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26日,2011年諾貝爾文學(xué)獎得主、瑞典詩人托馬斯·特朗斯特羅姆病逝,享年83歲。他被認(rèn)為是戰(zhàn)后最偉大的詩人、作家之一。用中國詩人于堅的話來說,“對于瑞典人來說,托馬斯·特朗斯特羅姆的出現(xiàn),猶如在漢語中出現(xiàn)了唐詩”。特朗斯特羅姆在中國廣受喜愛和推崇,因為他的詩帶有濃烈的東方色彩,很有“唐詩味”,但又超越唐詩,為現(xiàn)代人探尋了精神出路。
在20世紀(jì)80年代的朦朧詩中,曾有一名中國詩人很像特朗斯特羅姆,即顧城。顧城的凝練與奇想,不輸于特朗斯特羅姆,由于所處環(huán)境、個人經(jīng)歷與堅持等不同,顧城并未達到特朗斯特羅姆的高度。但不容置辯的一點是,特朗斯特羅姆的詩作對許多中國詩人產(chǎn)生了影響,包括北島、王家新、西川、李笠、陳東東等人。他的逝世不僅讓瑞典文壇扼腕,也在中國文壇掀起悼念的浪潮,中國讀者倍感惋惜。甚至有人感嘆:詩壇可能再不會出現(xiàn)這樣一位巨匠了!
名家贊譽
托馬斯知交好友、中國實力派詩人北島:他的寫作不存在進步與否的問題——他一出場(《17首詩》)就已達到了頂峰,后來的寫作只不過是擴展主題豐富音域而已。
1992年諾貝爾文學(xué)獎得主沃爾科特:(作為公認(rèn)的象征主義和超現(xiàn)實主義大師,托馬斯被譽為“西方最后一個詩歌巨匠”。)瑞典文學(xué)院應(yīng)毫不猶豫地把諾貝爾文學(xué)獎頒發(fā)給特朗斯特羅姆,盡管他是瑞典人。
托馬斯的美國好友、著名詩人羅伯特·勃萊:他的詩有如一個火車站,千里迢迢,南來北往的火車都在同一建筑物里作短暫停留,也許有一列火車的底架上仍然沾有俄國的殘雪,另一輛上地中海的鮮花正在車廂里怒放,還有一輛車的頂棚上布滿了魯爾的煤灰。
中國詩人趙野:李笠(中國最早翻譯托馬斯詩歌的詩人)與托馬斯的私交非常好,我的感覺有些情同父子。他非常熱愛托馬斯的詩歌,并且翻譯了他的全部詩歌。我去瑞典是2009年8月,當(dāng)時李笠出面邀請,有兩個詩歌節(jié),一個是小型的詩歌節(jié),另一個便是哥特蘭島的詩歌節(jié)。李笠代表主辦方邀請了4位中國詩人,有女詩人藍藍、詩歌批評家沈奇,還有詩人王家新,最后一個就是我。他的家在一個靠海的公寓,公寓不是很大,但感覺非常優(yōu)雅。室內(nèi)的布置相當(dāng)整潔,有鋼琴、有畫、有大量的書,就他和他太太住。托馬斯本人因為已經(jīng)中風(fēng),行動不便,但人顯得特別和藹,特別安詳?shù)母杏X。盡管行動不便,但反應(yīng)十分靈敏。
作者簡介:詩歌就是坐禪,不是為了催眠,而是為了喚醒
托馬斯·特朗斯特羅姆(1931—2015年),瑞典著名詩人,被譽為“20世紀(jì)最后一位詩歌巨匠”,同時是一位心理學(xué)家和翻譯家,1954年發(fā)表詩集《17首詩》,轟動詩壇,被人稱為“一鳴驚人和絕無僅有的突破”。他善于從日常生活入手,把有機物和科學(xué)結(jié)合到詩中,把激烈的情感寄于平靜的文字里,被譽為當(dāng)代歐洲詩壇最杰出的象征主義和超現(xiàn)實主義大師。曾多次獲諾貝爾文學(xué)獎提名,并終于在2011年10月6日獲得諾貝爾文學(xué)獎,理由是“他以凝練、簡潔的形象,以全新視角帶我們接觸現(xiàn)實”。這是繼1974年瑞典作家艾溫德·約翰松和哈里·馬丁遜共同分享這一獎項后,首位獲此桂冠的瑞典人。1990年,特朗斯特羅姆患腦溢血導(dǎo)致右半身癱瘓,有了嚴(yán)重的語言障礙。這讓詩壇不由得發(fā)出這樣的感嘆:“特朗斯特羅姆癱瘓以后,歐洲最好的詩人在哪里?”可即便癱瘓,他也沒有停止思考和寫作。身體的變化帶來對人生更深刻的思考,使他的作品超現(xiàn)實主義色彩更濃,語句卻更加精練而富有哲理,“詩歌就是坐禪,不是為了催眠,而是為了喚醒”。雖然他一生的作品不過 200首左右,但是每首詩都像北歐的天空那樣純凈。他的內(nèi)心如此寧靜,但是又如敏銳的鷹隼,一語中的地挖掘出人生宇宙間的寧靜與騷動,舉重若輕,簡潔明朗。除了《17首詩》,他的代表詩集還有《路上的秘密》《完成一半的天堂》《鐘聲與轍跡》《在黑暗中觀看》等。
“唐詩味”
中國讀者喜歡特朗斯特羅姆,因其作品帶有濃烈的東方色彩,比如他用發(fā)現(xiàn)田園風(fēng)光的喜悅來描寫現(xiàn)代城市,說飛機的轟鳴是“青綠色”的。
早晨,五月的雨。城市仍靜寂如
牧場。大街悄然無音。天上
飛機馬達發(fā)出青綠色轟鳴——
窗戶敞開著。
(《他醒于飄過房頂?shù)母杪暋?,李笠譯)
再比如,他疊加使用的“通感”,乃至充滿神秘色彩的意象,以及故作輕描淡寫的“克制陳述”(這被美國意象派著名詩人埃茲拉·龐德認(rèn)為是東方詩歌的最大特色)。
淙淙、淙淙的流水,沉悶的聲響,古老的催眠。
小河淹沒了教堂公墓,在面具的背后
閃爍。
我緊緊抓住橋的欄桿。
橋:一只駛過死亡的巨大的鐵鳥。
?。ā?966年——寫于冰雪消融中》,北島譯)
我們身旁,在這片傾灑著的灰色中,
這棵樹有急事。它從雨中汲取生命
猶如果園里黑色的山雀,
雨歇了,樹停住了腳步。
它挺拔的軀體在晴朗的夜晚閃現(xiàn),
和我們一樣,它在等待著那瞬間
當(dāng)雪花在天空中綻開
?。ā稑渑c天空》,北島譯)
凡此種種,確實很容易讓人聯(lián)想起唐詩。但特朗斯特羅姆寫的又并非真正的唐詩,他試圖在傳統(tǒng)手法與現(xiàn)代情緒之間建立起一座橋梁,如果說唐詩長于表達瞬間的情感,則特朗斯特羅姆更希望用自己的詩為現(xiàn)代人探尋精神的出路。
名詩《果戈理》賞讀
□托馬斯·特朗斯特羅姆 譯/北 島
外套破舊得像狼群。
面孔像大理石片。
坐在書信的樹林里,那樹林
因輕蔑和錯誤沙沙響,
心飄動像一張紙穿過冷漠的
走廊。
此刻,落日像狐貍潛入這國度
轉(zhuǎn)瞬間點燃青草。
空中充滿犄角和蹄子,下面
那馬車像影子滑過我父親
亮著燈的院子。
彼得堡和毀滅在同一緯度
?。憧匆妰A斜的塔中的美人了嗎)
在冰封的居民區(qū)像海蜇漂浮
那披斗篷的窮漢。
這里,那守齋人曾被歡笑的牲口包圍,
而它們早就去往樹線以上的遠(yuǎn)方。
人類搖晃的桌子。
看外邊,黑暗怎樣焊住靈魂的銀河。
快乘上你的火焰馬車離開這國度!
賞讀:《果戈理》是托馬斯的最早期的作品之一,收入他的第一部詩集《17首詩》(1954年)。果戈理是俄國十九世紀(jì)最重要的作家之一,其代表作有長篇小說《死魂靈》,喜劇《欽差大臣》等。其生平有幾個重要因素與此詩有關(guān),其一,他出生在烏克蘭一個地主家庭,在鄉(xiāng)下長大。其二,父親早逝,他離家去彼得堡謀生,結(jié)識了普希金等人,彼得堡成為他一生中最重要的城市。其三,他一生貧困,終身未娶,死時年僅四十三歲。臨終,他被一個神父所控制,聽其旨意燒掉《死魂靈》第二卷手稿,并在封齋期守齋,極少進食,盡量不睡覺,以免做夢。守齋致使他大病而終。
外套破舊得像狼群/面孔像大理石片/坐在書信的樹林里,那樹林/因輕蔑和錯誤沙沙響/心飄動像一張紙穿過冷漠的/走廊。我在教書時,一個美國學(xué)生指出,由于外套這個詞也有書封套的意思,故此詩是從一本書開始的。我認(rèn)為有道理。從他的閱讀切入點出發(fā),面孔像大理石片(扉頁肖像)、坐在書信的樹林、心飄動像一張紙變得順理成章。是的,這首詩正是從閱讀果戈理開始的,一種由表及里的閱讀。最后一句非常奇特,心飄動像一張紙,即寫作;而走廊用的是復(fù)數(shù),令人想到迷宮,顯然指的是寫作中的迷失。
第二段充滿了自然意象,是對果戈理在鄉(xiāng)下的童年生活的回顧:此刻,落日像狐貍潛入這國度/轉(zhuǎn)瞬間點燃青草/空中充滿犄角和蹄子,下面/那馬車像影子滑過我父親/亮著燈的院子。落日像狐貍潛入這國度使整個畫面變得生動,由未被說出的火紅的顏色點燃青草,而空中充滿犄角和蹄子顯然是點燃的結(jié)果,似乎是煙在孩子眼中的幻象。那馬車像影子滑過我父親/亮著燈的院子。在這里,馬車代表出走的愿望,和結(jié)尾處快乘上你的火焰馬車離開這國度相呼應(yīng)。
彼得堡和毀滅在同一緯度/(你看見傾斜的塔中的美人了嗎)/在冰封的居民區(qū)像海蜇漂浮/那披斗篷的窮漢。與第二段明亮的夢幻基調(diào)形成對比,第三段由沉重陰郁的都市意象組成,顯然和果戈理在彼得堡的生活有關(guān)。僅一句代表了另一個世界的幻象(你看見傾斜的塔中的美人了嗎),用括號以示和現(xiàn)實的區(qū)別。彼得堡和毀滅在同一緯度是妙句,其妙首先妙在結(jié)構(gòu)上,在起承轉(zhuǎn)合上節(jié)外生枝,讓人警醒;再就是妙在其獨特的隱喻效果,把一個城市和毀滅這樣的抽象名詞用緯度并置,將地理歷史及個人命運壓縮在一起,使這隱喻變得非常之重。
最后一段把全詩推向高潮:這里,那守齋人曾被歡笑的牲口包圍/而它們早就去往樹線以上的遠(yuǎn)方。果戈理臨終守齋,成為注腳。歡笑的牲口作為童年的伙伴,已經(jīng)消失。樹線其實是生命之線,而樹線以上的遠(yuǎn)方暗指死亡。人類搖晃的桌子,是典型的托馬斯式的警句風(fēng)格——穩(wěn)準(zhǔn)狠,既突然又合理,像煉丹術(shù)一般。我們?nèi)祟惖淖雷?,難道不是在搖晃嗎?看外邊,黑暗怎樣焊住靈魂的銀河。依我看,是這首詩中最妙的一句。如果只是靈魂的銀河并沒有什么,但黑暗和焊住一下激活了它。那種窒息感(人類的精神困境),卻用如此輝煌的意象照亮,想想看,這個意象太大了,要用什么樣的尺子才能衡量它?快乘上你的火焰馬車離開這國度!如果馬車第一次出現(xiàn)指的是離開家鄉(xiāng)的話,那這次則代表了死亡與超越。
用一首短詩來概括一個作家的一生,談何容易?但托馬斯成功地做到了。他從閱讀開始進入果戈理的生活,從童年到彼得堡直到死亡;不僅涉足作家的一生,也涉及其內(nèi)在的危機,并由此展示了人類普遍的困境。
?。ㄕ员睄u《時間的玫瑰》)
【小編有話說】其實,這寫的還是果戈理嗎?這難道不就是在寫每一個絕望中的現(xiàn)代人?在“人類搖晃的桌子”旁,順流而下的不正是“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的滄桑?特朗斯特羅姆在作品中喚起的不僅是某個特定時代人的共鳴,而是超越時空的共鳴;同時他也為大家找到逃離絕望的精神方式——“快乘上你的火焰馬車離開這國度”。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