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服牛乘馬,引重致遠,以利天下,蓋取諸《隨》 。在古代,人們遠行通常借助為馬,牛,驢等作為交通工具,而驢由于其性情更加溫順,且古漢民族地區(qū),馬的使用成本較驢高出許多,“(劉秀)資用乏,與同舍生韓子合錢買驢,令從 者僦,以給諸公費。”驢當然作為貧寒的舊文人遠行不二之選.
牧溪 杜甫騎驢圖
蹇驢破帽
“ 騎驢十三載,旅食京華春“”。作為歷代最落魄的“饑餓”文人,杜甫怕是最有體會的,“平明騎驢出,未知適誰門”,一個潦倒的老頭騎匹瘸腿的瘦骨嶙峋的病驢,戴一頂破帽,后來演變成一個潦倒落魄的固定文人形象,并因此留下了許多詩,宋人劉過“達則牙旗金甲,窮則蹇驢破帽”,劉過從兩個極端來描寫,而陸游“蹇驢破帽人人看,南陌東阡處處來”,多半繁華后風淡云輕般適意。在這些作品中,不得志的文人多敘生活的散淡或不悅,對現(xiàn)實的哀嘆和對權貴的不滿。
牧溪 杜甫騎驢灞橋雪驢
“推敲”詩人賈島因騎驢作詩被傳為美談后,出現(xiàn)了很多騎驢吟誦詩人,陸游“驢肩每帶藥囊行,村巷歡欣夾道迎。因五代時期鄭綮“詩思在灞橋風雪中驢子上”,秦觀詞有感作《憶秦娥·灞橋雪》:“騎驢老子真奇絕。肩山吟聳清寒冽?!边@雪中騎驢吟詩被當時畫家用畫筆記錄下來,且這一內(nèi)容一直被畫家們所喜愛,南宋夏圭、明沈周、吳偉、清王翚等人都有同名的《灞橋風雪圖》或《騎驢行吟圖》傳世。
吳偉 《灞橋風雪》
徐渭 騎驢圖
黔之驢
梁實秋先生《罵人的藝術》甚是風趣,那些個常年玩手段的不免要常常對號入座。而早在唐代柳宗元先生著有《三戒》,或可謂之“指桑罵槐”之典范,而《黔之驢》可謂盡人皆知。
明 張路
佚名 灞橋風雪
李山 清代
清 鐵舟《騎驢圖》
清 殷奇 張果老幻驢 20.6 x 31.8厘米 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藏
現(xiàn)代 李耕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