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歷(1632年—1718年)清初書畫家,天主教傳教士。字漁山,號墨井道人、桃溪居士,江南常熟(今屬江蘇)人 。少時學詩于錢謙益,學畫于王鑒、王時敏??滴醵荒耆胩熘鹘?,繼至澳門進耶穌會,前后在嘉定、上海等處傳教三十年。著有《墨井詩鈔》、《三巴集》、《桃溪集》、《墨井畫跋》。
吳歷的繪畫就是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演進的。加入天主教耶穌會后,吳歷全身心投入了教會的工作,大約有近 20 年的時間他很少繪畫創(chuàng)作。所以,美術史上普遍認為吳歷一生創(chuàng)作的高峰是在40~50歲這段時間,他的許多代表作就是作于這一時段內,比如上海博物館收藏的《山中苦雨詩畫卷》(1674年作,43歲)、《湖天春色圖軸》(1676年作,45歲),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的《興福庵感舊圖卷》(1674年作,43歲)等等。
吳歷早年曾跟王鑒學畫,同時做王時敏的學生。故早期作品很似王鑒作風,皴染工細,清潤秀麗。中年時期,在遍臨宋元諸家基礎上,著重吸取王蒙和吳鎮(zhèn)之長,形成自己風格。作品布局取景比較真實,安置得宜,還富有遠近感,用筆沉著謹嚴,善用重墨,積墨,山石富有立體感,風格渾樸厚潤。如上海博物館收藏的《湖天春色圖軸》作于45歲,是他中年時的代表佳作。平遠景色中,近、中、遠三處柳樹漸,吳歷還善畫竹石,取法吳鎮(zhèn),亦具自己特色。如《竹石圖軸》竹枝挺勁,枝葉全用濃墨,不取濃淡相間畫法,顯得更加雄渾蒼勁。
他摹古而不拘囿古人,能融匯諸家之長,自創(chuàng)新意,還在一定程度上吸收了西法,如布局、明暗等方面,故史傳論其:“作畫每用西洋法,云氣綿渺凌云,迥異平時?!?他的山水注意取法自然,使作品富有一定真實感。如其自述:“不將粉本為規(guī)矩,造化隨他筆底來?!边@些都是迥異“四王”之處的。更加不同于“四王”之處的就是吳氏能畫人物,非同凡格。故宮博物院所藏《人物故事圖》造型典重,屋宇宏敞,極見功力,為歷來畫史所未涉及。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