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叟坐凳,嫦娥奔月,走馬觀花?!笔帜珜毷侵忻澜ń?,美國總統(tǒng)尼克松訪華時,毛主席贈予他。
一代偉人毛主席的詩歌向來都是豪放明了,直抒胸臆。唯獨贈予尼克松的短詩,時至今日也沒有人能完全解讀。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熱情好客一直都是中華民族的優(yōu)良傳統(tǒng),本來毛主席送他一幅墨寶,應該是件高高興興的事情。
但這幅墨寶難倒了許多人,不管是美國的中國通還是國內(nèi)的一眾文人們,沒有一人可以準確翻譯解讀十二字具體含義。
當尼克松總統(tǒng)拿著它躊躇搔首時,國內(nèi)也有許多人議論紛紛,還有人曾在私底下詢問過毛主席寫詩的真正含義。
毛主席一律都是笑而不語,不作直接點明解釋,只是用耐人尋味的語氣說:“尼克松沒明白我的意思。”
毛主席為什么不愿意直接公開解釋短詩的內(nèi)涵?短短十二字究竟又承載了怎么樣的政治要點?
1949年長達八年的抗日戰(zhàn)爭勝利后,中國人民在以毛主席為首的共產(chǎn)黨的組織帶領下,建立了一個社會主義國家——新中國。
屆時外國媒體爭相報道,宣揚得最多內(nèi)容是位于亞洲東方沉睡雄雞,終于蘇醒了。一片欣欣向榮的新中國,帶領人民雄赳赳氣昂昂地重新返回世界民族之林。
世間沒有絕對的朋友,也沒有絕對的敵人。面對新中國的快速崛起,許多西方國家不僅沒有歡迎接納,還充滿了防備和敵對。
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美國曾是中國的親密盟友,但在新中國發(fā)展的道路上給我們使絆子最多的便是這位曾經(jīng)的朋友。
新中國成立后,美國對一個國家的統(tǒng)一主權完全置之不顧,竟公然支持在臺灣的余留勢力,插手我國內(nèi)政。
當時稱霸全球就屬蘇美兩個超級大國,還沒站穩(wěn)腳跟的新中國對于美國的敵對,不得已采取了“一邊倒”政策。
再加之蘇聯(lián)的國情與社會屬性同我國幾近相同,面對蘇聯(lián)拋出的橄欖枝,為了謀生存發(fā)展的新中國必須接下。
大家熟知的《中蘇友好同盟條約》正是在此階段簽訂,從此“老大哥”蘇聯(lián)對新中國在軍事、科技、農(nóng)業(yè)等多方面進行了長達10年的無私幫助。
眼見中蘇關系打得火熱,耐不住性子的美國,在1950年煽動了朝鮮戰(zhàn)爭,并違背國際約定,越過三八線,把戰(zhàn)火燒到了中國境內(nèi)。
為了捍衛(wèi)國家主權,保護人民安危,中國志愿軍遠赴他鄉(xiāng)通過五次艱苦的戰(zhàn)役,用步槍把敵人的鷹師逐出了鴨綠江。
一波才平一波又起,1969年蘇聯(lián)軍隊入侵珍珠島并多次對我國邊境發(fā)難。他們在珍珠島侵略戰(zhàn)爭失敗后,還喪心病狂地提出了攻打中國的四個計劃。
一直跟隨的蘇聯(lián)“老大哥”居然對我們背刺一刀,消息傳遍全國后,人民大眾既難以置信又心寒,與此同時大家意志堅決對外,表現(xiàn)出國土絕不容侵犯的決心。
20世紀70年代中蘇關系宣布完全破裂,蘇聯(lián)撤下面具后立刻展現(xiàn)出對廣闊富饒的神州大地隱藏已久的狼子野心。
一時間失去了蘇聯(lián)幫助的國內(nèi)工業(yè)和經(jīng)濟,宛若失去了明燈的趕路人,導致中國人民只能在黑暗中摸索前進。
國內(nèi)經(jīng)濟發(fā)展不穩(wěn)定,國外戰(zhàn)火四起。遠在太平洋對岸的美國不僅隔岸觀火,還對中國邊境添油加火地挑發(fā)了越南戰(zhàn)爭。
一時間羽翼尚未豐滿的新中國就要面對世界上兩個超級大國同時打壓,可以說此時的新中國已經(jīng)到了山窮水復之路。
上至領導階層,下至普通百姓,人人惶恐,人人都在思索,難道多年來人民流血流淚換回的安穩(wěn)家園,又要像以前一樣任人宰割嗎?
中國人民已經(jīng)過夠了被人欺壓,流離失所的日子,可面對如此進退兩難時局,新中國的絕地求生之路究竟在何方?
中國人骨子里歷來就有置之死地而后生的精神,回望民族的歷史發(fā)展長河,無論在任何情況下的絕境,我們都能尋找到一條光明的出路。
皇天不負有心人,1969年在美國總統(tǒng)大選后,尼克松成功當選美國新任總統(tǒng)。他的上臺為中美關系緩解帶來了曙光。
與蘇聯(lián)關系冷化后,美國為擺脫陷入越南戰(zhàn)爭的困境,著力發(fā)展國內(nèi)經(jīng)濟,尼克松總統(tǒng)開始把目光投向了亞洲東方。
世界另一個超級大國美國向我們拋出了橄欖枝,毛主席為打破兩面受敵的窘境,便積極和美國總統(tǒng)互動起來。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1971年,從日本名古屋吹來的東風,成功推動了兩國的建交。
日本名古屋舉辦的世界乒乓球錦標賽,乒乓球一直是我國體育強項,在比賽過程中多位美國選手被我國選手的球技所震撼,他們也經(jīng)常同中國成員交流乒乓球。
這場交流活動,不僅是體育技能交流,更是被譽為小球轉(zhuǎn)動大球的外交活動,在中美外交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據(jù)史料記載,在日本的比賽期間,中國選手同美國選手不僅在場內(nèi)聊得火熱,還被記者拍到同乘一輛汽車,兩人時常勾肩搭背親密地交流。
爆料一出,瞬間登上了各大報紙的頭條新聞,很多人都難以相信一直是敵對狀態(tài)的中美兩國,現(xiàn)如今兩國人民居然能夠相談甚歡。
當中國體委會把美國乒乓球隊請求到中國交流學習的消息傳回國內(nèi)時,周總理和毛主席在第一次批閱時,直接拒絕了他們的請求。
簽字后的毛主席通過多次深思熟慮后,他深知此時新中國在國際局面上處境是非常不利,若能與美國建交,說不定是一個時局突破口。
同周總理等一眾人熱烈商量后,大家一致決定,歡迎美國球隊的交流。從此中國也開始向美國打開了建交的友好大門。
遠在大洋彼岸的尼克松總統(tǒng)知道了這個消息之后,整個人都十分欣喜,為了此次的訪華,他也是誠心滿滿。
不僅在美國國內(nèi)快速召集了多個中國通,瘋狂惡補中國文化,還親自準備了一些精美的見面禮。
1972年2月21日,從美國起飛的專機抵達了北京機場,由周總理等人接待遠方而來的尼克松總統(tǒng),相機的快門也在此刻為我們留下了兩人歷史性的握手。
為了中美建交,毛主席完全不顧自己帶病之身,他很是熱情洋溢地接待了尼克松總統(tǒng),面對尼克松總統(tǒng)私人準備的精美禮物天鵝瓷器,也大方地回贈他。
尼克松總統(tǒng)收到偉人的禮物后,面對四兩大紅袍和一幅墨寶,他又生氣又不解。心里很是委屈,自己遠道而來,還貼心備好精美禮物,毛主席就這樣對待他。
毛主席居然如此小氣,茶葉就給自己四兩,還有一幅龍飛鳳舞的毛筆字,他一時有點二丈摸不著頭腦。
周總理聽說后,耐心和尼克松解釋,大紅袍產(chǎn)自中國武夷山,全中國每年的成品也就八兩。毛主席直接送您四兩,簡直就是中國半壁江山。
明白了來龍去脈后,尼克松不僅一掃陰霾,心情也喜悅起來了。他小心翼翼地將茶葉包好,視若珍寶地藏起來。
茶葉的事情算是說明白了,可面對手中的十二字墨寶,尼克松盡管在國內(nèi)惡補過中國文化,但還是無法理解。
不僅尼克松不解其意,等他返回美國后,美國那群號稱中國通的人看著紙也是大眼瞪小眼,說不出個所以然。
十二字墨寶,你說難,可它不僅字數(shù)少,連每個字都是大家在日常生活中的常用字,但是為什么至今都還沒能有人完全理解呢?
我們來回顧一下這十二字墨寶,“老叟坐凳,嫦娥奔月,走馬觀花。”
第一句老叟坐凳,說到叟我們的腦海中第一時間會想到一個成語,童叟無欺。叟在古代漢語中就是老人的意思。
老叟一個老字更是加重了衰老的程度,也側(cè)重于描述一個垂垂老者的形象。
1972年尼克松訪華時,毛主席已經(jīng)是79歲的高齡,在面對比自己小十幾歲的尼克松,他用中國古語謙虛自稱為老叟。
多年來一直主持國家政治主權大事的毛主席,面對世界超級大國來訪,他用一句“老叟坐凳”表明了自己對來者的態(tài)度。
遠方客人造訪,毛主席以禮相待謙稱自己為老叟。盡管客人國富民強,背靠世界超級大國,但自己依然不卑不亢,絕不會對其卑躬屈膝。
自己會按照外交會見禮儀,坐在凳子上等他來訪。這幅墨寶的第一句,淋漓盡致展現(xiàn)了毛主席強烈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解析完第一句,第二句“嫦娥奔月”,短句所含指的主人公就是中美外交的另一位重要人物尼克松總統(tǒng)。
毛主席此時引用中國民間傳說故事“嫦娥奔月”,主要是贊揚尼克松總統(tǒng)遠渡重洋訪華的勇氣和誠意。
嫦娥奔月是中國人民耳熟能詳?shù)拿耖g傳說,該故事主要講述了一個名為嫦娥的女子,她偷吃丈夫后裔的長生不老藥丸后,被迫飛升到月亮上面。
毛主席之所以用嫦娥奔月來稱贊尼克松總統(tǒng),主要與他在職期間所做的科學發(fā)展和外交事情有關。
一方面是稱贊尼克松總統(tǒng)政績突出,尼克松在擔任總統(tǒng)期間曾主持過阿波羅11號登月活動,極大地推動了人類對于月球的探索,這是真正的嫦娥奔月。
另一方面是贊揚尼克松總統(tǒng),在面對美蘇爭霸美國落于下風時,他有敏銳的政治嗅覺,主動與僵持20年的中國破冰。
中國是一個有著5000年輝煌歷史的國度,對于重洋之外的西方國家來說,中國始終是一個神秘地方,值得大家探索。
此處用月亮來代指中國,嫦娥來喻指尼克松總統(tǒng)。1972年的中美外交活動,尼克松總統(tǒng)正如嫦娥奔月一般,遠渡重洋來探索他們心中的神秘國度。
墨寶最后一句“走馬觀花”,這個成語出自唐代詩人孟郊的“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p>
走馬觀花是指人騎在奔跑的馬上看花,原本形容人愉快得意的心情,現(xiàn)在用來暗指那些做事不仔細、不深入的人。
盡管尼克松總統(tǒng)在美國請了許多中國通惡補中國文化,但他此次外交時間也不過短短一周,對于中國以及文化的了解,實在過于表淺。
毛主席用走馬觀花一詞贈予他,既說明了中國文化博大精深,短時間很難學到精髓,又指出尼克松總統(tǒng)需要花更多時間去研究中國文化才能得其精華。
走馬觀花這句話也暗指中美關系,如果美國想要了解中國,通過短暫的幾天時間根本不夠,只有兩國建立長期良好的外交關系,才能彼此深入了解。
通過了解中美建交的歷史背景,這不僅是尼克松提出來的重大外交決策,也是毛主席做出的重大戰(zhàn)略決策。
敵人的敵人便是朋友,當時中美兩國發(fā)展都受到了蘇聯(lián)威脅,也奠定了中美建交不是一場單純外交活動,而是一場政治活動的基調(diào)。
出于政治局面考慮,毛主席給尼克松總統(tǒng)的墨寶幾乎都引用于中國古典文學,并且其含義都不僅僅停留在字面上。
有了這樣一層深意后,本來字字簡單的墨寶,自然便晦澀難懂起來。
時光不負有心人,只要大家愿意耐心去解讀這段歷史背景,毛主席要表達的含義在墨寶中一切都是有跡可循。
現(xiàn)世也有觀點指出中美外交是兩個大國之間的政治策略,此種說法倒也不無道理。
1972年尼克松總統(tǒng)在進行為期一周的訪華之后,中美兩國發(fā)表了《中美聯(lián)合公報》,進一步指導中美關系發(fā)展。
中美建交也被稱為20世紀最偉大的一次外交活動,它破除了兩國20多年的外交冰點,推進了中美兩國長期友好外交,帶動了世界經(jīng)濟發(fā)展。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