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的歷史上,既能沖鋒陷陣,又能提筆寫出傳世詩詞的人,只有辛棄疾一人。
辛棄疾流傳下來的詩詞有六百多首,其中雖然不乏應酬之作,但是整體評價,經(jīng)典作品占了一大部分。
他一開始并不想成為一個文人,在他的心目中,他是手是用來提刀殺人的,而不是提筆作詞的??上咸熳屗囊簧皇窃诠P墨之間度過。
郁孤臺下清江水,中間多少行人淚。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shù)山。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聞鷓鴣。
根據(jù)鄧廣銘先生的考證,這首詞寫于1175年或1176年,當時辛棄疾任江西提點刑獄。
造口又名皂口,是一個地名,在江西萬安縣南六十里有皂口溪,水從此流入贛江。郁孤臺也是地名,在江西贛縣西南,又名賀蘭山,因為臺郁然孤峙,因此而得名。唐代時期李勉任贛州刺史,將郁孤臺改為望闕。清江指的是江西的袁江和贛江的合流處。
“郁孤臺下清江水”,郁孤臺為郁然孤峙之高臺,臺下流著贛江之水。詞人望著滔滔江水,明著是寫眼見所見,實際上是在書寫自己內(nèi)心的情緒。
“中間多少行人淚”,這句對歷史的感慨,四十幾年前,金兵南侵,直入江西,隆祐太后在造口棄船登陸,逃往贛州。辛棄疾回想起歷史,回想起人民飽受摧殘的場景,不禁憂傷。
“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shù)山”,杜甫當年在安史之亂后,流落他鄉(xiāng),寫出了“愁看直北是長安”,如今辛棄疾和杜甫有同樣的遭遇,面對著滿目瘡痍的故國河山,望向故國,可惜只看到無數(shù)青山。
“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青山怎能把江水擋住?浩浩江水終于還是向東流去。這兩句緊接著上面兩句,寫出了詞人的意志,雖然自己遇到了重重險阻,依然想要完成為國家收復失地的愿望。
“江晚正愁余,山深聞鷓鴣”,詞人正在為歷史而感懷,為自己而傷感,此時又從山的深處,傳來鷓鴣鳥的哀鳴。鷓鴣的悲鳴聲好像正是詞人的悲哀之聲,加重了此刻的哀傷之情。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