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日晚上8:00
《演講的邏輯》作者、
CCTV節(jié)目演講撰稿人五頓
分享《愛上好好說話,拓展溝通的邊界》
點擊下方預約按鈕,預約直播
聽過一句話:
“丈夫的態(tài)度決定了婚姻的上限,而婆媳關系決定了婚姻的下限?!?/p>
可見,婆媳關系對婚姻的影響有多大。
研究數據也表明,在我國的離婚家庭中,47%的夫妻離異,都是由于婆媳不和造成的。
然而,現實生活中,仍不乏一些在婆家“吃得開”的女人。
這些女人,都是什么樣的呢?
婆媳相處時,不知你是否有過這樣的感受:
有些事情,表面上看似乎你忍忍就過去了,但你的內心卻一直耿耿于懷,每次想起,都會覺得委屈、難受。
當你困在負面情緒中時,再小的事情都會被你無限地放大,從而一次次讓你陷入痛苦之中。
這,就是我們常說的情緒內耗。
要想減少這種內耗,最關鍵的是你要懂得把該說的事情,及時地表達出來。
姚晨的婆婆去世時,姚晨曾在微博發(fā)過這樣一段文字:
我們不只是婆媳,更是人生摯友…… 尊敬的丁浪女士,我親愛的媽媽,很榮幸這一生能與您成為家人。
字里行間,滿滿都是對婆婆的感恩和懷念,這樣的婆媳關系,令人羨慕。
其實,姚晨與婆婆也并非一直和和睦睦,剛開始時,她們也曾有過一些摩擦。
婆婆看不慣姚晨在家時,常常早晨起床后不洗漱不化妝,就只顧著刷微博的做法;氣惱她總是把曹郁使喚得團團轉。
然而,面對婆婆的不滿,姚晨并沒有生氣,而是找了一個機會,笑著對婆婆說:
“媽,您以后別把我當什么明星,我就是一個有缺點,有喜怒哀樂的普通女人……”
聽完姚晨的話,婆婆開始反省自己,也意識到了不應該拿自己的標準去要求兒媳。
其實,人與人相處,很多事情,只要說開了,就什么都解決了。
生活不是用來妥協的,好的婆媳關系,也不是忍出來的。
有事說事、有理說理,憋屈、強忍的結果,不但解決不了任何問題,反而還會把矛盾激化。
很多時候,與其委曲求全,倒不如大大方方地、心平氣和地說明真實情況。
把話說明白了,心就寬敞了,日子也就舒坦了。
常常聽人講,界限感,是一個家庭關系和諧的基礎。
沒有界限,人與人之間就失去了保護層。
心理學專家曾奇峰就說過一個很貼切的比喻:
懸崖的邊界很清楚,所以我們不會靠得太近;但是水的邊界比較模糊,所以經常會淹死人。
生活中,很多婆媳矛盾的產生,往往都是由于邊界的缺失。
知乎上一位網友吐槽自己的婆婆沒有邊界感。
婆婆照顧她坐月子時,半夜總是悄悄推開門進她的房間,看看小孩有沒有醒、冷不冷、要不要換尿布之類的,還會時不時地摸小孩的額頭,經常把她嚇到;
她給小孩喂奶時,婆婆也會在旁邊守著,甚至有的時候還會直接上手扯她的乳頭,說乳頭拉長了,孩子才好吃奶。
這讓她很尷尬,也很無語,覺得婆婆不尊重她,但她又不知道該如何讓婆婆明白邊界感。
類似網友這樣的情況,很多人都經歷過。
但邊界這種東西,比較抽象,而且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劃分,你不說清楚,別人也猜不出來。
太遠,你可能覺得生分;太近,你又覺得冒犯。
婆媳之間,所有的尊重和理解,都是建立在底線之上的。
只有清楚地亮出自己的底線,明確自己的邊界,然后用溫和的方式準確地傳達給對方。
這樣對方才明白:你能接受什么,不能接受什么。
有了底線,有了邊界,彼此之間,才能更好地呼吸和成長。
保持一碗湯的距離,不遠不近,即便做不到相親相愛,也能做到相敬如賓。
如此,也才能有機會不斷去追求幸福的上限。
有人說:
“世上任何關系都是對立統(tǒng)一的,但在婆媳關系上,'統(tǒng)一’常常被虛化,剩下的似乎只有對立?!?/p>
在這個婆媳關系逐漸妖魔化的時代,如果一個女人沒有過濾能力,就很容易帶著對婆媳關系的固有偏見走入婚姻。
記得朋友小蘇剛嫁到婆家時,她總覺得婆婆像是帶上了放大鏡,無時不刻都在挑她的毛病。
比如她做飯時,婆婆常常在旁邊指手畫腳,她覺得剛剛好的飯菜,卻被婆婆嫌棄不好吃。
小蘇認為婆婆就是在故意針對她,直到有一次,小蘇在網上看到一篇文章:
文中講到的兒媳,因為心疼婆婆腸胃不好,所以每餐都會很用心地給婆婆煮粥吃。
小蘇感觸很深,想到自己平時總是按照自己的口味做飯,絲毫沒有考慮到婆婆年紀大了,牙口不好。
她很自責,仔細想想,婆婆除了愛挑她毛病之外,其他方面對她都很好。
比如:每次節(jié)假日回老家,婆婆總是把房間收拾得干干凈凈,而且還囑咐公公去買她愛吃的早餐;
回娘家時,婆婆也總是塞一堆好吃的讓她帶回去。
這一樁樁一件件,小蘇發(fā)現,婆婆其實是一個很樸實的老人。
自那之后,小蘇每次做飯都盡可能按照婆婆的口味調整,同時也慢慢學會了如何哄婆婆開心,婆媳相處也越來越融洽。
正所謂,金無足赤,人無完人。
婆媳之間,生活習慣、思維方式等本就存在一定的差異性,沒有人能做到盡善盡美,彼此之間也不可能做到完全的合拍。
我們不妨試著用一顆善良的心去看待一切,打破對婆媳關系的固有偏見,學會換位思考,多多體諒對方的難處。
當角度不一樣時,或許,我們就會發(fā)現,婆媳關系也可以變得很美好。
看過一句話:
“一個女人,你永遠不知道生活前方等待你的是什么,永遠都要記住一點,能養(yǎng)活自己至關重要。”
因此,對于一個女人來說,不管你能不能賺大錢、成大事,最起碼要有一技之長,你能夠養(yǎng)得起自己。
如果依靠男人、依靠婆家存活,注定會活得很艱難。
曾看過一檔節(jié)目,里面的一位二胎媽媽說自己生了孩子以后,選擇當全職媽媽。
但是她的婆婆卻為此非常不樂意,很不留情面地對她說,生完孩子就要出去工作,他們家不養(yǎng)蛀蟲。
她特別傷心,婆媳關系也因此長時間處在一個很不好的狀態(tài)。
作為評委的張凱麗耐心地對她說:
“你是要出來工作,不然的話,確實是有問題的。當你真正走出來的時候,婆婆才會看得起你。”
這個社會對女人始終是不公平的,對于女人的要求和標準,也在不斷地拔高。
如果你沒有經濟來源,不管你為家庭付出多少,你都會被無情地定義為“沒價值”。
當婆家拿這樣的說辭壓在你身上時,手心向上的你是沒辦法昂首挺胸去反抗的。
只有經濟獨立,你才能擁有話語權,才有資格去談人格獨立。
很殘酷,但這就是現實,不是媒體的幾句發(fā)聲,別人就能理解你。
幸福是靠自己去創(chuàng)造的,從來都不是靠他人給予的。
所以,無論如何,都不要依附別人而活。
將自己視為一個獨立的個體,努力讓自己活得體面一點。
如果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要回歸家庭,要暫時放棄自己的事業(yè),你也不能放棄自我成長。
即使再忙,也要擠出時間給自己充電,提升自己的技能。
唯有如此,當風雨來臨時,你才有底氣和勇氣面對一切。
特別喜歡一句話:
“你有多優(yōu)秀,婚姻就有多幸福!”
婆家,不是婚姻的戰(zhàn)場,婆媳相處,也不是一場你死我活的戰(zhàn)爭。
無論如何,都不要讓彼此站在對立面,最后斗得兩敗俱傷。
你可以把它當成一場正和博弈,彼此之間,以互利為基礎,達到一種共贏的狀態(tài)。
婚姻的修行之路是漫長的,婆媳相處更是一門大學問,要共贏,就需要智慧和能力。
文末點個【在看】,想讓自己在婆家“吃得開”,那就用心修行,努力提高自己、完善自己吧!
作者 | 餅子,筆墨紙硯,柴米油鹽,一手文字,一手生活。
主播 | 亞楠,電臺主播。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