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杏出墻”
——說說杏花的“風(fēng)流韻事”
作者:付麗
主播:A K
編輯:郡主
古人喜歡以花喻人,尤其是美人。
從冰肌玉骨的水仙到麗質(zhì)無雙的石榴,從飄香月窟的丹桂到冷艷寒江的芙蓉,從溶溶月夜的梨花到灼灼朝陽的桃花,只要是有一點顏值的花,就都能和女子扯上關(guān)系。
但為什么牡丹可以國色天香,桃花可以宜室宜家,菊花是花中的隱士,蓮花是花中的君子,而一提起杏花,就讓人想到的滿滿的都是“風(fēng)流韻事”?
說到杏花,多少人會自動聯(lián)想到葉紹翁的《游園不值》里的那句:“春色滿園關(guān)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
但不知從何時起,“紅杏出墻”被比喻成了寂寞難耐、不守本分的女子。真真替杏花喊冤,也替葉翁不值。
“紅杏出墻”原本是種贊美
其實“紅杏出墻”最初描繪的不過是杏花越過圍墻盛開的美好景象。
“紅杏”為什么會“出墻”呢?那是由杏的喜光特性決定的。厚實的墻遮擋住了陽光,杏的枝條就會向上生長,越墻而出,去追逐陽光,“一枝紅杏”就這樣“出墻”了。
而在《游園不值》中,“紅杏出墻”不只是對美好春色的描寫,甚至是一種贊美,贊美春天的勃勃生機,也贊美難以被掩飾的美好事物。
葉翁甚至開創(chuàng)了一種審美:杏花枝條旁逸斜出的姿態(tài);開創(chuàng)了一種意境:紅杏報春,突破禁錮,展示美麗。
唐代詩人吳融《途中見杏花》
“一枝紅杏出墻頭,墻外行人正獨愁。
長得看來猶有恨,可堪逢處更難留!
林空色暝鶯先到,春淺香寒蝶未游。
更憶帝鄉(xiāng)千萬樹,澹煙籠日暗神州?!?/p>
張沄《題黃碧酒肆》中也有這樣一句:
“行役不知春早暮,墻頭紅杏欲飛花。”
都是異曲而同工的。
杏樹與理不清的“風(fēng)流韻事”
許是因為杏樹的旁逸斜出,許是因為杏花嬌小可人,許多文學(xué)作品中的“風(fēng)流韻事”都與杏樹有著理不清的瓜葛。
在民間傳說中,百花各有其司花之神,又以農(nóng)歷十二個月令的代表花神最為人所知。二月杏花的花神便是國色天香、閉月羞花的楊玉環(huán)了。
可見在世人眼中,杏花是與楊貴妃一樣的,嫵媚嬈妖中另有一段風(fēng)流婉轉(zhuǎn)。
明代的《西游記》里,第六十四回“荊棘嶺悟能努力,木仙庵三藏談詩”,唐僧與檜、柏、松、竹四樹精談詩之余,又有一嬌滴滴的杏仙出場。
詩中一句“雨潤紅姿嬌且嫩”,道盡了杏花的千嬌百轉(zhuǎn)。而后這位杏仙卻“漸有見愛之情”,嚇得三藏法師直念彌陀佛。
杏花在世人眼中的多情可見一斑。
杏花,既不“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也不“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她是那樣的親切自然,那樣的不甘寂寞,不會在園中孤芳自賞,要自然的伸展枝丫,絢爛的綻放于世人面前。
難怪上官婉兒要把杏花置于十二花友之列,她不高冷,清芬宜人,風(fēng)流自賞?;ㄩ_之時,憑欄拈韻,相顧把杯,不獨藹然可親,真可把袂共話,亞似投契良朋,因此呼之為友。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