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機核眾大家好,又到了吃了上頓兒沒下頓兒的真女神轉(zhuǎn)生blog文章翻譯的時間,如往常一樣請抱著娛樂的心態(tài)閱讀這篇翻譯文。ゆっくりしていってね!
原文網(wǎng)址:http://megaten4f.jp/topics/185/
塩田信之的真4F與神話世界之旅第三回奎師那與印度神話不斷變化的多神教(原文:もっとも発展を遂げた多神教の姿)多神教文化在日本相當普遍。由于憲法指定“信仰自由”在日本并沒有特定的“國教”,要硬找一個的話神道教應(yīng)該是離那個位置最近的宗教。不僅象征國家的皇室依照神道來運作,天皇本身便是在神道中的至高神“天照大神”的子孫,皇室在某種意義上便是“神道”本身。即便 “國會議員參拜靖國神社” 在國內(nèi)外都備受批評的,這也說明在神道信仰在國家中樞依舊留有扎實的基礎(chǔ)。
好有意境
從民眾的生活層面上來看日本應(yīng)該可以被稱為“佛教國度”。在當今社會即使在市中心在神社或寺廟舉行結(jié)婚儀式也不算是稀事,有人去世的時候在很多場合也會選擇僧人來念經(jīng)舉行“佛教葬禮”。當然現(xiàn)在社會過圣誕節(jié)的時候大多不會意識或慶祝這個節(jié)日的宗教意義,意識到葬禮儀式舉行方式中的佛教符號也越來越少。長期以來“神佛習合”已經(jīng)成為日本社會的常態(tài),佛教和神道因此會互相混淆,進一步模糊兩個宗教的區(qū)別。
不僅在日本是這樣,在國內(nèi)有些時候葬禮是由和尚舉行的
基于每年文部科學省所公開的“宗教統(tǒng)計調(diào)査”,在最新的平成26年版當中信仰神道的人數(shù)約為9100萬人、信仰佛教的約有8700萬人。考慮到接下來的基督教信仰人數(shù)只有大約300萬人,神道系和佛教系的受眾之間可能并沒有多大差別。實際信奉神道或佛教并舉行這兩種宗教儀式的可能并不多,但這兩種宗教已經(jīng)滲透進國民心理亦是不爭的事實。
神道和宗教粗略來講都屬于多神教。雖然以嚴謹?shù)慕嵌瓤吹脑捤鼈儞碛幸簧窠毯投嗌窠痰奶卣?,但在存在至高神的同時又并存其它多個神祗這個層面來看的話,它們相對一神教的概念相比更符合多神教的概念。多神教這一概念被大多是在與一神教作對比的場合被使用,在突出兩者區(qū)別的同時也承認兩者在宗教原理上的相似。即便一神教強調(diào)上帝的至高性絕對性和全能性的同時也承認天使、使徒甚至圣母和圣人這樣分享上帝神性的存在,以此質(zhì)疑這些信仰是否是嚴格意義上的一神教。
“三位一體”也是基督教與伊斯蘭教的主要分歧之一
將視線轉(zhuǎn)移到做為本期主題的印度。印度宗教首要便是印度教?;谌毡就鈩?wù)省的報告,2011年在印度的國家調(diào)查當中印度教信徒占人口的79.8%、伊斯蘭教信徒為14.2%、基督徒為2.3%、錫克教信徒為1.7%、佛教徒為0.7%而耆那教信徒為0.4%。印度教信徒占絕對多數(shù)。
包含毗濕奴和濕婆等在游戲系列中多次出場神祗的多神教印度教在如今印度本土依舊有著廣泛信徒。與希臘神話和北歐及凱爾特神話等代表性的多神教相比,印度教經(jīng)過多年的發(fā)展與進化使得如今的印度教與它最初的形態(tài)相比有著巨大的區(qū)別。
三代中的毗濕奴,圖中文字:看看這神一般的六塊腹?。?/p>
以游戲中的形象為原型的模型,好帥
印度神話的誕生摩亨佐-達羅的遺跡
在公元前30世紀年印度河流域出現(xiàn)初步的都市建筑,但有遺跡證明在這之前新石器時代(公元前70世紀左右)人們已經(jīng)開始從事包含農(nóng)耕或畜牧并以集體生活。同時“印度河文明”遺跡中出現(xiàn)的宗教犧牲以及祭祀和能夠聯(lián)想到后世濕婆信仰的林伽像(男根像)。以及遺跡中出現(xiàn)的陶瓦女神像也可被認為是之后再印度教中有廣泛影響的七母神(指梵天、濕婆、毗濕奴和因陀羅等神祗的妃子)信仰的原型。
相對比較和諧的圖,其實不僅在印度在世界各地都存在這樣的原始信仰
印度河流域在公元前15世紀年左右開始衰退并最終滅亡,這個文明滅亡的謎團至今并沒有完全解開。氣候變化說同為可能學說的是雅利安人入侵說,而證據(jù)證明至少在印度河文明衰退后雅利安人開始在同一地點居住并且信奉印度教的原型“婆羅門教”。雖然并不能確定此時居住在當?shù)氐难爬踩碎_始繼承印度河文明的宗教信仰,但婆羅門教信仰做為濕婆神原型的風暴之神樓陀羅。除此之外這兩個宗教的聯(lián)系同樣可以從雷神因陀羅、火神阿耆尼、水神伐樓那等之后出現(xiàn)在印度教的神祗中看出。
樓陀羅(梵文:?????,Rudra),又譯為魯特羅,印度神話中司風暴、狩獵、死亡和自然界之神
因陀羅,一度是諸神的領(lǐng)袖、雷神和戰(zhàn)神,空界的主宰。天空之城中也有提到因陀羅之雷。
阿耆尼,即火天,是吠陀教及印度教的火神
伐樓拿,又譯婆羅那,古印度神明,于吠陀時期就是天空,雨水及天海之神,他亦是掌管法規(guī)與陰間的神
婆羅門教的圣典是包含梨俱吠陀等文檔的韋陀經(jīng)(或吠陀)。由于名字迷之帥氣所以在許多游戲和漫畫中出現(xiàn),文檔本身充斥著獻于神明的散文詩形式的贊歌、祭祀儀式的作法、祝詞等文書。這組文檔自公元前12世紀年左右開始編纂,在公元前8世紀左右用于解讀吠陀文檔的稱作“奧義書”的輔助型開始被撰寫,并被包含在韋陀經(jīng)中。印度神話也在這個時期初步成型。
之后在由于在公元前2世紀左右開始撰寫的“摩奴法典”進一步提煉出婆羅門教中繁復的法律和神話。在創(chuàng)世神話等出現(xiàn)后離神話的完整組成又近了一步,同時受到來自希臘神話和巴比倫神話影響的想法也沒有錯誤。
第一個想到的就是這個
佛教與印度教的重生,以及奎師那在婆羅門教時代中途“佛教”誕生了。釋迦摩尼即悉達多·喬達摩對婆羅門教的基礎(chǔ)種姓制度(卡斯特制度,現(xiàn)在也稱作瓦爾納制度)產(chǎn)生質(zhì)疑,為了沒有權(quán)利和地位的民眾的救贖而開始實踐佛教。
自佛教開始的公元前5世紀左右至公元7世紀期間,婆羅門教持續(xù)弱化,佛教及耆那教逐漸占有優(yōu)勢。印度境內(nèi)握有強權(quán)的中央集權(quán)王朝帶來的穩(wěn)定時期被認為是幫助形成并延續(xù)這一趨勢。6世紀左右匈人開始入侵,笈多王朝滅亡后一系列小國獨立進入混亂的戰(zhàn)國時代,這段時期開始佛教開始衰退而印度教重新嶄露頭角。《西游記》故事的原型玄奘西天取經(jīng)之旅是在公元629年至645年佛教逐漸衰退的時期發(fā)生。《西游記》便是在旅途記錄《大唐西域記》的基礎(chǔ)上寫成的。
繼承了婆羅門教的印度教被認為是將毗濕奴做為信仰中心的所謂以“新興宗教”的形式開始的。這種想法來自與:即便繼承了摩奴法典和吠陀,印度教同時受到自2世紀后逐漸變得強勢的基督教的影響,因此將毗濕奴視作唯一神。
印度教除了吠陀文獻之外,《摩訶婆羅多》和《羅摩衍那》等敘事詩被當做圣典所重視?!赌υX婆羅多》將古代北印度Bhārata族5位王子參與的民族紛爭當作故事的中心,并在公元前2世紀左右它的原型被寫成。它被視為圣典的主要原因是在后面故事中途插入的《薄伽梵歌》的部分,這部分在之后成為印度教最重要的圣典之一。
五王子與百王子的戰(zhàn)斗
奎師那(又稱做黑天)在《薄伽梵歌》中登場。做為5位王子中的中心人物阿周那王子的戰(zhàn)車的車夫,做為車夫的同時他也向王子教導毗濕奴信仰。
實際上奎師那基于實際人物,奎師那的原型是當時宗教改革的中心人物:新興勢力虔誠派(這邊特指印度教的)的族長。將這個派系的毗濕奴信仰要旨包含總結(jié)的就是《薄伽梵歌》,之后將這部分追加進了《摩訶婆羅多》。
之后虔誠派成為主要實力,在故事中登場的奎師那逐漸被認為是毗濕奴的化身(阿凡達)之一。這就意味著毗濕奴自己變身后告誡別人信仰自己(潛臺詞:這么明顯的安利真的符合您的身份嗎??。@種行為在神話中是常有的事
毗濕奴,也譯為毘紐笯、毘濕紐、維濕奴、維修奴,其他稱號有訶利、幻惑天王、那羅延,佛教稱為那羅延天或遍入天,印度教三相神之一。毗濕奴即是“維護”之神,印度教中被視為眾生的保護之神,其性格溫和,對信仰虔誠的信徒施予恩惠,且?;沓筛鞣N形象拯救危難的世界,印度人大多信仰濕婆和毗濕奴。
新的印度教的教義逐漸增加毗濕奴的能力,通過將不同的英雄以“其實是毗濕奴的化身”為由不斷吸收。包括《羅摩衍那》的主角羅摩王子、獅人那羅希摩、甚至佛陀本人都是毗濕奴的化身之一,從此也能看出吸收佛教的意圖,奎師那及那一派系的人們實際上十分具有野心。印度教內(nèi)部也將婆羅門教時代比毗濕奴更有人氣的濕婆和梵天當做媒介與毗濕奴化為一體,創(chuàng)造出“三神一體”的概念,與基督教“三位一體”同樣被認為想要保持對主神的信仰。
三神一體
這之后濕婆信仰依舊保持著強大的勢力;對濕婆的兒子主宰商業(yè)的象頭神(葛內(nèi)舍)信仰又變強;之后女神信仰又變得廣泛;甚至在印度在伊斯蘭教指派下發(fā)生變化等,印度教內(nèi)的趨勢也隨著時間而變化。這種變化奎師那又是如何看待的呢?考慮到這點在本作中擔任重要角色的奎師那本身的存在感又會變得不同吧。
本作中的奎師那
下回預(yù)告:“神秘思想與惡魔撒旦”
這次比自己想的完成的要快了一些。如果各位有任何問題也可以聯(lián)系我,如果有任何錯誤的話也請各位大神在評論中指出,我也會吸取這些意見下次改正。感謝各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