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子路有聞,未之能行,唯恐有聞。
【白話】
子路聽聞了正道,如果還沒能去踐行,唯恐又聽
聞新的。
【釋詞】
有聞:有聞?dòng)谡?。《論語注疏》認(rèn)為是聽聞了“夫子之道”,甚善。《正義》認(rèn)為是“有聞文章之道也”。
未之能行:就是“未能行之”,沒能去做這個(gè)事。行,實(shí)做、踐行。
唯恐有聞:有聞,即“又聞”。錢穆:“子路曾問:‘聞斯行諸?’蓋子路乃能尊所聞而勇于行。前有所聞,未及行,恐復(fù)有聞,行之不給?!?/p>
【先賢精義】
《論語注疏》曰:此章言子路之志也。子路于夫子之道,前有所聞,未能及行,唯恐后有聞不得并行也。
《論語正義》曰:有聞文章之道也。子路好勇,聞斯行之,其未及行,又恐別有所聞,致前所聞不能并行。
《朱子語類》曰:子路不急于聞,而急于行。今人惟恐不聞,不去行處著功夫。
范氏曰:子路聞善,勇于必行,門人自以為弗及也,故著之。若子路,可謂能用其勇矣。
徐英曰:子路奮厲兼人,聞斯行之,知過必改。內(nèi)可以修身,外足以經(jīng)國。孔門自顏閔二冉而下,罕有及之者矣。
錢穆曰:此見子路之有聞而必行,非真恐復(fù)有聞?!墩撜Z》記孔子弟子行事,惟此一章。蓋子路之勇于行,門人相推莫及,故特記之。曰“惟恐”者,乃代述子路之用心,亦見孔門之善于形容人之賢德矣。
陳祥道曰:君子有三患:未之聞,患不得聞;既聞之,患不得學(xué);既學(xué)之,患不得行。子路勇于必行,其患又過于此。故有聞未行,唯恐有聞,而行之不逮也。孔子于其無宿諾則美之,于其兼人則抑之。美之所以長其善,抑之所以救其失。
程石泉曰:是故古之賢者,聞一善言,無不拳拳服膺之,唯恐躬之不逮也。
《四書反身錄》曰:未行而恐有聞,子路急行之心,真是惟日不足,所以得到升堂地位。吾人平日非無所聞,往往徒聞而未嘗見諸行,即行而未必如是之急,玩愒因循,孤負(fù)時(shí)日,讀至此不覺忸怩。
《荀子》曰:是故知不務(wù)多,務(wù)審其所知。
【附錄】
韓愈曰:勿病無聞,病其曄曄(yè)。昔者子路,唯恐有聞。赫然千載,德譽(yù)愈尊。
《論語后案》曰:韓子引此文解為“文譽(yù)”之聞,義正通。告過則喜,承譽(yù)則恐,此仲子之所以賢也。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