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句詩出自李白的《俠客行》,詩人以五岳為輕來夸張俠客然諾之重,說的是“誠信”分量比大山還重。
我國古代儒家文化有一個最基本理念:誠信是天地之道與為人之本,相信人存在著潛在美德和道德的力量,并能以此架構人際交往中的相互信任的橋梁。即,只有用自己真誠才能贏得他人的信任,而又由于他人的信任又贏得他人的真誠,這種微觀上的個體間相互信任的累積便形成宏觀上的社會信任,“崇尚誠信”便是社會可持續(xù)發(fā)展和長治久安的最重要保證。
俠客行
李白
趙客縵胡纓 吳鉤霜雪明 銀鞍照百馬 颯踏如流星 十步殺一人 千里不留行
事了拂衣去 深藏身與名 閑過信陵飲 脫劍膝前橫 將炙啖朱亥 持殤勸侯贏
三杯吐然諾 五岳倒為輕 眼花耳熱后 意氣素霓生 救趙揮金槌 邯鄲先震驚
千秋二壯士 煊赫大梁城 縱死俠骨香 不慚世上英 誰能書閣下 白首太玄經
詩中講述樂戰(zhàn)國時代的一個故事:秦用吳起為大將在長平之戰(zhàn)中坑殺趙國四十萬大軍,直逼趙都邯鄲,趙國求援于鄰邦三晉之一的魏國。魏安厘王怕得罪秦王,只將大軍調至邊界,按兵不動,不肯救趙。趙平原君動用與魏公子信陵君的姻親關系,求信陵君發(fā)兵救趙。信陵君有私交于一個有賢名的老者,當時充任守城門小吏的侯羸。信陵君不計較身份高低去結交侯羸的態(tài)度,贏得了侯羸的真心相助,他出了一個計策:信陵君有恩于魏王的寵姬,托人傳話讓她盜出兵符,調動守在邊界的大軍;侯羸更說動與信陵君亦有相交的朱亥相幫,在魏將晉鄙不聽調令之際用一根三十斤重的大椎將之擊殺。最后成功地調動了魏國大軍,救回趙國之危,并合從其余五國之力,將秦國大軍打得敗退函谷關,成就了名震千秋的大功業(yè)。信陵君臨出魏國之日,侯贏來送,說自己年老,不堪相隨親自盡朋友之力,那么就在信陵君領兵救趙之時,自剄以謝,后果然如約。這整個故事說的就是“士為知已者死”。
開首“趙客縵胡纓,吳鉤霜雪明。銀鞍照白馬,颯沓如流星。”說的在俠客的風采,“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說的是俠客行事的風范;接下來,“閑過信陵飲,脫劍膝前橫。將炙啖朱亥,持觴勸侯羸。”說的是俠客的知己相交,“三杯吐然諾,五岳倒為輕。眼花耳熱后,意氣素霓生。”說的是俠客的重諾守信;最后將整個事件濃縮在四句話中:“救趙揮金錘,邯鄲先震驚。千秋二壯士,烜赫大梁城。”這種寫法極力地鋪陳事件的背景,人物的形象,再用精煉的語句來點出全詩的高潮,的確在手法上是很高明的。而縱觀全詩,最有氣勢的詩句也就集中到了“救趙揮金錘……”這二十個字里,如此一來,那重諾守信、輕生重義的俠客形象忽然間躍然紙上,套用一句話來評論:千秋后讀來,凜凜然有生氣焉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