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世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更沒有無緣無故的“火”。
剛剛過去的端午節(jié),河南老家火了一把。
在其他衛(wèi)視,競相邀請流量明星蹦蹦跶跶,文化名人老生常談時,河南衛(wèi)視的端午晚會,火出了圈。
除了朋友圈里的瘋傳,各大社交媒體上,也都是“河南衛(wèi)視殺瘋了”的熱搜。
沒有明星,沒有說教,沒有套路。
有的只是美輪美奐的文化重現(xiàn),和誠意滿滿的端午致敬。
開場舞,是一折讓人驚艷到窒息的國風舞蹈。
女演員化身曹植筆下的洛神,表演了一出如夢如幻又甚是應景的《洛神水賦》。
有多驚艷?
來來來,點開視頻看看??
翩若驚鴻,婉若游龍。
榮曜秋菊,華茂春松。
肩若削成,腰如約素。
丹唇外朗,皓齒內(nèi)鮮。
皎若太陽升朝霞,灼若芙蕖出淥波。
有文化的人看了,直呼:
“華容婀娜,令我忘餐?!?/strong>
讀書少的人看了,直拍大腿:
“唉呀媽呀,太特么美了吧!”
更要命的是,除了洛神水下飛天舞,這場端午晚會上,河南衛(wèi)視推出的極具陽剛之美的《龍舟祭》,千帆競渡,百舸爭流。
中華男兒剛勁有力的魂魄,和百折不撓之精神,躍然屏幕,讓人振奮。
大氣磅礴的《蘭陵王入陣曲》,在失傳1400多年后,被中原兒女再次搬上舞臺,利用現(xiàn)代科技,傳承隋唐古樂。
歷史與未來,文化與傳承,故鄉(xiāng)和思念,盡在樂曲中:
我有所念人,隔在遠遠鄉(xiāng)。
我有所感事,結(jié)在深深腸。
鄉(xiāng)遠去不得,無日不瞻望。
腸深解不得,無夕不思量。
此曲,此樂,此作,此愛,此情,此美。
讓人過目不忘,也讓人看見一個不一樣的河南:
華夏中原,不僅是中華文明的發(fā)祥地,還是文化復興的發(fā)揚地。
端午奇妙游,已不是我大河南,利用現(xiàn)代科技,致敬中華文明,而爆火出圈的第一次。
今年河南春晚上的《唐宮夜宴》,再現(xiàn)大唐之美,讓觀眾跟隨一群俏皮靈動的大唐宮女,夢回大唐。
今年的元宵晚會上,河南衛(wèi)視又以歌舞《芙蓉池》,把唐代少女帶到洛陽元宵夜,展現(xiàn)了盛唐灼灼繁華和燦燦輝煌。
清明節(jié)時,河南衛(wèi)視以極其清新素雅的畫卷,展現(xiàn)了一群風度翩翩、玉樹臨風的《紙扇書生》,采風嵩陽書院、老君山等一眾河南景點。
面容俊秀的書生,舞文弄墨,品茶寫詩,瀟灑起舞,揮扇迎春,讓人在清新雅致的賞析中,內(nèi)心清寧,祭奠先賢……
更難得的是,所有致敬傳統(tǒng)節(jié)目中,從舞臺背景,到妝容服飾,從樂器道具,到字畫詩詞,皆忠誠于歷史,又感恩于當下。
怪不得網(wǎng)友驚呼:
老家河南,果然名不虛傳。
太贊!這才是文化自信。
建議河南衛(wèi)視開班,給各大衛(wèi)視好好上一課。
誰說娛樂和流量為王,誰說文化和厚重沒有市場,一次又一次出圈的河南說:
俺們河南人,認真起來,真是不一般!
作為在文章中,不止一次暴露自己是河南人的作者,我今天寫這篇文,當然不僅僅是為了喊出那句:“我驕傲!”
而是為了和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求生的人們,分享我們河南用毅力和定力,帶給這個時代的思考和啟示——
河南火起來,靠的不是明星,不是流量,而是群力群智,普通百姓。
還有,向歷史致敬的謙卑,為后人播種的使命。
這樣的“火”,火得厚重,火得靠譜,火得有內(nèi)涵,火得令人敬佩。
真正的好東西,一定是遠離浮夸和淺薄,經(jīng)受得住時光和口碑檢閱的。
不管任何領(lǐng)域的任何作品,皆如此。
如今的社會,是一個“江山代有網(wǎng)紅出,各領(lǐng)風騷三五天”的時代。
但真正紅起來,且一直紅下去的,一定是“有料”的作品。
有料,有貨,有東西,有沉實的修行,有豐盈的靈魂,有遠古的回響,有今朝的光芒,有未來的銘記。
不管是集體還是個人,皆如此。
你的目光有多深邃,你的積累有多厚重,你對真相洞察得有多深,對萬物體察得有多真,你的未來就有多可期。
因為,你表達的,始終是你自己的厚度和深度。
《洛神水賦》炸出圈后,飾演洛神的演員何灝浩,也火了。
何灝浩并非專業(yè)舞蹈演員出身,她現(xiàn)在的職業(yè)是一名“美人魚運動教練”。
在此之前,她是花樣游泳運動員,曾代表廣州隊屢獲全國青年少花樣游泳競標賽團體冠軍。
出名之前,何灝浩在體校學了10年。
5年前,她突發(fā)奇想,開始練習水下舞蹈。
水下舞蹈,對舞者的要求,極其高。
不僅要保持在水中的穩(wěn)定性,動作銜接的流暢性,眼睛在水中睜開的適應性,還要反復練習憋氣的時長……
這些在旁人看來,毫無意義的事情,何灝浩日復一日地練習了多年。
直到今天,她以一支飛天舞,驚艷了很多人。
就連外交部,都在推特上轉(zhuǎn)發(fā)了《洛神水賦》,讓這支神舞,炸到了國外。
何灝浩開心地轉(zhuǎn)發(fā):“媽媽,外交部轉(zhuǎn)發(fā)了我的作品!”
《洛神水賦》不足2分鐘的舞蹈,何灝浩練了很多天。
真正的拍攝,從6月3日開始,連拍了3天,在水下待了26個小時,每次下水只能堅持50秒,然后再上來換氣。
僅僅換氣,就換了200多次。
拍完后,她身上多處被魚線勒傷,腿部都是淤青,眼睛被水刺激到眼結(jié)膜出血。
接受采訪時,何灝浩說了這么一句話:
“沒有捷徑可走,只能熟能生巧?!?/strong>
我特別喜歡這句話,因為它道出了優(yōu)秀者的特質(zhì):
哪有什么一鳴驚人,不過總是像個傻子一樣,日日錘煉,默默無聞。
然后某年某月某日,一不小心,驚艷了眾人。
從河南衛(wèi)視火出圈,到人魚公主何灝浩被人關(guān)注,都是同樣的道理。
沒有什么是容易的。
那些一路堅持下來的人,不忘初心的人,不停趕路的人,披荊斬棘的人,最終成了被記住的人。
他們不是幸運,他們只是足夠努力。
我對河南衛(wèi)視最深的印象,源自《梨園春》。
我的父母、公婆和家族里上了年紀的人,沒有人不愛看《梨園春》。
早些年,電腦和手機沒有今天這么普及,網(wǎng)劇還沒有今天這么茂盛,父母們每逢周末就霸占著電視看《梨園春》,這讓我們這些想追劇的年輕人,心里很反感。
如今,我明白了,《梨園春》為什么會成功。
《梨園春》辦了這么多年,長盛不衰。
受眾主要是熱愛戲曲的中老年人。
來打擂臺賽的,從原來河南省內(nèi)選手,慢慢變成來自全國各地,甚至五湖四海的選手。
節(jié)目火起來了,贊助商也排著隊送錢。
文化傳播和經(jīng)濟效益,都有了。
這是一個品牌節(jié)目的良性循環(huán)。
我個人覺得,河南衛(wèi)視這兩年,拋棄其他衛(wèi)視邀請明星搞綜藝的浮躁和浮夸,這么執(zhí)著于挖掘傳統(tǒng)文化,這么熱衷于打造草根明星,某種程度上,開了先河的《梨園春》功不可沒,《梨園春》在堅守創(chuàng)新中成了現(xiàn)象級的文化傳播樣本:
越是特色的,越是有價值的。
越是傳統(tǒng)的,越是有未來的。
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
這在抄襲和模仿成風的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是一種出其不意的打法:
不要做別人,別人都有人做了。
做好你自己,你才能變得更好。
不輕易被同化,才能寫出屬于自己的神話。
這兩天,伴隨《洛神水賦》越來越火,很多人也開始剖析河南衛(wèi)視諸多節(jié)目背后的深意。
比如,中原大地是漢唐文化的發(fā)源地,河南衛(wèi)視費盡周折,截取漢唐文化的一個個側(cè)面,運用現(xiàn)代科技的聲光電水,向傳統(tǒng)和母體致敬。
這不僅引發(fā)了國人對歷史的關(guān)注,而且讓那些不顧歷史事實,申遺“端午”,號稱“漢服”發(fā)源于他們國家的異國,睜大眼睛看看:
這個解釋,當然是善意的。
但我個人更愿意相信的是,作為農(nóng)耕文明源遠流長,至今背著沉重人口包袱,和發(fā)展困境的河南人,在于家于國的感情表達上,向來是含蓄而真誠的。
舉個例子。
今年元宵晚會上,河南衛(wèi)視有個節(jié)目叫《五世請纓》。
四位裝束一模一樣的佘太君,在臺上高唱:
少年人盼的是立功邊境,年老人我喜的是一門忠貞!
不會看的,看個熱鬧。
會看的,看的是門道。
這個節(jié)目,其實是河南人用自己的方式,在向中印邊境沖突中犧牲的四位烈士(其中兩位是河南人),緬懷,致敬。
四位佘太君,四個母親,四個家庭,四個孩子。
一樣的忠勇,一樣的赤誠,代代相傳的父母教誨和家國之情。
沒有說“我愛你,中國”。
也沒有唱“我和我的祖國”。
而是用身穿戲服的四個母親,通過戲文來表達什么是赤子之心,什么是忠勇之情,什么是大義之舉。
這兩年,因為新冠肺炎的蔓延,和各種力量的博弈,國人在一場場沖撞中,對中國,對中華民族,有了前所未有的歸屬感和認同感。
但,愛國,不僅僅是一句口號,一份熱血,一腔魯莽。
它本質(zhì)上,是平凡日子里,每個平凡人的做人和做事。
做人,就是好好做人,做良人,做善者。
做事,就是用心做事,做小事,成大事。
感謝河南老鄉(xiāng),再次用樸素而深沉的做派,讓我們明白:
每一個平凡人站立的地方,就是中國。
每一件平常事蘊含的意義,都很重要。
我是娜姐。
今天,關(guān)于河南老家的分享,就到這里啦。
愿河南更好,愿中國更好,更愿我的朋友們更好。
我們好,故鄉(xiāng)才好,國家才好。
喜歡今天的文章,也愿你們點個【贊】+【在看】,【分享】出去,和更多人一起討論。
本 期 薦 讀
本文作者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