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味地黃丸由熟地黃、山茱萸、山藥、澤瀉、丹皮、茯苓這六味中藥組成。最早是“八味地黃丸”,見于張仲景的《金匱要略》。后來,宋代名醫(yī)、兒科專家錢乙把八味地黃丸里面的附子和桂枝這種溫補的藥物去掉了,變成了現(xiàn)在的六味地黃丸。適用于腎陰虛 。
僅從歷史醫(yī)家的主張就可以看出,六味地黃丸以滋補腎陰為主;此外,從藥方的組成來看,它可以達(dá)到三陰同補(補腎陰、補肝陰、補脾陰)的效果,比如熟地黃可以補腎陰;山茱萸則是肝腎同補,通過補肝來達(dá)到補腎的目的;山藥能健脾益腎,通過健脾來補后天。由此可以看出,六味地黃丸只適用于陰虛,陽虛者就不適用了。
如何判斷是陰虛、還是陽虛呢?
腎陰虛的典型癥狀是潮熱、盜汗、手心和腳心煩熱、口燥咽干。
偶在電視的健康欄目聽專家講,口鼻生瘡,可以用六味地黃丸涂覆,效果很好。
沒想到,前些天的大雪,早上在戶外鍛煉的時間斷了,把易筋經(jīng)也省略了。又天天喝酒,胃里有火,結(jié)果嘴上真的起了膿包。好像就是要我驗證這個偏方似的。
上星期日起的口瘡,我第二天就找了六味地黃丸【水丸】,只用一粒,在水里嚼爛,涂抹在口瘡上。今天是第三天,真的很神奇!口瘡好了,只留下瘡痂,原本鼓鼓的口瘡現(xiàn)在變的平平的。真是好偏方呀!
因為有了自己的親身體會,才敢在這里寫出來,和朋友分享健康常識。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