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姓是中國人口最多的第二十二位姓氏,尤其在廣東和四川地區(qū)中最有影響。當今羅姓人群大約占了全國人口的0.81%,總?cè)丝诖蠹s在1000多萬。
羅的名義和圖騰:
羅姓的起源與演變:
漢族歹姓出目顓項之后,祝融氏吳回之孫季連,以羊為圖騰的羋部落的首領(lǐng),羋姓之祖,也為春秋時楚人的先祖。夏朝時,季連的后裔羋部落穴熊氏族已經(jīng)活動于有熊氏之墟和熊山之間,地區(qū)大約在今河南中部的新鄭和郾陵一帶。羅氏族分自穴熊氏族,以熊為姓,因善于制造羅網(wǎng),并勤于羅捕飛鳥,而稱羅氏族,他們活動于大別山南北的河南羅山和湖北羅田之間,北靠穴熊氏族。這一地區(qū)森林茂密,鳥類群集,也是大批候鳥南北遷移的重要的中間地帶。直至解放前,這一地區(qū)的農(nóng)民仍保留著圍網(wǎng)捕鳥的謀生職業(yè)和技術(shù)。
在夏朝,穴熊部落進入河南北部的楚丘,今滑縣東,改稱楚部落。商朝初期,楚和羅部落逐漸發(fā)展為國。到了商朝后期,商王武丁征伐夏朝的殘余勢力楚、羅、盧等國,迫使楚、羅、盧等向西遷移,楚遷到今陜西渭河流域的荊山,部落改稱荊楚,羅人遷移到荊楚北面的甘肅正寧縣東的羅山。商朝末,荊楚、羅人追隨周武王討伐商。周武王滅商后分別封楚、羅等國于丹陽、房州。楚氏族越秦嶺,沿漸水南下,到達今河南西南的淅川(古丹陽地),羅氏族跟隨荊楚向東南跋涉,沿漢水到達湖北西北的房縣。此時的羅國是依附于楚國的小國。后來,羅國又東遷到湖北宜城西的羅川城。公元前690年楚武王滅羅國,羅國子孫遂以國名為氏,也有以熊為氏。羅姓有2700多年的歷史。
外族基因的融入:
第二支主要來自外族的改姓。我國的羅姓同其他姓氏一樣,不斷與其他民族交流,互有基因的流動。秦漢時,羅姓已經(jīng)播迂兩廣地區(qū),與古越駱族融合,形成當代廣西的壯族、毛南族等羅姓的先民。向西進入湘西和湘南,與當?shù)赝林炀樱纬赏良易?、瑤族羅姓的先民.再向西進入川東、貴州,成為彝族、布依族、白族等族羅姓的先民。進入云南的羅姓一支進入湄南河下游,建立了羅斛國,成為今泰國人的先民。南方和西南地區(qū)的羅姓少數(shù)民族長期與漢族混居后被同化,成為南方漢族。魏晉南北朝是中國北方地區(qū)民族大融合和中國歷史上人群大遷移的時期。北方的戰(zhàn)亂導(dǎo)致民眾的遷移,使中原百姓中融入了大量的北方民族的血液,羅姓中也流人了外族人的基因。主要的事件有:南北朝北魏鮮卑族破多羅、叱羅、西域斛瑟羅等氏族集體改為羅姓,隨后唐朝時西域曹國人、天竺人進入中國后使用漢姓羅氏,宋朝西夏國黨項族也有羅姓,清朝滿洲八旗姓薩各達氏、羅佳氏、鄂穆綽氏、愛新覺羅氏等氏族的全部或部分改姓羅。這些外族與漢族長期混居后逐漸同化為北方的漢民。
歷史上羅姓的分布和遷移:
先秦時期,羅氏一直活躍在湖北、河南、甘肅地區(qū)。到楚文王時,羅姓族人向南進入湖南的汨羅縣。秦漢時,羅姓已經(jīng)播遷到江西南昌地區(qū),一直到宋朝,羅姓在江西發(fā)展很繁榮,為江西的大姓。隨后羅姓從湖南和江西向南進入兩廣地區(qū),向西進入湘西和湘南,再向西進入川東、貴州、云南。到了唐朝以后,尤其在明朝,羅姓已經(jīng)分布到祖國的大江南北,在廣東、福建、四川等地得到了穩(wěn)定的發(fā)展,清初羅姓進入了臺灣。
宋朝時期,羅姓大約有34萬人,約占全國人口的0.44%,排在第五十二位。江西為羅姓的第一大省,約占全國羅姓總?cè)丝诘?8.8%。在全國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江西、四川、安徽、湖南四省,占羅姓總?cè)丝诘?0%,其次分布于河南、福建、山西、廣西四省,又集中了19%。全國形成了以贛皖湘、四川為中心的兩個羅姓人口聚集區(qū)。
明朝時期,羅姓大約有70萬人,約占全國人口的0.75%,為明朝第二十四位姓氏。宋元明600年全國人口純增長率是20%,羅姓人口增長比全國人口的增長速度要快。由于羅姓主體早在秦漢時期已遷離北方進入江南地區(qū),中國北方幾次戰(zhàn)亂對羅姓的傷害相對要輕。江西仍為羅姓第一大省,約占羅姓總?cè)丝诘?9.4%。在全國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江西、四川、湖南,這三省羅姓大約占羅姓總?cè)丝诘?9%,其次分布于福建、浙江、陜西、廣東、甘肅五省,又集中了33%的羅姓人口。其人口主要由北方向東南、南方遷移,其中向西北的移民也很明顯。全國重新形成了湘贛浙、四川兩大塊羅姓人口聚集地區(qū)。
當代羅姓的分布和圖譜:
當代羅姓的人口已達1000多萬,為全國第二十二位大姓。大約占全國人口的0.81%。從明朝至今600年中羅姓人口由70萬激增到1000余萬,增長達15倍之多,羅姓人口的增長速度高于全國人口的增長速度,自宋朝至今1000年羅姓人口增長率是呈上升的的態(tài)勢。在全國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四川、廣東、湖南三省,大約占羅姓總?cè)丝诘?1%,其次分布于江西、云南、貴州、湖北、廣西、重慶,這六省市又集中了38%的羅姓人口。四川居住了羅姓總?cè)丝诘?7%,為羅姓第一大省。全國形成了云貴川渝、粵桂湘鄂閩贛兩塊高比率的羅姓區(qū)域。在近600年間,羅姓人口流動方向由東部向華中、華北的回遷已經(jīng)大于由北向南和東南的遷移,向西、向南的移民成為主流,同時也出現(xiàn)了向西北河西走廊的流動。
羅姓在人群中分布在長江以南地區(qū)是比較常見的姓氏之一。羅姓在云貴、川渝大部、粵桂、湘贛大部、福建西端,一般占當?shù)厝丝诘谋壤_1.44%以上,中心地區(qū)可達3%以上,其覆蓋面積約占全國總面積的20%,居住了大約63%的羅姓人群。在海南、臺灣、閩浙大部、湘贛北部、川渝北端、安徽南部、河南東南角、陜寧南部、甘肅、青海東部、內(nèi)蒙古西部和北端、黑龍江西北角,羅姓在當?shù)厝巳褐械姆植急壤?.48%—1.44%之間,其覆蓋面積約占全國總面積的20.6%,居住了大約23%的羅姓人群。
羅姓的傳統(tǒng)文化:
郡望和堂號 羅姓的郡望主要有豫章、長沙、齊郡、襄陽、河?xùn)|等。羅姓有與郡望同名的堂號外,還有尊堯、敦睦、丕振、諭德、明德、尊敬、崇彝、嘉德、貽谷、柏林、錦厚、崇文、永祭、歸厚、光裕等堂號,尤以豫章為最著名?!霸フ隆碧锰柕涑鏊纬蟪剂_從彥,羅從彥豫章人,即今江西南昌人,字仲素,從學于“龜山先生”楊時,是大儒程頤、程顥的再傳弟子,他謹慎地遵守老師的教訓(xùn),一心一意傳教朱熹的理學,著有《尊堯錄》,時人稱他為“豫章先生”。
楹聯(lián) 重要的羅姓楹聯(lián)有以下四副:
龜山受學;鳥夢征奇。
清推忠節(jié);明著文莊。
詩耽鄭女;曲感趙女。
鳥跡征奇,藻思發(fā)琳瑯之筆;錢江互瑞,倡言成吳越之功。
家訓(xùn)格言 羅瑞卿,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元勛十位大將中的一位,他不但是位戰(zhàn)功赫赫的將軍,也是一位言傳身教的教育家,他的《示兒》一詩體現(xiàn)了這位軍事家和政治家的胸襟和志向,同時,他語重心長地告誡子女不要忘本,不要脫離群眾,這樣才能永遠立于不敗之地?!妒緝骸罚鹤晕野翚忭毊敻?,群眾關(guān)系即不難。單槍匹馬身勝敵?萬眾一心能擎天。
名人頻率和宗族先賢:
《中國人名大辭典》收入了羅姓歷代名人196名,占總名人數(shù)的0.43%,排在名人姓氏的第五十三位;羅姓的著名文學家占中國歷代文學家總數(shù)的0.45%,排在并列第五十五位;羅姓的著名醫(yī)學家占中國歷代醫(yī)學家總數(shù)的0.49%,排在第四十四位;羅姓的著名美術(shù)家占中國歷代美術(shù)家總數(shù)的0.49%,排在第四十六位。
羅姓名人中最為著名的有西漢名商羅裒,大臣羅珠(為著名豫章羅氏的始祖);晉朝武陵太守羅企生,襄陽太守羅友;北魏屈蛇侯、侍中羅結(jié);唐朝名將燕郡王羅藝,大將羅士信,文學家羅隱,詩人羅鄴、羅虬;元朝醫(yī)學家羅天益;元明之際小說家羅貫中;明朝名士羅圮,哲學家羅欽順,學者羅洪先、羅汝芳;清朝畫家羅聘,曲藝作家羅松窗,湘軍名將羅澤南,太平天國名將羅大綱;近代金石學家羅振玉,革命家羅亦農(nóng);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羅榮桓,大將羅瑞卿,語言學家兼出版家羅竹風,語言學家羅常培,植物生理學家羅宗洛,獸醫(yī)學家羅清生。
羅姓血型:
羅姓人群的血型分布總的是:O型占36.4%,A型占29.6%,B型占26.1%,AB型占7.9%。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