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翻開《唐國史補》,讀到一個細思極恐的小故事,文中主人公叫李勉,曾經(jīng)做過開封尉。故事的名字叫《故囚報李勉》。
全篇很是簡短,不足三百字,但字里行間透著荒唐輾轉(zhuǎn)的世道人心,讀之忍不住令人脊背發(fā)涼大汗淋漓。
故事上半段的大意是,李勉為官時曾救下一個囚犯的性命,多年后李勉路過某地偶遇此囚犯,囚犯欣喜之余與妻子商量該如何報答恩公。
妻子說,“送他一千匹絲帛可以嗎?”囚犯不答應,強調(diào)是救命之恩。
妻子又說,“兩千匹可以嗎?”囚犯仍是覺得不夠。
于是妻子便說,“如果是這樣,那不如殺了他吧?!?/p>
情節(jié)至此幡然轉(zhuǎn)折,令人大驚失色。當年文學大家木心讀至此感慨頗深,他說此故事對婦人的心理描寫之深刻,可媲美文學巨匠莎士比亞,連司湯達、陀思妥耶夫斯基這類大家讀到此文也必定會拍案叫絕。
故事還在繼續(xù),設身處地,如果各位將自身植入故事其中,面對妻子此番言語,你會作何反應?是當場義正言辭暴跳如雷揚起巴掌狠狠扇爛這個狠辣的婦人,還是彼此會心一笑一拍即合相攜去準備二兩砒霜一把斧頭?
故事里,囚犯選擇了第二條路,他深覺婦人言之有理,意欲殺之。不過囚犯家有位仆人憐惜李勉,私自助他逃命,最后囚犯夫妻宿命般的被俠義的劍客所殺。
此文讀來,上半段寫的是人心,下半段描的是傳奇。人心是赤裸直接的,傳奇卻是刻意杜撰的。如果真的是在現(xiàn)實里,故事會在李勉被殺后戛然而止。哦,或許不會戛然而止,或許還會有那對賊公賊婆的一番掩門相慶,終于不欠這天大的人情了,心里爽極!睡覺踏實!來,干了這杯舒心酒!
但無論如何,不會出現(xiàn)俠客所謂替天行道嫉惡如仇的戲碼。大家都挺忙的,生活都挺不容易的,誰肯為誰出頭?且這還是要白刀子進紅刀子出的晦氣事,法律也不允許。
02
中國人講究聞弦歌而知雅意,課本也總講究來個“請說明作者原意”,所謂附庸風雅,茶余飯后閑來無事,我們不妨也來對此故事的深意(或許根本不存在)探究一二。
升米恩,斗米仇,常施小善,莫施大恩。
人性的七宗罪里,貪婪是重中之重,這在升米恩斗米仇的故事中可以得到淋漓盡致的演繹。一升米可以養(yǎng)恩人,一斗米養(yǎng)出的卻是仇人。
若一個人有急困,你提供舉手之勞,他會對你感恩戴德,時常人前人后念叨你的好。若你時時出手相助,周而復始長此以往,形成思維定式與行為習慣,偶爾一次的力所不能及,便會惹來對方的責備與埋怨,甚至是反目成仇恩將仇報。
你委屈、憤慨、怨懟,長恨人心不如水,一腔熱情空交付不說,還平白無故招惹了忘恩負義的白眼狼,可是你真的有那么無辜嗎?
人性無善惡,所謂的善是后天培養(yǎng)的,惡也同樣需要培育的器皿,而你,就是糊里糊涂充當了惡的器皿的那個人。是你沒有把握住人與人之間交往的度,過度就意味著插入,你平白插入他人的生活,便應負有責任,而且你一旦插入,便再也不能全然而退。
人人心中都有自己的安全距離,你以善意的姿態(tài)進入,無意間強行打破安全距離,便要為此承擔后果。從交往的意義上講,升米恩是乍見之歡,斗米仇便是久看之厭,無論何種情形,均是因為距離。
所謂君子無罪,懷玉其罪,轉(zhuǎn)換一下,也可以說是君子無罪,施恩其罪。這里的恩,特指大恩,長期的恩,變味了的恩,今生都無以為報的恩,時常令受恩者轉(zhuǎn)輾反側(cè)睡不著覺的恩。
常施小善是智慧,久施大恩是罪過。畢竟這個世上沒有那么多的《鎖麟囊》,施恩莫望報的薛湘靈不多,滴水恩當涌泉報的趙守貞更是少見。
03
良心成本與經(jīng)濟成本的失衡,更易導致犯罪。
李勉對囚犯所施的恩,是救命之恩。救命之恩,該如何報答呢?
舊式小說里,你若對女子有救命之恩,女子多數(shù)會為奴為婢以身相許,若對男子有救命之恩,男子多數(shù)要為恩公做牛做馬獻上一生。而無論是獻身,還是獻生,這樣的經(jīng)濟成本都太過于龐大了,它龐大到可以令受恩者起了一念殺機。
對于故囚而言,恐怕一萬匹絲帛都不足以報答李勉的恩情,可是他愿意傾全家之財去報答多年前的救命之恩嗎?顯然,他不愿意。
他習慣了安逸舒適的生活,他早已不是當年落魄的囚犯,他使奴喚婢有了身份與地位,可是隨著恩公的到來,他可能會失去這一切。
可以說,李勉對于他而言,明里是恩公,潛意識里卻是催命符,是不堪回首的過去,是忐忑未卜的將來。他深知給予所有均不足報答大恩,又怕恩公獅子大開口對自己漫天要價,索性咬緊牙關心一橫,寧可違背良心,也要充當大惡人。
當良心成本與經(jīng)濟成本失衡時,人就會作惡。因為良心只是種情緒,時間久了自然淡化,而財富卻是身家性命,絕不可舍的。
成本屬于經(jīng)濟學范疇,但它是個無孔不入的詞語。犯罪成本、良心成本、愛情成本、生活成本、死亡成本,真是處處都離不開成本。而這從本質(zhì)上說明,人類是以經(jīng)濟形態(tài)存在的。
如果李勉懂點經(jīng)濟學,恐怕就不會與故囚熱切相逢話當年了。
04
表面猶豫不決的人,往往內(nèi)心早有主意
故事原文里,當婦人提出“不如殺之”之時,作者用精練的四個字寫到“故囚心動”。每每讀至此,都仿佛能看見一場電影般的畫面。
廂房密室昏暗如豆的光暈下,眼角精明的婦人頻頻試探,故囚皆凝眉搖頭,口中嘆息,滿臉一副救命大恩不足為報的沉重模樣。而婦人口中如驚雷般的“不如殺之”令他猛然醍醐灌頂,他立即點頭應允,嘴角悄然隱現(xiàn)一絲不經(jīng)意的蔚然得意。
知夫莫若妻,而故事里的故囚之妻又是那般的通透世故,定是早看穿了夫君的內(nèi)心。只是他作為一家之主,早已習慣了虛偽與深沉,就像岳不群那般,滿口的仁義道德,實則內(nèi)心腐朽不堪。
他口口聲聲不足為報,下一秒?yún)s忽而心動,這樣的神轉(zhuǎn)折讀來大有深意,既可笑又荒唐。
人在什么時候會猶豫?是內(nèi)心對眼前的論斷和主意都不滿意的時候。為此,人們甚至發(fā)明了占卜或者扔硬幣的方式。而忽然有一個稱心如意的提議像光柱一般照進他的內(nèi)心時,他怎會不心動?
所以,故囚是早生殺機的故囚,故囚之妻只是充當了一次男人的心理蛔蟲。當然這樣的蛔蟲是惡的,它因貪念而起,最終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價。
從小很喜歡聽單田芳老先生的評書,書里常常能聽到故囚之類的影子。如開國之皇設計追殺功臣,惡徒背信棄義屠師斷情等等,想來皆是有著相同的道理。
功臣功高蓋主,惹來朝野忌憚,皇帝故作偏聽偏信,實則早就拿定了絕殺的主意。徒弟身受師傅大恩,但早已功成名就不堪受制于人,索性假意遭人蠱惑欺師滅祖。諸種此類雖然細思極恐,但從人性心理角度來讀,并不難理解。
只是富貴五更春夢,世事一場浮云,命運最終不會饒恕大奸大惡之輩,也不會虧待我等良善之民??葱≌f讀史書,也權(quán)當是聽了一席警世恒言,明心凈意罷了,為人處世的仁義禮智信,溫良恭儉讓仍是要傳襲的。
因為無論世事人心如何變更,我們都要常懷感恩之意,常伸助人之手,這才是為人本分,只要這本分適宜就好。
著作權(quán)歸作者所有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