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波曾在著作中寫過一句非常真實的話:
'當人年輕的時候,會覺得世界上到處都是人,別人的事情就是自己的事情。一旦到了中年,才會明白除了家人以外,已經一無所有了。'
然而對于一些已經步入暮年的老人而言,最悲涼的大概就是:
明明不是孤家寡人,卻不得不獨自守護冰冷的家;操勞了大半輩子,終于將孩子撫養(yǎng)成人,卻在生病躺在床上時,常??床坏絻号纳碛?;家人就在身邊,卻依然感到無依無靠。
人到老年才漸漸明白:
來到這個世界上,沒有錢、車、房并不可怕。
可怕的是付出了半輩子的心血,最終養(yǎng)大的孩子卻不如素不相識的陌生人。
近期,我看到了一個在網絡上廣為傳播的真實故事:
有網友在醫(yī)院上班時,接待了一位88歲的老人。
老人拄著拐杖,步履蹣跚,說著不流利的普通話,努力想要表達清楚自己的需求。
大家聽了三遍才聽懂老人說的話:“在家里摔倒了,手上劃了一個大口子,想打破傷風?!?/p>
但是由于老人身上的傷口很嚴重,她獨自一人,只能簡單處理傷口,然后把老人送往大醫(yī)院治療。
值班醫(yī)生和老人溝通想了解情況,但是她什么也聽不見也說不清楚,只能記得兒子的電話號碼。
醫(yī)院主任只好給她兒子打電話,希望他能來醫(yī)院照顧母親。
然而,電話那頭的兒子表示馬上就會過來,但是兩個小時過去了,他還是沒有出現,并且電話再也沒有人接聽。
大家只能安慰老人:“再等一等,你兒子很快就會到了。”
老人無奈地說:“我兒子?他不會來的,我在出門的時候告訴他我受傷了,要去醫(yī)院,他就坐在床上,一動也不動。”
“他就坐在床上,一動也不動?!边@短短的九個字,老人平靜地說完后,場上的人都陷入了沉默。
接著,老人拿出紙巾擦了擦眼淚,她的身影瘦弱,從下午五點一直等到晚上七點。
直到網友下班,她也沒有等到她的兒子。
那個夜晚,仿佛是最漫長的黑夜;那位老人,已經變成了最孤獨的守望者。
為人父母,無論經歷多少風風雨雨,也沒有培養(yǎng)出一個“白眼狼”帶來的風雨更讓自己心痛。
在《時間都去哪兒了》中有一句歌詞讓很多人感動落淚:
'生兒養(yǎng)女一輩子,滿腦子都是孩子哭了笑了;柴米油鹽半輩子,轉眼就只剩下滿臉的皺紋了。'
人世間,有太多的父母,為了孩子的幸福,即便吃盡苦楚也不會抱怨,即使付出全部也甘之如飴。
但人性往往是無法估測的,對一個家庭來說,最悲哀的就是養(yǎng)出了不懂感恩的子女。
在熱播劇《安家》中,就有這樣一個故事:
老嚴夫婦為了供兒子上學,從農村跑到上海開了一家包子鋪,辛勤勞作,每天辛辛苦苦地賣包子,終于攢了三百多萬。
兒子畢業(yè)后,計劃和女友結婚,便向父母提出要用這三百萬買房。
老嚴和老伴商量后決定,只要兒子以后的日子過得好,這三百萬花出去也是值得的,于是滿心歡喜為兒子在上海安了一個家。
沒過多久,新房裝修好了,老嚴夫婦打包好行李,騎著三輪車興沖沖地搬去新家和兒子團聚。
沒想到,他們的親家母已經先他們一步搬進了新房,并且連門都不讓老兩口進門。
面對這種情景,兒子只是冷冷地說:“你們先回去吧?!?/p>
最后,無處可去的老嚴夫婦,只能帶著大包小包回到簡陋而狹小的包子鋪過暫時的生活。
這些事情實際上是一種正在蔓延的“新型不孝行為”:
孩子們受過良好教育,明明有能力,卻不斷地依賴年邁的父母生活。
而父母為了孩子付出了大半輩子的心血,還總是向別人炫耀孩子的成就,卻沒有想到最后自己卻無所依靠。
孩子理所當然地享受著來自父母的付出,而父母卻流下眼淚看著孩子冷漠地旁觀。
孩子對于“孝順”這個詞一無所知,父母的余生只剩下無盡的等待。
作家高爾基有一句非常深刻的話:
'一個老年人的死亡,等于傾倒了一座博物館。'
這座博物館里,收藏著一個人的一生,也存放著他一輩子最珍貴的回憶,與家人與親情有關。
但是這個世界上最殘酷的事情大概是:一座“博物館”倒塌了,卻沒有人關注。
前段時間,湖南的一個千萬富翁羅某忠在精神病院上吊自殺的消息引起了廣泛討論。
羅某忠小時候家境并不好,后來通過拆遷款作為創(chuàng)業(yè)資金,做沙石生意、開長途大巴、開汽車修理廠,艱苦奮斗多年才積累了千萬的財富。
62歲的他,育有一子一女,他們已經組建了自己的小家庭。
幾年前開始,孩子們經常來問他要錢,兒子要40萬,女兒要88萬。
但是自從他將財產過戶給孩子們之后,他們的態(tài)度發(fā)生了巨大變化,不僅對他置之不理,還時不時向他要孫子孫女的生活費。
眼看著自己越來越老,身體也不太好,羅某忠只好叫來孩子們,希望他們能承擔自己的養(yǎng)老問題。
然而,溝通根本沒有效果,孩子們仍然無視他的請求。他一怒之下要求孩子們歸還之前借給他們的錢,但是遭到了他們的強烈拒絕。
過了幾天,羅某忠再次去找兒子商量未解決的問題,期間發(fā)生了激烈的爭吵,他怒火中燒,打砸了兒子的家。
原本只是家庭矛盾,卻讓人們出乎意料的是,兒子心懷怨恨報了警,并以父親有精神病為由將羅某忠送進了精神病院。
隨后羅某忠多次解釋,聲稱自己沒有病,但是沒有辦法,他寫了一封'申訴信'向外界求助,表示自己現在活著如同地獄一般,無法忍受。
8月23日,絕望到極致的羅某忠在醫(yī)院的廁所里結束了自己的生命,也結束了和孩子們之間的矛盾。
冷漠自私的孩子們,無助孤獨的父親,構成了一個冰冷的家庭,將親情變成了塵封的回憶。
看完這個新聞,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話:
人到晚年,最殘酷的莫過于,終于明白子女的孝心是有前提的。
如果能夠為他們提供價值,無論是金錢上的幫助還是生活上的支持,我們也能偶爾看到那些難以找到的孝順。
如果不能,所謂的'養(yǎng)兒防老'就會成為一場笑話。
在電視節(jié)目《巔峰問答》中,金星提到了一個觀點:
現在人們快要失去了三個重要屬性:血緣、地緣和社緣。
孩子和父母之間越來越疏遠,很多老年人為了孩子搬到另一個城市,待在一個陌生的地方,地緣關系逐漸消失。
當你退休后,與外界的社交越來越少,社緣也會逐漸消失。
因此,老年人在這個階段會特別孤獨,這種孤獨可能會伴隨他們的余生,直到他們離世。
我們都知道人情到最后,主要依賴良心。
深思熟慮后,或許父母子女的關系,最終還是取決于良心。無論如何,也請不要對父母太苛求,永遠不要讓家庭只剩下漫長無期的等待。
無論走得多遠,都不能忘記自己的根在哪里,更不能丟掉自己的良心。
請不要讓孝順成為利益交換的籌碼,更不要讓世界上最疼愛你的人感到心寒。
生命是一個輪回,孩子們終將成為父母,也總會有老去的那一天。
不要等到中年之后才認識到父母的恩情,不要等到遺憾難以彌補才想起回頭看。
在這個世上,所有的福禍都有因果,所有的家庭關系也都是如此。
你付出的孝道,將在某一天一點一滴回到你自己身上。
白巖松曾說過一句殘酷又現實的話:
我們注定是孝順父母的最后一代,也是被兒女拋棄的第一代。趁現在我們的身體還能自如,還能自己做主,就趕緊為未來做好準備,提前給自己的晚年預留一份尊嚴。
如何過好晚年生活,體面地老去,對每個人來說都是一個不可忽視的考驗。
盡管常言道:'誰的晚年都是一場血雨腥風',但只要提前做好規(guī)劃,未雨綢繆,為自己準備好養(yǎng)老的資本,也依然可以安然度過晚年。
與其一味依賴子女和他人,讓生活充滿不確定性,不如在黃金時期,養(yǎng)好自己的身心健康。只要為自己撐起一把傘,雨水也不會淋濕你。
當我們步入老年,首先要為自己留下三條出路,有底氣應對未知的風險:
兜里有錢:你有多少積蓄,你的人生就有多少后路,你的余生就能避免多少風險。當風雨來臨時,只要有自己的屋檐,你就不會害怕意外。
身體健康:多運動,保持規(guī)律的作息時間,保持均衡的飲食,定期體檢,身體健康是幸福晚年的前提。
心無牽掛:不要為未發(fā)生的事情擔憂,也不要為已經過去的事情耿耿于懷。調整好自己的心態(tài),掌控好自己的情緒,放下無意義的煩惱,積極樂觀地面對每一天。
其次,無論年齡多大,都要做好以下三件事情,照顧好當下的生活:
培養(yǎng)興趣愛好:當一個人忙碌起來,日子就會過得充實。找到自己感興趣的事情,練字、畫畫、爬山、養(yǎng)花種草、跳廣場舞等等都可以成為前行的動力。
豐富自己的知識:多讀書,多學習,豐富自己的內心世界。年齡不是限制,但也要謹慎,警惕各種騙局,保護好自己的財富。
學會享受生活:在變老的路上,少一點抱怨,多一點笑容。看清生活的真相后,仍然要熱愛生活。
最后,盡力處理好家庭關系,讓一家人相互理解、互相包容,好好溝通。只有這樣,我們才能過上和諧美滿的生活。
很喜歡電影《飛屋環(huán)游記》中的一句臺詞:
'幸福,并不是長生不老,不是大魚大肉,不是權傾朝野。幸福是每個小小生活愿望的實現,當你想吃的時候有得吃,想被愛的時候有人愛你。'
但愿天下的孩子都能?;丶铱纯?,多陪陪父母,學會換位思考,善待那些辛勞了一輩子的老人。
但愿世界上的每個父母都能安享晚年,吃好一日三餐,過好每一年的四季。
愿每一位老人都能有人陪伴、有人照料、幸福地走完一生。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