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1年
在推理小說創(chuàng)作
這條狹窄的小路上
一個作家必須步行
而他總會看到在他的前面
有愛倫·坡的腳印
——柯南·道爾
《大師的背影》的編者是美國當今最具影響力的推理犯罪小說家之一, 邁克爾·康奈利。
他組織了20位偵探文學大師,每人都寫了一篇他們心中的愛倫·坡。
并且在文章末尾呈上了愛倫·坡的小說,整理成集。
我們才得以瞻仰大師的背影。
坡的成就太多了:
恐怖小說大師
短篇哥特小說巔峰
象征主義先驅之一
科幻小說先驅之一
當然還有一個是最重要的
他是偵探小說鼻祖。
從《大師的背影》的腰封上那句:
“能享受全球二十位偵探文學大師頂禮膜拜者,唯有愛倫·坡”。
便可略見一斑。
1841年4月。
坡以年薪800美元外加文學作品稿費的價格,擔任《 格雷姆雜志》的編輯。
次月,他在該刊上發(fā)表了 一般被公認為全世界最早出現(xiàn)的偵探小說《 莫格街兇殺案》。
接著,他持續(xù)創(chuàng)作并發(fā)表包含詩歌、小說等在內的各類文章。
該年年底,雜志的訂戶增加了四倍多。
盡管坡的一生僅僅創(chuàng)作了數(shù)篇偵探小說。
但他已確立了偵探小說發(fā)展的經典模式,之后的偵探小說都沿用了這五種模式。
《莫格街兇殺案》(1841年)開創(chuàng)了“密室殺人”模式。
這部小說以“我”的回憶敘述開始,講述了一對母女在密室中被殺的謎案。
兇手用離奇的手法將兩人殺死于密室之中,屋內貴重財物并沒有丟失。
更奇怪的是,很多證人聽到除了受害者以外還有其他人在案發(fā)現(xiàn)場,但是沒有人聽懂兇手說的是什么語言。
事件越發(fā)撲朔迷離。
在這篇小說中,作者巧妙地使用了以敘述者“我”和偵探搭檔的敘事手法。
多年后的華生和福爾摩斯的經典組合也是借鑒于此。
《瑪麗·羅杰疑案》(1842年)首創(chuàng)了“安樂椅偵探”模式。
時隔一年,偵探杜賓再次出現(xiàn)在小說當中都時候,已經換了個風格了。
他成了只需要待在原處,整理著二手信息就可以斷案的安樂椅偵探。
與其說,這是坡的奇思妙想,倒不如坦誠地說,這是無奈之舉。
這篇小說的創(chuàng)作初衷,其實是源于當時轟動一時的真實命案。
狡猾的兇手甚至誤導警察,讓案件進入錯誤的偵破方向。
所以,坡根據(jù)報紙的報道,將真實的命案改編成了這篇小說。
其實,真正在破案的當然不是小說中虛構的杜賓,而是坡本人。
只是因為他本來就無法走進現(xiàn)場勘查,所以便催生了這種探案模式。
這也是之后奧希茲·女男爵的“角落里的老人”以及阿加莎·克里斯蒂的“馬普爾小姐”的靈感源頭。
《金甲蟲》(1843年)則是以“密碼破譯”作為主題。
這篇小說不再以謀殺來吸引讀者,它是一個引人入勝的尋寶故事。
這其中既有坡精心設計的密碼信函,也有許多帶有象征意義的神秘元素。
這種密碼破譯的設定,在福爾摩斯系列中也有所致敬,比如《跳舞的人》和《恐怖谷》等。
《你就是兇手》(1844年)和 《長方形箱子》(1844年)算得上是“犯罪心理”的開端。
坡將哥特式小說的神秘與恐怖小說的罪惡有機的融合在一起。
這篇故事的情節(jié)并不復雜,坡卻巧妙地在情節(jié)上進行誤導和逆轉。
兇手在心理崩潰的邊緣主動說出了真相,這和坡之前創(chuàng)作的《泄密的心》有異曲同工之妙。
S·J·羅嵐談到《泄密的心》時的評論,同樣適用于這篇《你就是兇手》。
她評論道:“讓兇手自己說出真相的不是死人那顆依然跳動的心臟,歸根結底,是他自己充滿恐懼和罪惡的心”。
這篇小說把古典時期偵探小說的魅力之一“兇手是誰”的意外性發(fā)揮到了極致。
偵探小說黃金時期的三大家的經典作品中,無論是阿加莎·克里斯蒂的《羅杰疑案》,埃勒里·奎因《希臘棺材之謎》,還是狄克森·卡爾的《三口棺材》里都能看到這篇小說的影子。
《被竊之信》(1844年)是一個關于“感官盲區(qū)”的故事。
如果你想將一封信藏起來,又或者說,你想要找到別人藏起來的一封信。
那么你會想到什么地方?
是在最危險的地方還是在最隱蔽的地方?
這是坡以偵探杜賓為主人公創(chuàng)作的第三篇偵探小說。
除了偵探小說領域的成就,這篇小說還揭示了生活中的一些真理。
很多時候,真相很簡單,而我們卻總是被表象所迷惑。
這篇小說是坡在自己精神狀態(tài)并不正常的情況下創(chuàng)作的。
他要以嚴密的邏輯,來證明自己此時的理性。
柯南·道爾的《波西米亞丑聞》和J·K·切斯特頓的《隱身人》就是這種模式的代表作品。
其實,對于類型小說的分類等研究,并沒有什么清晰的界限。
我們更在意的是它們存在的意義和價值。
就“密碼破譯”而言,從廣義上來講,坡的很多小說都可以算是這類作品。
所謂的密碼,可以是抽象的。
比如在《莫格街兇殺案》和《失竊的信》中的紙牌游戲,都可以說是具有象征意義的密碼破譯。
坡是個密碼的狂熱愛好者。
他曾在報紙上刊登廣告,招攬破譯密碼的工作。
然而性格孤傲的坡,也招致同時期的美國作家的質疑和批評。
然而無論如何,坡的成就是毋庸置疑的。
這為數(shù)不多的幾篇偵探小說猶如一粒粒種子,在世世代代創(chuàng)作者的培育下,已經成長為了一棵棵參天大樹,枝繁葉茂。
后人都是虔誠地跟隨著大師的背影,一步步地向更遠的地方前行著。
正如柯南·道爾所言:
在推理小說創(chuàng)作的這條狹窄的小路上,一個作家必須步行,而他總會看到在他的前面有愛倫·坡的腳印。
1946年,美國偵探作家協(xié)會(MWA)為全世界杰出的偵探小說創(chuàng)設了最具權威性的獎項——愛倫·坡獎。
全世界的偵探小說作家都以獲得此獎作為畢生的殊榮。
可是我們卻很難想象,坡的一生窮困潦倒,遭盡明槍暗箭。
在流離失所的人生旅途中,他嘗盡了世間百態(tài)的滋味。
無論是在生前,還是在死后很長一段時間里,他都沒有受到應有的重視。
如果故事可以重寫,那么——
未完待續(xù)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