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UCN瀕危物種紅色名錄
IUCN Red List of Endangered Species
IUCN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于1963年開始編制,是全球動物、植物和真菌類物種保護現(xiàn)狀最全面、最權威的名錄:
已收錄79837個物種,約占已知物種的5%;
23250個物種面臨滅絕風險,其中903個物種滅絕或野外滅絕;
到2020年預期將收錄至少160000個物種。
物種瀕危都有哪些等級?
根據(jù)種群減少(Population Reduction),分布區(qū)小、衰退或波動(Restricted Geographic Range),種群小并衰退(Small Population Size and Decline),種群非常小或分布范圍有限(Very Small or Restricted Population)和數(shù)量化分析(Quantitative Risk Analysis)這五個標準,紅色名錄將物種劃分為9個等級:
EX | Extinct | 滅絕 |
EW | Extinct in the Wild | 野外滅絕 |
CR | Critically Endangered | 極危 |
EN | Endangered | 瀕危 |
VU | Vulnerable | 易危 |
NT | Near Threatened | 近危 |
LC | Least Concern | 無危 |
DD | Data Deficient | 數(shù)據(jù)缺乏 |
NE | Not Evaluated | 未予評估 |
紅色名錄的都能用來干什么?
紅色名錄收錄的每一個物種,都包括其種群及趨勢、地理分布和棲息地等信息,因此紅色名錄能夠為相應的物種保護工作提供有效的參考和支撐。除此之外,利用紅色名錄這一全球最大的物種數(shù)據(jù)庫,還能開展一系列的分析和研究,比如:
全球100個不為人所知的瀕危物種
世界上最瀕危的25個靈長類物種
氣候變化是對北極熊的最大威脅
誰在制定紅色名錄?
IUCN瀕危物種紅色名錄由IUCN全球物種項目、IUCN物種生存委員會以及相關的合作伙伴共同制定。作為IUCN六大科學委員會中最大的一個,由來自全球超過10000多名專家組成的IUCN物種生存委員會(IUCN Species Survival Commission,SSC),包括了140多個專家組(Specialist Group, SG),覆蓋了哺乳類、鳥類、魚類、兩爬類、無脊椎動物、植物等多個領域。
IUCN SSC和其專家組
紅色名錄和自然保護的未來
在紅色名錄的指導下,全球各界開展了大量的物種及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也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37種哺乳類動物瀕危程度得到改善
5%受威脅哺乳類動物種群有所增加
16種鳥類在過去15年中避免了滅絕
如果沒有這些保護活動,鳥類和哺乳類的瀕危情況將比現(xiàn)在惡化20%
但是,氣候變化、經(jīng)濟發(fā)展和資源開發(fā)依然不斷威脅著地球上的眾多生命。如果沒有更多的保護行動、政策和投入,物種瀕危的情況將不容樂觀。作為全球最大的自然保護網(wǎng)絡,IUCN將繼續(xù)致力于保護我們的生命地球。
轉載自“IUCN”公眾平臺
原文標題:指導野生動物保護五十年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