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盤灘學校教師專業(yè)發(fā)展學習材料——師德修養(yǎng)篇
德為師之本 師者須德高
——全國優(yōu)秀教師師德報告團成員論為師之道
古人云:學高為師,德高為范。為師者,必須具備兩個條件,高深的學識和高尚的情操。教師節(jié)前夕,全國優(yōu)秀教師師德報告團首場報告在北京舉行。借此機會,記者采訪了報告團的部分成員,他們是:楊瑞清,江蘇省南京市江浦縣行知小學校長,全國青聯(lián)委員,1998年被評為全國師德先進個人;蔡改,四川省渠縣渠江鎮(zhèn)第一小學特級教師,2000年榮獲“全國先進工作者”稱號;王憲軍,河北省石家莊市第六中學英語教師,曾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張大田,陜西省煤炭工業(yè)學校高級講師,曾獲“全國先進工作者”稱號。四位教師從師德的角度,結(jié)合自己的實際教學工作,暢談了新世紀為師之道。
為師須存奉獻心。今年教師節(jié)楊瑞清老師因為榮譽的接踵而來顯得很忙碌,先是作為全國十杰教師接受了頒獎,然后作為全國優(yōu)秀教師師德報告團的成員之一向北京市4000名教師報告了自己的事跡,之后開始了全國部分省市的巡回報告。
楊老師認為,做教師,特別是農(nóng)村教師,一定要有奉獻精神。他說,我國農(nóng)村人口多,扶貧致富的出路就在教育。而農(nóng)村教育的出路就是要有一大批師德高尚、社會責任感強、愿意獻身鄉(xiāng)村教育事業(yè)的教師。鄉(xiāng)村教育看似平凡,但是小里可以見大,平中可以出奇。
楊老師談到自己在留城與下鄉(xiāng)、從政與從教幾次重大選擇面前,每一次都堅定地選擇了留在偏僻農(nóng)村為農(nóng)民子弟辦學校時,說:“有人說我如果不辭去團縣委的工作,現(xiàn)在有可能當上更高級別的領(lǐng)導,發(fā)揮更大的作用。而我認為,人生價值的大小,不在職位的高低,更不在于享受的多少。鄉(xiāng)村教師‘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完全可以體現(xiàn)出崇高的人生價值。”
回首20年的執(zhí)教生涯,楊老師總結(jié)道,做教師首先要正確定位,處理好公與私的關(guān)系,選擇好人生的立足點;還要高效投入,處理好行與知的關(guān)系,創(chuàng)造出人生的制高點;最后要不斷超越,處理好得與失的關(guān)系,把握住人生的平衡點。
愛生者生恒愛之。蔡改,一個很有氣魄的名字,但你絕對想不到,有著這樣男性化名字的人會是位身體單薄瘦弱的中年女教師。怎么會叫這樣一個名字?蔡老師笑笑說:“我1952年出生,正好趕上土改。”
當一個好老師最基本的條件是什么?蔡老師說:“永遠擁有一顆愛孩子的心,愛每一個孩子,讓孩子在被愛中學會愛。”
蔡老師認為,教育應該是真誠的教育。用心靈來贏得心靈,不只是教育的條件,更是教育的本身。教師只有深入到學生的內(nèi)心世界,給學生真誠的愛,教育才能有的放矢。
對于學習困難學生,做老師的都感到很頭疼,怕扯全班的后腿,有的老師就或歧視,或勸其離開自己的班級。蔡改老師很坦誠地承認也走過這樣的彎路。十幾年前,在她剛接手一個新班級時,迫于升學競爭的壓力,勸說過一位學習吃力的學生降級。那個學生的自卑感很強,總是認為,老師不要的孩子就很差,降級后學什么都沒有信心,小學畢業(yè)后就再也不愿進學校的大門了。這件事成了蔡老師的一面鏡子,讓她悟出:在老師的眼里不應有教不好的孩子,愛學生就要對學生一視同仁,不能用簡單粗暴和歧視的做法對待學生。應當相信每一個學生都能成功,平等對待每一個孩子,發(fā)現(xiàn)孩子的閃光點,讓每一個孩子都能品嘗到成功的喜悅。以后再遇到這樣的學生,蔡老師總是堅持多給孩子一些愛,多給孩子一些心靈的呵護。
蔡老師說,自己是一個不習慣向家長告狀的老師,對于特別淘氣的學生,她有一個口頭禪:給你一個機會,然后再尋找時機正面地耐心地加以引導。
欲正人必先正己。王憲軍老師很健談,言語配合著手勢,很有感染力。可以想象,學生上他的課,一定不會覺得枯燥。
王老師說,人字的兩筆,第一筆是由父母寫的,第二筆則由學校和社會共同完成,教師的擔子不輕。正人先正己,教育者要求學生做到的,教師必先當楷模,這就是為人師表。王老師介紹,在當教師的最初幾年,自己的思想還很膚淺,總覺得只要有知識,把課教好了,就是好老師。但有一件事對他震動很大。一天早晨,學生還沒起床,他來到學生宿舍,見到一地的煙頭,詢問煙是哪來的,誰抽的,沒有人敢承認,整個宿舍的人都挨了批評。有一天,其中一位同學對他說:“其實我們抽煙還是跟你學的呢!”王老師心里一震,對學生說:“從今天起我戒煙。”這件事以后,每當學生犯了錯,王老師首先考慮的是,在學生犯的這個錯誤上,做老師的有沒有錯,該承擔什么責任。
王老師說,老師,在社會上看,它是一種職業(yè);但在學生眼里它似乎不是一種職業(yè),而是一種角色,老師應該自覺、準確地把握角色的定位。教師是學生的“偶像”和模仿、學習的對象,身教重于言教,教師要在教育教學的一切環(huán)節(jié),處處以身作則,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影響學生。
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張大田老師在陜西煤炭工業(yè)學校工作了20年。張老師介紹,中等職業(yè)學校有著學生生源素質(zhì)參差不齊的特點,增加了學校教學和管理的工作難度。如何結(jié)合職業(yè)學校學生的特點和實際,因材施教,因勢利導,幫助他們養(yǎng)成良好的職業(yè)道德,樹立遠大的理想,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使之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新人,是張老師一直實踐和探討的問題。
張老師認為,對學生錯誤的姑息,就是對教師職業(yè)的褻瀆。人們常說“學校無小事,事事皆教育”,一些被人們認為本不是“教育”的教育,才是最入腦入心,影響最深的教育,它直接關(guān)系著學生人生觀、世界觀的形成。職業(yè)教育承擔著培養(yǎng)數(shù)以億計高素質(zhì)勞動者的重任,如果我們的教育能夠使他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社會上的不正之風就可以消除,正氣就可以樹立。
張老師教的是財會專業(yè),學生將來都要和錢打交道,職業(yè)道德教育對財會人員來講很重要。一次,他的一位學生聯(lián)系到一個單位,當領(lǐng)導提出能否做假賬時,他猶豫不決,因為現(xiàn)在就業(yè)很困難,他不愿失去這樣的一個就業(yè)機會,就前來找張老師商量。張老師告訴他,無論到哪個工作崗位,都要實事求是地做好本職工作,客觀真實是會計人員的基本職責。最終,這位學生毅然放棄了這個崗位。
張老師認為,教書只是教師工作的一個組成部分,是育人的一種手段。“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
——中國教育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