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篇文章,分別介紹了基礎(chǔ)閱讀和檢視閱讀,可以讓你做到了讀的好,和讀的快。那么本篇文章講閱讀的第三個層次“分析閱讀”。
什么是分析閱讀?
我們通過檢視閱讀把“金子”從沙子里挑出來以后,還要驗證“金子”的成色,看看究竟是金子,還是贗品。說白了就是對作者給我們提供的東西,保持高度警惕,這就是我們常說的“批判性的閱讀”一本書。
為什么要進行批判性閱讀?
首先我們先不回答這個問題,直接上個案例:
下面我用兩句話表達同一個意思或事實,大家分別體會一下看到他們的時候,心理各什么感覺。
1.
表達A:美國解放伊拉克
表達B:美國入侵伊拉克
2.
表達A:HK “暴徒、反社會組織” 亂港。
表達B:HK “勇士” 為 “正義、自由” 游行。
3.
表達A:“為了對抗疫情,意大利封鎖了米蘭,冒著經(jīng)濟危險控制疫情爆發(fā),為了人民,不惜代價,展現(xiàn)出大國擔當。”
表達B:“為了對抗疫情,中國將六千萬人口置于封鎖之中,使民生和個人自由付出沉重代價,人民苦不堪言。”
這種案例數(shù)不勝數(shù)......
請告訴我,看完之后,你什么感覺?
心理學早已經(jīng)證明人是沒有多少自由意志的,我們的三觀、態(tài)度行為都會受到我們看到東西的影響,正所謂,我們看到的世界決定了我們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以上案例僅僅只展示了作者誤導我們手法的冰山一角。
我們看到的東西其實僅僅是別人想讓我們看到的,如果不具備批判性獨立思考的能力,那么你永遠都只是被人操作的玩偶,永遠只能充當炮灰的角色,這正是驗證的那句話古話“盡信書不如無書”。
總之,作者可以有N種方式,給你洗了腦,還讓你渾然不知。
那么在閱讀的過程中什么會導致我們走歪?
你見過完全客觀的人嗎?
我告訴你,只要是人就不可能做到完全客觀,他一定會帶有自己的偏見和立場。
正所謂~賣瓜的沒有不說自家瓜甜的,搞水利的肯定要說建大壩的好處,搞生物基因的一定會說轉(zhuǎn)基因的好處,不然大家吃喝靠什么。
作者也是一樣,不然他的書怎么賣呢?即使他不是因為純功力而寫一本書,那么他個人的經(jīng)歷、三觀同樣會讓他在寫作的過程中,摻雜大量的私貨。換言之,只要你還是個人,你就不可能做到完全客觀。
在科學界中,涉及到重大實驗的時候都要進行雙盲測試,經(jīng)過雙盲測試以后,實驗成功才允許被發(fā)布。進行雙盲的原因就在于去掉實驗者本人的偏見,有的甚至為了保證客觀和準確,還會進行三盲....
雙盲試驗(double blind clinical trial):是指在試驗過程中,測驗者與被測驗者都不知道被測者所屬的組別(實驗組 或 對照組),分析者在分析資料時,通常也不知道正在分析的資料屬于哪一組。旨在消除可能出現(xiàn)在實驗者和參與者意識當中的主觀偏差和個人偏好。在大多數(shù)情況下,雙盲實驗要求達到非常高的科學嚴格程度。
此外還有太多太多的其他因素~諸如:安慰劑、期望效應,作者本能偏見,論證方式、數(shù)據(jù)來源、表達方式等等,都會遮掩你發(fā)現(xiàn)事實真相。
如果你永遠以一個學習者的態(tài)度去讀書,那么恭喜你,你永遠只有被洗腦的份,離成為書呆子的路很近了。
那如何成為一個獨立思考者?首先是心態(tài)篇
丟掉對作者的敬畏心
由于光環(huán)效應,作者的各種頭銜,以及長期屈服于權(quán)威下的我們,對書本有一種天然的敬仰感,覺得這類人往往很牛逼,我們讀書的心態(tài)都會是以一種瞻仰著的姿態(tài)來閱讀的。
光環(huán)效應和迷戀權(quán)威是我們成為獨立思考者的第一只攔路老虎,這是病,得治!??!
總之如果對書本還有敬畏感,你就永遠不是一個好的閱讀者,你永遠獲取不到真正的真知灼見。
所以我們要做的第一步就是:不要把“大師”當成老師,而是要把他們當成仆人,他們是為你服務的。敢于對一切權(quán)威發(fā)出質(zhì)疑,你就邁向了獨立思考的第一步。
當你確定了你不再對大師們卑躬屈膝了,那么進入實際閱讀場景中,你又當如何做呢?
讀書的過程中
1. 高度留意,隱含假設(shè)
什么是隱含假設(shè)?
“冰的熔點是0℃”,這是我們幾乎每個人都知道普遍的常識。
但是它的成立是有條件的,即:一是冰是100%不含雜質(zhì)的純冰;二是在標準大氣壓下。如果不在這兩個條件下,這就話就成了謬誤,當我們在承認“冰的熔點0℃”是事實的時候,我們就是默認滿足了以上兩個條件。
如果一個 “大師”,直接告訴了你一個觀點是真理,而沒告訴你它成立的前提,我們就可以對這位大師呵呵了。
每一句話都有大量的隱含假設(shè),作者每拋給你一個觀點,就代表了他已經(jīng)預設(shè)了前提。這個時候我們就要思考:
他的觀點有什么限制呢?
即在什么情況下,他的觀點才成立,或者在什么情況下他的觀點是不成立的。
當我們有了這個分辨意識的時候,我們就知道了作者給我們的東西在什么情況下是黃金,什么情況下就變成了大糞。
當我們有了隱含假設(shè)的意識就夠了嗎?,不,我們還需要評估它的論證方式。
2. 論證方式
什么是論證方式?一句話說明白就是,作者的觀點是怎么推出來。是啥扯淡的,還是有嚴密的科學論證的。
具體講起來就復雜了,受制于篇幅,我這里就簡單介紹一下論證的兩種形式,起一個拋磚引玉的效果,等后期再單獨寫文章詳細聊聊。
第一種論證方式:演繹論證
那么什么是演繹論證呢?我們不講理論,直接上例子。
假如你去一家飯店吃飯,結(jié)賬的時候,你問可以刷信用卡嗎?店員告訴你,我們支持所有主流的支付方式,然后你就刷卡付費走人了。
為什么你都沒有經(jīng)過思考就直接得出來答案了?
我們把思維的鏡頭,放慢一些,看看這期間我們的思維發(fā)生了什么?
“step 1 ”就是這個論證的大前提,“step 2 ”則是這個論證的小前提,由大前提推出小前提,最后得出結(jié)論。
如果大前提成立,小前提成立,則結(jié)論必成立,同理,大前提或者小前提有誤,則這個論證就不可信,這就是典型的演繹論證。
當發(fā)現(xiàn)作者使用演繹的方式去論證他的觀點的適合,就要特別留意他的大前提和小前提之間的關(guān)系。
第二種論證方式:歸納論證
什么是歸納論證?
假設(shè),你第一任男朋友是個渣男,第二個也是,第三個也是,那么你就會有可能得出結(jié)論:下一個也有可能是渣男,男人沒一個好東西,因此再也不相信愛情了。你看,這就是歸納論證。
我們很多思維特征都是建立在歸納論證之上的,歸納論證的優(yōu)點是快且大部分情況下是準確的,但歸納論證永遠存在一個大bug。
比如我們見過的天鵝都是白色的,那么我們就可以推出結(jié)論:“所有天鵝都是白色的”,一旦證實了存在黑天鵝,那么整個結(jié)論體系就瞬間崩塌了。
當閱讀的過程中,如果發(fā)現(xiàn)作者通過歸納的方式去論證他的結(jié)論,那么我們就需要考察他的論點是否足夠的強大。
作者能提供的支撐材料越多,他結(jié)論的可信度就越高,相反,越少越不典型,他的結(jié)論就非常有待商榷。
演繹論證和歸納論證有什么區(qū)別?
演繹論證講究的是嚴密的邏輯,只要作者的大前提和小前提成立,那么他的結(jié)論一定是成立的,而歸納論證則不同,它的結(jié)論不存在“一定性”,結(jié)論是否成立借助的是概率,提供的材料越典型,則可信度越高,越不典型,可信度就越低。
我們所有的論證方式都不外乎這兩種,閱讀的過程中,仔細分辨作者的論證方式,看看是演繹論證還是歸納論證,然后再對癥下藥,切記被作者給帶跑了。
當我們學會了怎么用論證方式去審查審查作者就夠了嗎?不,你還需要注意作者的表達方式。
3. 表達方式
表達方式是啥?以及為什么要注意作者的表達方式?
我們先不回答這兩個問題,直接上一個案例。
有一場戰(zhàn)爭,我們史書上記載:僅一戰(zhàn),斬敵首級為一千兩百八十五顆,奪馬兩千九百八十五匹,敵器四百五十二件。
看到是什么感覺?是不是感覺大獲全勝呢?
而事實上,我軍在此次戰(zhàn)爭損失達一萬一千三百人,這還沒算殺傷敵中另一個大頭“傷”。知道真相了,是不是另外一番感覺呢?
這就是典型的『避重就輕』的表達方式,除此之外還有很多誤導我們的表達方式。
比如文章開頭的那三個案例,同樣的一個意思或一件事,用不同的方式表達,能產(chǎn)生天差地別的效果。
我們在閱讀信息的時候,一定要對數(shù)字,和具有強烈情感色彩的詞匯,以及可能會產(chǎn)生很多意思的詞和作者對一件事情避重就輕的描述等,有極度敏感性,這些表達方式可以直接影響我們的情感趨向。
關(guān)于這一點,我們可以通過后面要講的 “交叉驗證” 來解決這個問題,這里先按下不表。
當我們知道了前面的幾個坑以后就夠了嗎?
不,你還需要對作者的 “信息來源” 存疑~~
4. 資料來源存疑
作者在論證自己觀點的時候,往往會引用大量的案例、數(shù)據(jù),以及各種權(quán)威,為自己結(jié)論的可信度背書,這個時候我們就要格外關(guān)注他的信息來源。
因為,放馬后炮每個人都會,用結(jié)果找原因,人類文明幾千年,啥樣的案例找不出來,我們在講歸納論證的時候就已經(jīng)說了,對于那些個案以及不具備典型案例的資料,根本就不具備參考價值。
比如讀書無用論:你看到一通新聞報道說清華畢業(yè)的人出來掃馬路了,然后你就相信了,嗯,你看,讀書確實沒用,然后就不讀書了。
不說新聞的真假,即使是真的,清華一百多年的歷史,也就這么一個奇葩,而且出了馬上就成新聞了。
對于信這類信息的人,我只能說“天真的可愛”,呵呵~
還有一些其他的數(shù)據(jù)、以及言論的引用,在閱讀的過程中,尤其要對引用指示詞格外敏感。
例如:“根據(jù)權(quán)威研究、數(shù)據(jù)表明...”
當你看到它們的時候要格外留神,一定要追問他的這個信息是從哪里來的,是那個胡同里的摳腳大漢信口胡謅,道聽途說,還是真的有領(lǐng)域內(nèi)多個權(quán)威專家,通過反復試驗,驗證過的資料。
畢竟,這年頭,吹牛逼大家都會。
5. 交叉驗證
分析閱讀到了一定程度,就已經(jīng)超出一本書的范圍,我們的視角不再是局限于一本書,而是一個主題,我們要參考大量數(shù)據(jù),以及其他權(quán)威人士的觀點,來論證這個作者是否有失偏頗,是否僅僅是一個角度,一家之言。具體操作,我們會在下篇文章詳細聊聊。
似乎感覺“分析閱讀”好麻煩的樣子?
你看到這里可能會說,分析閱讀好麻煩啊,感覺是在做研究一樣,再說也沒有那么多時間和精力啊。
是的,我們說過,分析閱讀針對的是通過檢視閱讀篩選后被認為是“金子”的內(nèi)容,對于那些垃圾我們是不用做這一步的,只有對金子,我們才會投入到這些時間精力。
而且批判性思維是一種能力,就像是古董專家,剛?cè)胄械臅r候,每一件古董你都需要翻閱大量的文獻,反復驗證,但是當你驗的貨到了一定數(shù)量級,你就會自然而然的煉就了一雙慧眼,一掌手,一上眼就能判斷它的成色。
這種能力是一種“通天”的能力,一旦神功大成,你就可以任意縱橫了。而想獲得這種能力,就是在每一次精讀中的高標準分析中練就的,絕無速成可能,越早訓練越受益。
正如前面交叉閱讀提到的,當我們讀書,完全為了目的而服務時,這個時候我們就進入了最高境界的讀書方式,即 “主題閱讀”。在這里你會體驗到,快速成為某一個領(lǐng)域的專家,快速把一個問題鉆研透,一天讀完十幾本書的酸爽和快感~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