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image109.360doc.cn/DownloadImg/2018/06/2722/136937799_2_2018062710104783.jpeg)
施工現場圖片(江西鳥友提供)
![](http://image109.360doc.cn/DownloadImg/2018/06/2722/136937799_3_20180627101047145.jpeg)
施工現場圖片(江西鳥友提供)
![](http://image109.360doc.cn/DownloadImg/2018/06/2722/136937799_4_20180627101047224.jpeg)
施工現場圖片(江西鳥友提供)
![](http://image109.360doc.cn/DownloadImg/2018/06/2722/136937799_5_20180627101047302.jpeg)
施工現場圖片(江西鳥友提供)
原標題:粉紅椋鳥扎堆育雛,工地停工讓鳥寶寶平安度過新生兒期
新疆晨報訊(文/記者趙梅圖/荒野新疆志愿者團隊、江西鳥友提供)工地計劃鋪路用的碎石堆,被成群的粉紅椋鳥用來生兒育女。近日,新疆一家施工單位在尼勒克縣218國道185路段作業(yè)時遇到這樣一個棘手的問題,為了保護石堆中正處于“新生兒期”的粉紅椋鳥幼仔,施工單位決定暫時停工數日,等幼鳥跟著媽媽飛走,他們再繼續(xù)施工。
6月26日,新疆晨報記者致電這家單位在尼勒克國道218線種羊場到72團項目總工程師姜東軍后了解到,6月中旬左右,他們就發(fā)現附近的石頭上經常站著一群群的長著黑粉色羽毛的鳥兒,“當時我們以為它們在石頭堆玩耍,就沒太留意”,他說,近日,工地準備施工這一路段時,荒野新疆志愿者團隊中的觀鳥愛好者正好在此拍鳥,“他們告訴我們,石頭堆上那些鳥兒正在育雛,它們是粉紅椋鳥,屬于國家保護鳥類”,姜東軍說,他們這才留意,石頭縫里確實有很多鳥巢,鳥巢外面還有很多碎蛋殼,“我們當時就趕緊和上級部門取得聯系,得到指示后,我們當天19時就停止施工了?!彼f。
![](http://image109.360doc.cn/DownloadImg/2018/06/2722/136937799_6_20180627101047364.jpeg)
往年拍攝圖片(荒野新疆志愿者團隊提供)
![](http://pubimage.360doc.com/wz/default.gif)
往年拍攝圖片(荒野新疆志愿者團隊提供)
![](http://pubimage.360doc.com/wz/default.gif)
往年拍攝圖片(荒野新疆志愿者團隊提供)
![](http://pubimage.360doc.com/wz/default.gif)
往年拍攝圖片(荒野新疆志愿者團隊提供)
據姜東軍介紹,由于此前這一路段施工方案已經規(guī)劃好,面對大量鳥在工地育雛的突發(fā)情況,他們又對施工方案進行了重新調整,“工地經過一番商討,決定暫停施工,等雛鳥跟著成鳥飛走,工地再進行施工?!?/p>
日前,施工單位為保護粉紅椋鳥育雛,已在這一路段設立了安全警示牌與保護標識。
另據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tài)與地理研究所研究員馬鳴介紹,粉紅椋鳥是一種遷徙性的候鳥,屬于國家有益的、有重要經濟、有科學研究價值的“三有鳥類”。它們主要來自于歐洲東部和中亞中西部,每年4月至5月,它們從越冬地遷徙到新疆的塔城、伊犁、阿勒泰繁殖,6月底至7月中旬,它們的幼鳥開始相繼出巢,9月至10月,幼鳥跟著成鳥返回越冬地。
粉紅椋鳥是椋鳥家族中有名的“捕蝗能手”,一只粉紅椋鳥一天能捕食蝗蟲120-170只,可以保護兩畝草場避免蝗害,因此,它們還是新疆生物滅蝗主力軍。通過粉紅椋鳥進行生物治蝗,既能減低成本,又可以避免化學藥物對草場的污染,為改善草原生態(tài)環(huán)境提供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