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也是自家種的,春耕秋收,雪白的棉花在陽光的暴曬下越發(fā)蓬松,媽媽用袋子裝好棉花,用小推車拉到彈棉花的作坊,經(jīng)過脫籽等工序,棉花就變成了柔軟潔白的棉絮。
納鞋底要用材料之二是麻繩。印象中,媽媽好像總是很忙。農(nóng)忙時忙莊稼,農(nóng)閑時織布、搓麻繩、納千層底,縫補衣服襪子……仲夏時節(jié),貪睡的我時而會在睡夢中聽到織布機的聲音,時而會聽到納鞋底的聲音。當我醒來后,媽媽總會拉著我,拿著一大捆集市上買來的麻,走到有習習涼風的家門口,找一塊岸邊的石條坐下來,卷起褲腿,劈開麻絲,開始搓麻繩,媽媽搓出來的麻繩又細又長,結(jié)實耐用。有時我也會有樣學樣,可搓出來的麻線總是一拽就斷。
制作好原料之后,媽媽把褙子按照腳的樣子大小剪好,褙子上面用白布粘上漿糊覆蓋粘牢,制作一個千層底大約需要五六層褙子,每兩層褙子之間也要用漿糊粘牢。
接下來就該納千層底了,媽媽戴上頂針,找來帶銅把手的大針,針上穿好搓好的麻線,于是千層底上出現(xiàn)了一針針一線線、密密麻麻的針腳。我小時候很調(diào)皮,趁媽媽不注意的時候,也會拿起大針,往千層底上扎,可使出了吃奶的勁兒,卻沒有一次扎成功過,還曾因此弄斷了針,這可真是一件費時費力極其考驗耐心力量的手工活兒。
再接下來就該制作鞋幫鞋面了。媽媽準備好褙子,準備好紅的紫的黑的燈草絨布料,先找來紙做的鞋樣子,然后用剪刀在褙子上剪出鞋樣,再用漿糊把做鞋面的燈草絨布料沾到褙子外面,褙子里面也要貼好里子,邊緣處要縫上各種顏色的細細布條加以裝飾。這樣,鞋面就算制作完成了。
最后一步,把做好的鞋幫鞋面和千層底用結(jié)實的麻線縫合在一起,一雙純手工制作的千層底布鞋終于制作完成了。
制作一雙這樣的布鞋所費時間精力之大,所需工序之多,是現(xiàn)在市面上任何一種鞋子所無法比擬的。當時,全家人一年四季所穿的鞋子都要靠媽媽這一雙勤勞的雙手來完成。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實在無法想象,我的媽媽為此付出了多少……
媽媽手巧,兒子出生后,媽媽為他手工縫制了四雙貓頭鞋,所需工序除了上面制作千層底的工序之外,還需要用五顏六色的絲線,在鞋頭上繡出一個個生動形象的貓頭—有眼睛鼻子耳朵胡須的貓頭,做這種鞋最能考量制作者的專業(yè)水準了,媽媽制作的貓頭鞋保暖舒適,貓頭的形象可愛乖巧,幼小的兒子穿在腳上,被無數(shù)人羨慕。媽媽做的貓頭鞋更是現(xiàn)在市面上賣的幼童棉鞋所不能比擬的。
最近二十年,流行起了皮鞋、皮靴、豆豆鞋、面包鞋,有高跟的,有低跟的,材質(zhì)也多樣,羊皮的、牛皮的、也有鞋里面有羊毛保暖的。價格昂貴、樣式新穎,可我越發(fā)懷念小時候媽媽親手縫制的千層底棉鞋。
暖暖棉花情,悠悠相思意!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