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一般都是帶情緒的,有可能給人帶來溫暖,也有可能帶來無盡的傷害。
1.
我們小時候是不是都有過這樣的經歷,在有人來做客的情況下,往往會被父母叫出來唱歌或者表演。
曾經有個朋友坦言,小時候在家庭聚會被媽媽當中嘲笑“唱歌難聽”。當他試圖和媽媽溝通這件事的時候,媽媽竟然斥責他玻璃心,說他這點小挫折都經受不了,長大以后怎么生存。
好吧,朋友作罷,從此那些類似演講之類需要當眾說話的項目他統(tǒng)統(tǒng)拒絕,逐漸變成一個內向的孩子。而他的媽媽還是一邊言語打擊,一邊懊惱為什么子女那么不自信。
其實,打擊就是打擊,根本不存在什么打擊式教育,無論在孩子成長還是員工成長的歷程。披上合理的外衣,不過就是為自己的不講理行為找一個合理化的借口。
2.
有個同學從小父母離異,她和母親一起生活,母親對她百般苛刻,動不動就罵,而且是無理由地罵。同學痛苦地說,她已經學不會正確地表達感情和需求,因為當她表達感情的時候,得到的從來都是否定的反饋。
更可怕的是,她發(fā)現她總在情不自禁地模仿母親,用母親傷害她的方式去傷害她愛的人。
其實,任何一種心理疾病,追根到底都是童年時的創(chuàng)傷。
如果你的孩子不能堅持自我,那是因為他們小時候你總是在公共場合批評教育他們。
如果你的孩子很容易生氣,那是你給他們的贊揚還不夠,他們只有在行為不當的時候才會得到注意。
如果你的孩子不懂得尊重別人的感受,那是因為你總是命令他們,不在意他們的感受。
如果你的孩子總是神神秘秘,什么都不告訴你,那是因為你總是愛打擊他們
如果你的孩子總是行為粗魯沒有禮貌,那其實是從父母或者一個屋檐下的人那里學來的。
臨床心理學有個概念叫“語言虐待”。很多遭受語言虐待的人一直懷疑自己的痛不欲生是因為太脆弱。其實他們的痛苦是實實在在的,每天都生活在壓抑之中。
珍愛生命,拒絕語言虐待!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