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晉時與陸機兄弟媲美的文學一族是張載、張協(xié)、張亢兄弟三人,當時“二陸”、“三張”并稱。
張載,字孟陽,生卒年不詳,安平(今河北安平)人,其父張收,曾做過蜀郡太守。張載從小就博學愛書,性格淡泊,文學才華出眾。太康(281-290)年間,他到蜀郡(今四川境內(nèi))去探望父親,得到益州刺史張敏的賞識,后又被司隸校尉傅玄看重。傅玄,字休奕,西晉時的政治家、文學家,博學多才,為當時文人之望。傅玄派人將張載接到家中,促膝長談,談了一整天也不覺困倦,大有相見恨晚之意。從此,傅玄就將張載視為人才,到處夸揚,不久張載的大名舉世皆知。朝廷任命他為佐著作郎,專任寫作,不久又提升為肥鄉(xiāng)令,此后仕途一帆風順,歷任著作郎、太子中舍人、樂安相、弘農(nóng)太守、中書侍郎等職。八王之亂起,長沙王司馬義對張載非常器重,請他出任要職。但張載對當時朝政混亂很失望,已無心仕進,就稱病不出,告老歸家,不久就死在家中。
張載擅長文學,文風犀利深辟。他在去蜀郡探望其父時,路過入川的咽喉之地——劍閣,見其地勢險要,一夫當關(guān),萬夫莫開,聯(lián)想到西晉成立前后在此處的爭戰(zhàn),如武侯六出祁山,姜維九伐中原,勞民傷財,徒耗人力,而實際上所依仗的不過是劍閣之險,有恃無恐,便寫下一篇《劍閣銘》,引用歷史上蜀人失敗的教訓,告誡蜀人不要恃險好亂。其文短小精悍,犀利通辟。文中首先承認劍閣“狹過彭、碣,高逾嵩、華”,是極險極峻之地,接下來便列舉從秦國入蜀到武侯伐魏這幾百年間的歷史事實,說明劍閣強固,蜀人常敗,由此告誡蜀人“興實由德,險亦難恃,自古及今,天命不易,憑險作昏,鮮不敗績”。此文一出,世人紛傳,晉武帝司馬炎還派人將其文章刻在劍閣山崖上,以警蜀人,可見其影響。
張載還著有《榷論》一篇,議論宏富,詞章博贍,顯示了其精深的學術(shù)造詣。其文以“夫賢人君子將立天下之功,成天下之名,非遇其時,曷由致之哉”而命意,強調(diào)時勢機遇的重要性。文中縱橫上下,舉伊尹、呂尚、劉邦、劉秀、李廣等人為例,從正反兩面說明“遇時”的重要性。最后推出“故餓夫庸吏,抱關(guān)屠釣之倫,一旦而督卿相之位,建金石之號者;或有懷顏、孟之術(shù),抱伊、管之略,沒世而不齒者,此言有事之世易為功,無為之時難為名也”的結(jié)論。
但張載此文立意并非局限在感嘆時勢造英雄,而是進一步延伸,涉及到對時弊的抨擊;尤其將矛頭指向“人主”。張載指責他們與那些“飾小辨、立小善”、“結(jié)朋黨、聚虛譽”的庸庸之徒沆瀣一氣,把國家正氣損害。文中批評一些士人只是“循常習故,規(guī)行矩步,積階級,累閥閱”,碌碌無為。他說,如果為官不能“匡化輔政,佐時益世”,只會阿世取容、以謀私利,簡直是“沐猴而冠”。這篇文章立意可謂深遠。其文用典豐富,辯駁有力,言之有物,是魏晉時的一篇很有見地的政論。
張載的弟弟張協(xié),字景陽,很小就嶄露頭角,才華出眾,與張載齊名。張協(xié)仕途得意,辟公府掾后一路升至中書侍郎轉(zhuǎn)河間王府內(nèi)史,可謂官高職顯。但張協(xié)生性淡泊,有乃兄之風,為官為政一切從簡,清虛恬退,不務(wù)虛名,不慕榮華。八王之亂起,張協(xié)也學其兄張載的樣子,辭官歸隱。回家后他斷絕與外界的往來,“棄絕人事,屏居草澤,守道不競,以屬詠自娛”(《晉書》卷五十五)。
在這種“自娛”的背景下,張協(xié)作了一篇非常著名的文章《七命》,抒發(fā)了自己的思想郁悶。文中借一位叫“沖漠公子”與,位叫“徇華大夫”的對話,來表達逸游山水、冶性田園的樂趣。全文長達3000余字,文辭富麗絢爛,鋪陳有致。尤其是“徇華大夫”的大段回答,鋪敘了隱士娛琴、泛舟、狩獵、習武、,策馬、酣宴、修身的樂趣,令人神往。一時廣為傳誦。
八王之亂平定后,朝廷欲聘其為黃門侍郎,張協(xié)堅辭不就,終老在家。
張載還有一個弟弟叫張亢,也是一位博學之士,他尤其擅長音樂律令舞蹈,是一位風雅之士。西晉滅亡之后,張亢隨王室東渡,被任命為散騎侍郎。秘書監(jiān)荀菘頗為欣賞張亢,推舉他為佐著作郎,后轉(zhuǎn)烏程令,有《歷贊》一篇傳世。
張載三兄弟都是當時的知名文人學者,都以文學見長,張載文短小有力,張協(xié)文鋪陳華麗,張亢專攻律歷,各有特點。其中張載文學成就最大,號稱一代文宗,兩位弟弟遠不能與之相比。雖然時人有“二陸入洛,三張減價”之評,但無論怎樣說,三張兄弟篤學好文,互相激發(fā),是很有影響的一個文化世家。
主要參考文獻
《晉書),中華書局1997年標點本。
《全上古秦漢三國六朝文》,嚴可均輯,中華書局影印本。
閱讀鏈接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