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中華文化上下五千年源遠流長,其禮儀文化更是中國人所注重的一項,我們的祖先早在古代就制定了各種禮儀規(guī)范,這些規(guī)范也無時無刻在影響著我們,但老祖宗的話我們還是要聽取的。
除了禮儀,俗語也是最具有代表的一項,看似簡單又朗朗上口的俗語,其實包含著祖先的生活經驗以及美好的愿望,其中內涵的深意則需要我們慢慢琢磨。
在遙遠的古代,思想以及科技都很落后,可智慧的祖先善于從日常生活的小事總結出耐人尋味的人生道理,再傳給后代。就比如這句俗語“四十比三,妻離子散”,要知道,四十是不惑之年,可為何祖先說人在四十歲的時候不能與別人比較三件事,否則會妻離子散、家破人亡,下面就讓我們帶著疑問去探尋這句話背后的含義吧。
01
通常,人在四十歲的時候應該已經有了穩(wěn)定的家庭以及固定的收入,他們也會有自己的朋友圈來滿足日常的交際,但也可能有一小部分人還沒達到人生的這一階段,那只能說他們的人生有點遺憾。
老祖宗則對于這個年紀的人給出了一些忠告,雖然四十是不惑之年,但也免不了一些嫉妒以及攀比心態(tài)的人存在,其實四十歲的人應該可以通過以往的生活得到一些人生感悟,然而性格還是會對其生活有很大影響的。
而俗語“四十比三,妻離子散”中第一不能比的就是個人家庭出身。正所謂:“身體發(fā)膚,受之父母”,父母是賜予我們生命的貴人,孟子曾說道:“惟孝順父母,可以解憂”,可見,盡孝道是我們對父母最好的報答。
每個人的家世不同,然而這是父母給予我們的,無論貧富,都是可以通過后天的努力所改變的,倘若你只注重眼前的貧瘠,對未來的生活失去信心,那么你這輩子都改變了不了所處的家庭環(huán)境。
02
有些人到了40歲開始感嘆世間的不公,羨慕別人優(yōu)越的生活,可明明是自己不努力卻還在抱怨其出生不好。確實有很多人是含著金鑰匙出生的,但這并不是你不努力的借口,或者那些本就出生優(yōu)越的人,還不是要通過努力上進過好屬于自己的人生。
因此,一味地強調或者放大自己的家庭出身的人,根本無心經營自己的生活,還會惹得親戚朋友看不起,久而久之,身邊便沒有一個關愛他的人,最終妻離子散才后悔不已。
而這第二不能比的就是錢財,都說人到了四十歲便開始數(shù)著自己的積蓄,并且還會開通自己的副業(yè)來賺取更多錢財。
俗話說:“君子愛財,取之有道”,這時候,價值觀的重要性就體現(xiàn)出來了,擁有一個正確的價值觀能為其賺錢提供動力,適當?shù)呐时纫材艹蔀楹芎玫闹紕?,可一旦這份攀比越過了一定的界線,其就會發(fā)展成不擇手段地賺取錢財。作為一個四十歲的人,應該能權衡金錢的利害性,要知道只有通過正當渠道謀求的錢財才是合理的,不然則會將自己的前程以及美好的家庭就此斷送。
03
這第三不能比的則是自己家的孩子,都說孩子是一張白紙,其父母的教育決定他的性格以及能力。由于富有的家庭一般都很重視孩子的教育,從他們小時候就開始接觸最好的教育,相比那些窮人家的孩子,對他們來說能吃飽飯就是莫大的滿足,教育根本就談不上了,也有很多明事理的父母,即使家里貧寒,也要砸鍋賣鐵供小孩讀書,只為了其能考上大學走出大山。
可有些父母就喜歡拿自己的孩子與人攀比,所以中國家長對孩子說過最多次的話應該就是“你看看別人家的孩子”,殊不知這短短的一句話可能會對孩子的心理造成多惡劣的印象,甚至會讓孩子形成自卑的性格,其后果可想而知。
由此可見,家長應該多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以及說話態(tài)度,一味地責怪只會物極必反,好好溝通才是對孩子應有的尊重。
結語
四十歲其實是個好年紀,因為其已經經歷過了人生的一些大事,能夠從中感悟到許多人生道理,而老祖宗總結的“三不比”還是很有說服性的。人到了這個年紀,維持好自己的家庭以及過好生活才是最主要的事,倘若遇事只會抱怨或攀比,那這日子豈不是過得太狹隘了,故放寬眼界才是40歲這個年紀應該具備的特質。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