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可怕的窮人思維,叫甘于“平淡”,它會讓你注定平庸“至死”!這也可以說是一條窮人定律。
甘于平淡并非不好,但并不適合窮人,真正的甘于平淡應該是經(jīng)歷世事繁華后的境界提升,而不是窮人口中的自我安慰。做任何一件事,只要有一個目標,加上自己的努力,一定能獲得最后的成功。成為富人以及獲取成功的道理也是一樣,窮人如果甘于平淡,沒有想要成為富人、獲取成功的強烈念頭,就注定平庸,會窮上一輩子。
來看一個廣為流傳的故事:夏日里,一個樵夫悠閑地躺在大樹底下乘涼。一位富翁走過來,問:“年輕人,你為什么不勤奮一點多打些柴呢?”樵夫問“我打柴做什么?”富翁說:“多打柴就可以多賣錢,然后,你就可以用這些錢,蓋房子、娶媳婦、養(yǎng)孩子。”樵夫問:“然后呢?”富翁說:“然后,你就可以躺在大樹底下乘涼了?!遍苑蚶湫χf:“我現(xiàn)在不是躺在大樹底下悠閑地乘涼么!”
這個故事受到眾多窮人的歡迎,因為它體現(xiàn)了窮人安于窮窘、不思進取的消極觀點。許多人認為,這是道家清靜無為的思想,傳自大圣人老子。事實上,老子從來沒有鼓勵人們安于貧窮,他提倡順其自然。一個人因為貧窮而衣食不足,因為貧窮娶不到老婆,當然應該去勤力勞作,獲得滿足需要的東西,這才是順其自然。
窮人為什么甘于平淡,或者說直接點,是甘于貧窮?一方面,他們不相信憑自身努力能改變現(xiàn)狀,對未來消極、絕望;另一方面,他們認為,“人生一世,享樂二字”,少做事也是享樂的一種。但他們不知道,真正的快樂是忙碌中充實的快樂,躺在那兒胡思亂想,想得到的東西總是比能得到的東西多,如何能快樂?真正的享受是功成名就后悠閑的享受,做一天吃一天,連未來的生活都沒有著落,這樣的甘于平淡,又能享受什么?
因此,窮人想成為富人,一個前提是要有“饑餓精神”。所謂饑餓精神,是指每天為三餐煩惱,深深地體會到貧窮的滋味不好受,轉而有強烈的賺錢欲望。在這種情形下,你極可能會想出絕妙的賺錢的方法,因而躋身于富人階層。
換句話說:越貧窮的窮人,越不能甘于平淡,至少,在成為富人之前,你不能甘于平淡。比如,有一個年輕人,他是在窮困的環(huán)境下長大的,這種環(huán)境使他從小就憧憬著將來能過舒適的生活。因此,“只要時機到來,絕不放棄”的想法,經(jīng)常存在他心中,就像一粒等待春天的種子。后來,這粒種子果真發(fā)了芽,讓他進入了富人的世界。
很多窮人都抱怨:“貧窮使人做不了任何事。”其實,這種想法是錯誤的。因為愈窮困的人,愈有賺錢的智慧,同時,成功的機會也較大。反倒是生長在富裕環(huán)境中的人,往往不會有特別強的賺錢欲望,也不會有成為大富豪的念頭。
心理學家摩菲博土認為:“當我們期望在自己的潛意識中獲得財富及成功時,便會反復背誦財富與成功的字眼?!背Q缘溃骸叭烁F志短”,有些窮人只要遇到了困難,就會感到不快或憂心忡忡,無法往好處想,而把事情弄得一團糟。另外他人的財富或成功,也會導致自己的嫉妒或羨慕,因而感到悶悶不樂。有些窮人索性大嘆時運不濟,將一切的責任推諉他人。然而,正如我們所知,潛意識告訴我們:如果你自己真的想要成為富人,就沒有任何人能阻攔你,而如果你甘于平淡,對改變現(xiàn)狀沒有任何的想法,那就注定會做一個平庸一輩子的窮人。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