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為陰,火為陽。陽為氣,陰為味。味歸形,形歸氣。氣歸精,精歸化。精食氣,形食味。化生精,氣生形。味傷形,氣傷精。 《黃帝內(nèi)經(jīng)》
水為陰,火為陽。
水火,為后天八卦之兩極。先天為體,后天為用,故此處詳細(xì)論述水火陰陽。
水火為陰陽之征兆,陰陽為水火之性情。
天以日月為水火,易以坎離為水火,醫(yī)以心腎為水火。
上圖為先天八卦,左為離中、右為坎??仓幸魂?,即是水中之氣;離中一陰,即是火中之液。水火互藏,要辨清真火真水,則醫(yī)道近矣。
陽為氣,陰為味。
天食人以五氣,地食人以五味,氣味之載體,天地萬物也。故通曉陰陽者,萬物皆可入藥,因?yàn)樗幍谋举|(zhì)就是氣味陰陽。
氣,屬陽,主升。
味,屬陰,主降。
味歸形,形歸氣。
這句話說出了萬物的本質(zhì)。
陽化氣,陰成形,而陰之所生,本在五味。
按照邏輯推理來分析,就是在告訴我們,屬性為陰的東西,其本皆在五味。
因此,五味是形之根本。味歸于形,則味存。味不歸于形,則味不存。
有形而氣聚,則形存。
有形而氣散,則形亡。
形之存亡,在于氣聚散。
形氣之間是一種什么關(guān)系?天元紀(jì)大論有云:在天化氣,在地成形,形氣相感而化生萬物矣。
若形氣不相感,則萬物不生化。形氣相感,則萬物化生。所謂形歸氣,就是形氣相感也,反之則形亡氣散。
如上圖之煙,有形有氣也,但是形不足以聚氣,氣不足以成形,故四處紛飛而亡散。
氣歸精,精歸化。
若形足以聚氣,則氣聚而后化精。氣之所以化精,皆因氣之積聚由量變達(dá)到質(zhì)變。
若氣不化精,則不能存,不能存則必將耗散,耗散則不能歸于精。
精歸于化,就是使萬物得以生,故內(nèi)經(jīng)有云:物生之謂化。
因此,陽為氣,陰為味。味歸形,形歸氣。氣歸精,精歸化。就是在揭示萬物生成的道理,以及萬物在什么樣的情況下不能生成。
陰陽無形,水火有形,以水火之形,聚陰陽之氣,則可以生,反之則死。
水為陰,火為陽,以水之形,聚火之氣,則可以生,反之則死。
這就是人身陰陽運(yùn)行的道理,同時(shí)也告訴我們,人身陰陽與天地陰陽之間,是通過水火進(jìn)行交通的。
從先后天八卦開看,因?yàn)楹筇焖鹁酉忍礻庩栔唬士膳c之交通。
萬物生成后,便開始自行運(yùn)轉(zhuǎn)。而天地之間,氣味充斥于萬物之中。
因此,萬物需要?dú)馕讹曫B(yǎng),以化精,成形。
精由氣化,形由味成。
故五氣皆可化精,五味皆可成形。
精必得五氣而后化,形必得五味而后成。
故精食氣,形食味。此萬物化成之后,從天地獲取養(yǎng)分,后天生成之道也。
化生精,氣生形。
化,萬物由生到死的過程。
萬物初生之前的醞釀,就是氣歸精、精歸化的過程。
一旦【化】成,萬物就有了生命,就開始進(jìn)入從生到死的階段,就是化生精、氣生形的過程。
味傷形,氣傷精。
后天即成,則有了形,有了思想,故不得中和。
味不和則傷形,氣不和則傷精。
此六字為后天調(diào)養(yǎng)之大法:飲食情緒關(guān)乎健康。
精化為氣,氣傷于味。
這一句如何和化生精,氣生形聯(lián)系起來,就很容易理解了。
化生精,精化為氣,氣生形,此為后天之生化也。
這與先天的形歸氣,氣歸精,精歸化恰好相反。
故煉氣歸精為先天,由精化氣為后天。
氣傷于味,味傷形。
后天五味不和,則可以直接傷形傷氣,因此,對于味的認(rèn)識就顯得尤為重要。
如果運(yùn)用得當(dāng),則可以治病救人。
如果運(yùn)用不當(dāng),也可殺人于無形。
因此,用藥之前,一定要明確陰陽生化之機(jī),如此,則可由醫(yī)入道,漸入陰陽。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