龍,如獸如鳳,千奇百怪,姿態(tài)各異。其中有宋宣和年間建廟時所栽植的檜樹,已有近900年的歷史。翱翔棲息于古木中的各類飛鳥,亦是孟廟一景。明代董其昌曾題詩道:“愛此孟祠樹,森然見典型。沃根洙水潤,含氣嶧山靈。閱世磨秦籀,參天結(jié)魯青。方知樗菽壽,只入列仙徑。”
孟廟里還有諸多歷史遺存,康熙御碑亭、天震井、亞圣殿石坊、孟母斷機處、孟母三遷祠石碑等等。到此讀孟子,讀孟母,仍成為天下父母的圭臬和佳話。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