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注:本文照片來自于楊老師講座PPT及心元孩子參加親子活動或工作的實拍,請勿盜圖。
絕大多數(shù)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方式可分為如下的四種:
當我們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來對待孩子時,孩子們表現(xiàn)出來的行為特征都是不一樣的。
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態(tài)度是“溫暖”還是'敵意'的,給的多少,都會對孩子產(chǎn)生不同的影響。
在批評中長大的孩子,學會譴責;
在敵對中長大的孩子,充滿敵意;
在羞辱中長大的孩子,總覺有罪;
很多親子關系容易發(fā)生沖突,即便孩子長大了,還是沖突不斷。我們通常都是怎樣制造親子沖突的呢?
有些父母總是喜歡做判斷,對孩子說“這件事是你的錯,就是你的錯”。我們事實上應該問孩子“這件事是怎么發(fā)生的呢?”對錯讓孩子自己來說。
3、把自己變成“威脅者”的角色
有些父母常對孩子說“你如果……,我就把你……”
有些父母常對孩子說“我和你說過多少次了,……”孩子就會覺得父母嘮叨、啰嗦、討厭。
5、把自己變成“萬事通”的角色:
有些父母表現(xiàn)得什么都會,其實應該多請教孩子,對孩子說“這個,你教我好不好呀?”孩子可能會說“哎呀媽媽,這么簡單你都不會啊”“是呀,我就是不會嘛”。一般孩子就會很認真地教你,這也提高了孩子的自信度。
有些父母總是對孩子說“你這個孩子怎么這樣做事,我不是教過你很多遍了么?……”把自己情緒發(fā)泄在孩子身上,而實際問題并沒有解決,孩子還可能會反抗,或者就像先前說的那樣,因無法消化你帶給他的情緒,而產(chǎn)生心理陰影。
父母對孩子的鼓勵是非常重要的。你的鼓勵,會讓孩子覺得他被尊重,讓孩子覺得你愛他,你要求他,他就愿意去做。挫敗中會給予孩子勇氣。
親子之間的溝通是非常重要的,我們應當學習和孩子使用民主的溝通方式。以下就是我們和孩子之間有效的6種溝通方法:
1、先觀察、再溝通:
我們不應該孩子一做錯事,就劈頭蓋臉地責問他。
2、掌握自己的情緒:
孩子不是你的出氣筒,今天你的目的是改變孩子的行為,而不是把孩子罵得狗血噴頭。做為父母應該首先找到自己的訴求點。
3、化解內心的舊檔案:
我們應該就事論事,不要翻舊賬。當我們翻舊賬的時候,只會增加孩子的怨氣和厭惡感。他心里就想:看,媽媽又來了。
4、別拿孩子出氣
5、讓孩子有犯錯的空間:
孩子做錯了,沒有關系,人不就是在一次次犯錯中成長起來的嗎?下次就讓他改過來就好了。
6、正面看待孩子的犯錯:
只有孩子犯錯了,我們才知道要在哪個方面需要教孩子,需要幫助他。
父母是引導孩子的關鍵人,適時給予孩子合適的方向,使其全面發(fā)展。父母要隨著孩子的成長而成長,在引導上可以用自己小時候的例子來引導孩子。
比如你可以對孩子說“我小時候……”“我的同學以前……”讓你的孩子有參考,他在成長的道路上才不會覺得寂寞無助。此外,也要抓住孩子發(fā)展?jié)撃艿臋C會、安排休閑興趣社交活動。
我們要協(xié)助孩子發(fā)展出具有“社會”的生活意識。孩子小時候的社會關系,就是他未來的格局。所以從小就應該培養(yǎng)孩子與人互動,這樣他長大后才不會只活在自己的世界中、或者被社會邊緣化,做一個無法融入群體的人。
所以,我們應該幫助孩子與周圍世界產(chǎn)生正向的連結,能夠關懷別人,并且與人合作。同時,培養(yǎng)孩子的合作性、自主性及負責感。在負責這點上,我們可以從點滴中培養(yǎng)孩子,比如讓孩子吃完飯,自己把碗放到廚房里。
滿足孩子很重要,我們應該配合孩子身心發(fā)展的需求。比如一個孩子在青春期會對兩性的問題好奇,想交女朋友,想知道性知識,想知道如何社交,這都很正常,也符合孩子這個年齡段。國外的孩子16歲時,父母就開始在這方面有正向的引導,協(xié)助他社交。
我們需要給孩子適當?shù)木幼…h(huán)境、充分的食物與營養(yǎng)、適當?shù)囊挛铩踩幕顒涌臻g和必要的醫(yī)療照顧;
我們需要給予孩子愛與安全感、提供情感支持、鼓勵與安慰;
作為父母,我們的角色也應該由基本的生活照顧者轉為孩子保護者,協(xié)助孩子在生活與游戲中健康成長。
父母在照顧孩子的同時,不但應該以自己的言行影響孩子,即“身教”,還要以良好的家庭環(huán)境給孩子積極的教育影響,即“境教”。此外還需要做好引導者的角色,父母與子女間形成良好的關系。這樣便可使孩子放心地向外探索學習,提升自信、好奇、面對挫折的勇氣。
例如:擔心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擔心孩子不適應、擔心有人欺負孩子……。
5、不要要太多
7、不要“坐”太少
8、不要“知太少”
9、不要“愛太少”
10、不要“變太少”
備注:受文字及篇幅所限,對講座內容有刪減。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