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微子》中曰:微子去之,箕子為之奴,比干諫而死,殷有三仁焉,商周交替時期,箕子、微子、比干并稱為“殷王三仁”,殷商滅亡之后,微子和箕子相繼離開,微子建立了宋國,箕子東渡朝鮮,他在朝鮮半島建立了箕氏侯國。
武王伐紂之后,也派人去尋過箕子,此時的箕子已經52歲,他從朝鮮半島回到國度面見姬發(fā),路上見到宮室殘破不堪,有些地方種上了莊稼,他傷心不已,作《麥秀歌》,其詩曰:麥秀漸漸兮,禾黍油油。彼狡童兮,不與我好兮!
這是中國歷史當中首次對韓國歷史起源的提及,朝鮮王朝的《三國遺事》、《東國通鑒》、《東史綱目》一系列的史書,也都詳細記載了箕子。雖然韓國受中國文化影響深遠,但為什么韓國對湖北情有獨鐘呢?
湖北省是古楚之地,在西周時期,楚地并不被認為是中原文化,只是屬于蠻夷,古楚之地,也衍生出了特殊的楚國文明,楚人尊鳳,自稱是火神祝融后裔,《史記·楚世家》記載:帝嚳命曰祝融……(帝嚳)誅重黎,而以其弟吳回為重黎后,復居火正,為祝融。
即便秦始皇統(tǒng)一天下,楚國文明依舊保留了自己的特色,數千年來,湖北一直傳承著楚地文明。而秦始皇企圖千秋萬代,就派人去尋找長生不老藥,在東渡當中,徐福是最有名的,不過還有一個方士東渡到了朝鮮。
《史記·秦始皇本紀》:因使韓終、侯公、石生求仙人不死之藥。這個韓終就是楚人,他長期都活躍在楚地長沙,唐代的《洞天福地記》載:在潭州長沙縣,西岳真人韓終所治之處。
韓終跟徐福一樣,一去不復返,秦國內的方士盧生、侯公見兩個人都不回來,也怕秦始皇責難,兩個人帶著家屬一同逃到了朝鮮半島避難,盧生也是楚人,而且還是楚地大家盧氏,他們逃到韓國,跟當地人繁衍生息,傳承韓國盧氏。
韓國盧氏家譜也是自認為出中國楚地,韓國1982年出版的《羅氏大同譜》中說:羅氏為伯益后裔,世代在虞國為官,周代成王因大羅氏有功封羅國,為楚附庸,后被楚屈氏所滅,是為豫章羅氏。
由此可見韓國繼續(xù)傳承楚國文明也無可厚非,韓國東部海岸的江原道附近就匯聚了許多楚國地名,比如江陵、襄陽、洞庭湖。江原道三面環(huán)山,一面臨海,跟外界隔離,許多的古楚文化也能夠保存下來。
湖北境內有一條漢江,韓國也有一條漢江,1392年李氏朝鮮建立后,為了表示對中原漢王朝的仰慕,李成桂就請求明太祖改揚州為“漢城”,由于漢城位于漢江北岸,根據“水北為陽”的風水,這座城市又被改為了漢陽,韓國的“漢陽大學”也是源于此。
韓國的國旗采用的中國元素的太極八卦,最原始的韓國國旗是清朝外交大臣馬建忠設計的,他的思路主要來自《周易》,而《周易》的誕生和流行地區(qū)恰好也是在湖北地區(qū),從本質上來講,還是楚文化的產物。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