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印,在歷史的不同時期各有其特征和豐富的文化內(nèi)涵。中國封建王朝政體由朝廷中央和地方構(gòu)成。官印包括皇帝的玉璽、御寶,各級朝官官印,地方行政官印,各級機構(gòu)品官官員之印,軍事機構(gòu)軍官官印,低級機構(gòu)之印,諸侯割據(jù)政權(quán)印,少數(shù)民族政權(quán)印和農(nóng)民起義政權(quán)之印等。
今天,就讓歷史的車輪倒回到新莽時期,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那個風云變幻時期的官印 。
△執(zhí)灋直二十二
印面邊長2.3*2.3cm,通高2.2cm。銅質(zhì)鑄造,龜鈕。印文白文,漢篆,右上起順讀。
執(zhí)灋即執(zhí)法,本西漢御史之官名,王莽時改稱?!锻趺鳌诽禅P四年:“……天下愈愁,盜賊起,納言馮常以六菀諫,莽大怒,免常官。置執(zhí)法左右刺奸,選用能吏侯霸等,分督六尉六隊,如漢刺史?!薄逗鬂h書·伏湛傳》:伏湛“王莽時為繡衣執(zhí)法,使督大奸”。
李賢注:“武帝置繡衣御史,王莽改御史曰執(zhí)法,故曰繡衣執(zhí)法。”二十二,應(yīng)為諸執(zhí)法之一,《漢書·王莽傳》始建國三年:“遣中郎將、繡衣執(zhí)法各五十五人,分填緣邊大郡,督大奸滑?!贝擞≈畧?zhí)灋即為與左、右刺奸同一性質(zhì)的監(jiān)察官。五字以上印文呈三行布局排列,是新莽時期印面的典型特征之一。
△常樂蒼龍曲侯
印面邊長2.3*2.3cm,通高2.2cm。銅質(zhì)鑄造,龜鈕。印文白文,漢篆,右上起順讀。
常樂,宮名,《漢書·王莽傳》載,始建國元年改“常樂宮曰常樂室”。蒼龍,宮門名,《漢書·百官公卿表》載九卿之一衛(wèi)尉屬官有北宮門蒼龍司馬。曲侯,掌守宮門之官,《漢書·百官公卿表》衛(wèi)尉屬官有“諸屯衛(wèi)侯司馬各二十二官”。新莽時將軍部下有曲,曲有軍侯,衛(wèi)尉屬編有同。
△裨將軍印
印面邊長2.4*2.3cm,通高1.9cm。銅質(zhì)鑄造,龜鈕。印文白文,漢篆,右上起順讀。
裨將即副將,秦時裨將軍始正式為武官名?!稘h書·王莽傳》載,王莽見四方多反抗,為樹威天下,下書曰:“予之皇初祖考黃帝定天下,將兵為上將軍,建華蓋,立斗獻,內(nèi)設(shè)大將,外置大司馬五人,大將軍二十五人,偏將軍百二十五人,裨將軍千二百五十人,校尉萬二千五百人……予受符命之文,稽前人,將條備焉。”又賜諸州牧號為大將軍,郡卒正、連帥、大尹為偏將軍,屬令長裨將軍,縣宰為校尉。乘傳使者經(jīng)歷郡國。
△太師公將軍司馬印
印面邊長2.4*2.4cm,通高2.1cm。銅質(zhì)鑄造,龜鈕。印文白文,漢篆,右上起順讀。太師,位上公,《漢書·百官公卿表》:“太師,萬石,備君主顧問?!睂④?,武職,《漢書·王莽傳》載王匡于始建國三年為太師將軍。司馬,將軍屬官。
△長水校尉丞
印面邊長2.3*2.3cm,通高1.8cm。銅質(zhì)鑄造,龜鈕。印文白文,漢篆,右上起順讀。長水校尉,五校尉之一,《漢書·百官公卿表》:“長水校尉,二千石,掌長水宣曲胡騎?!毙旅r亦置長水校尉。丞,校尉屬官。
△校尉司馬丞
印面邊長2.4*2.4cm,通高2cm。銅質(zhì)鑄造,瓦鈕。印文白文,漢篆,右上起順讀。校尉,武官,《漢書·百官公卿表》載有城門、中壘、屯騎、步兵、越騎、長水、胡騎、射聲、虎賁諸校尉,諸將軍亦有屬官校尉。司馬,校尉屬官。丞,司馬佐官。
△軍司馬丞印
印面邊長2.4*2.4cm,通高2.1cm。銅質(zhì)鑄造,龜鈕。印文白文,漢篆,右上起順讀。軍司馬,將軍屬官;丞,司馬佐官?!独m(xù)漢書·百官志》:“大將軍營五部,部校尉一人,比二千石,軍司馬一人,比千石……其不置校尉部,但軍司馬一人……其余將軍以征伐,無員職,亦有部曲、司馬、軍侯以領(lǐng)兵?!?/span>
△破奸軍馬丞
印面邊長2.3*2.3cm,通高2.2cm。銅質(zhì)鑄造,瓦鈕。印文白文,漢篆,右上起順讀。破奸,將軍名號,《后漢書·劉玄、劉盆子列傳》:“光武乃遣破奸將軍侯進等屯新安……”又《后漢書·李王鄧來列傳》:“六年夏,領(lǐng)破奸將軍侯進、捕虜將軍……”軍馬丞,即軍司馬佐官。
△軍曲侯丞印
印面邊長2.3*2.3cm,通高2.1cm。銅質(zhì)鑄造,龜鈕。印文白文,漢篆,右上起順讀。軍,將軍;曲侯,將軍部曲官;丞,曲侯佐官。
△安屬左騎千人
印面邊長2.3*2.3cm,通高1.7cm。銅質(zhì)鑄造,瓦鈕。印文白文,漢篆,右上起順讀。安屬,安定屬國簡稱,《漢書·地理志》涼州刺史部安定郡下:“三水、屬國都尉治?!蔽涞墼魅?/span>置。左騎千人,屬國都尉屬官,《漢書·百官公卿表》安定屬國:“置都尉、侯、千人?!薄独m(xù)漢書·地理志》載,張掖屬國有“侯官、左騎千人、司馬官,千人官”等。
△文德左千人
印面邊長2.4*2.4cm,通高2.2cm。銅質(zhì)鑄造,龜鈕。印文白文,漢篆,右上起順讀。文德,郡名,《漢書·地理志》未載。左千人,郡屬官。
△校尉之印章
印面邊長2.4*2.4cm,通高2.2cm。銅質(zhì)鑄造,龜鈕。印文白文,漢篆,右上起順讀。校尉即縣宰?!稘h書·王莽傳》載,新莽后期,戰(zhàn)亂四起,為加重地方官吏權(quán)力,“賜諸州牧號大將軍,郡卒正、連帥、大尹為偏將軍,屬令長裨將軍,縣宰為校尉”。
△校尉左千人
印面邊長2.3*2.3cm,通高2cm。銅質(zhì)鑄造,龜鈕。印文白文,漢篆,右上起順讀。左千人,校尉屬官。
△棘陽縣宰印
印面邊長2.4*2.4cm,通高2.2cm。銅質(zhì)鑄造,龜鈕。印文白文,漢篆,右上起順讀。棘陽,縣名,《漢書·地理志》荊州刺史部南陽郡下有棘陽縣。宰,縣主官,王莽改漢之縣令、長稱宰。
△修合縣宰印
印面邊長2.3*2.3cm,通高2.1cm。銅質(zhì)鑄造,龜鈕。印文白文,漢篆,右上起順讀。修合即修洽,縣名?!稘h書·地理志》冀州刺史部信都國下:“修,莽曰修洽?!?/span>
△蒙陰宰之印
印面邊長2.3*2.3cm,通高1.9cm。銅質(zhì)鑄造,龜鈕。印文白文,漢篆,右上起順讀。蒙陰,縣名?!稘h書·地理志》兗州刺史部泰山郡下:“蒙陰,莽曰蒙恩?!贝嗣申帪楦姆Q之前的沿用。
△建伶道宰印
印面邊長2.3*2.3cm,通高1.8cm。銅質(zhì)鑄造,龜鈕。印文白文,漢篆,右上起順讀。建伶,道名。《漢書·百官公卿表》:“列侯所食縣曰國,皇太后、皇后、公主所食曰邑,有蠻夷曰道。”《漢書·地理志》益州刺史部益州郡下有建伶縣。
△阿陵空丞印
印面邊長2.3*2.3cm,通高1.9cm。銅質(zhì)鑄造,瓦鈕。印文白文,漢篆,右上起順讀。阿陵,縣名,《漢書·地理志》幽州刺史部涿郡下:“阿陵,莽曰阿陸?!贝税⒘隇楦姆Q之前的沿用。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