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zhuǎn)載自公眾號:
壹點靈心理(ID:yidianling0)
朋友在火車上遇到一個同專業(yè)的男生,非常難得。
她讀的是雕塑系,就業(yè)方向很小眾,難得碰上一個也從事雕塑行業(yè)的人,她很期待能與對方發(fā)展成合作伙伴關系。
男生主動留了聯(lián)系方式,她時不時主動跟他聊天。
最開始只是行業(yè)探討,慢慢地,男生開始打探她的情史、家世。
朋友坐火車離開的前一晚,他邀請她去自己家做客。
這可把朋友嚇壞了,連連澄清:“我對你沒有那個意思?!?/p>
男生莫名:“那整天跟我聊什么?”
朋友急了:“我只是想跟你交個朋友!”
男生火了:“我又不是來跟你交朋友的!”
朋友咂摸了一下,男生的意思恐怕是:
打從一開始接觸,他就不是抱著發(fā)展友誼的心態(tài),而是抱著發(fā)展成男女朋友的心態(tài),并且認為她也是如此。
圖/Pexels
用最近很火的一個詞來說就是:男生有“性緣腦”。
所謂“性緣腦”是指,覺得兩人的一切互動,都是兩性交鋒初期的試探,兩人的未來,只有“陌生人”和“談對象”兩種可能。
這種現(xiàn)象在女生身上也不少見。不少女生在面對異性時,遠不如和同性交往時放得開,究其原因,也可能是“性緣腦”在作祟——
一不小心,把自己放在了被挑選、凝視的位置上。
和異性相處時,總是第一反應帶入“戀愛關系”,是“性緣腦”的最直接表現(xiàn)。
可別覺得它無關痛癢,嚴重起來,真的會影響整個社交體系。
圖/Pexels
什么是“性緣腦”?
先來看看三個場景。
場景一:
一起上體育課,你和某同學聊得不錯,下課后他幫你買了瓶水。
本來兩人氣氛很自然輕松,你接過水,突然緊張扭捏起來。
“他什么意思?”
“為啥這么照顧我?”
“難道他是要追我?”
無數(shù)個問號涌入腦海,你全身的血液涌上臉蛋,變得通紅,于是故意不去看男生。
往后再遇到他,也刻意避開,生怕他誤會你對他有意思,讓他對你有“非分之想”。
圖/Pexels
場景二:
你在聚會中遇到一個男人,舉止非常紳士友善,你們順路回家,他幫你開門、打車。
你覺得兩人氣氛很不錯,你對他有些好感,對方肯定也對你有這個意思,不然干嗎獻殷勤?
于是,你偷偷打聽了他的微信。
加上之后你才發(fā)現(xiàn),原來他經(jīng)常在朋友圈曬老婆孩子,是一個十足的“寵妻狂魔”。
“已經(jīng)結(jié)婚了還對其他女性示好?算什么好男人!”
從此以后,你看見他一次,就在心里罵他一次。
無論他之后對你如何友善,你都對他的印象差到極點。
圖/Pexels
場景三:
你在同學會上邂逅了小學同桌,兩人聊陳年往事,互相吐槽黑歷史,非常輕松舒適。
當你工作遇到困難,找他吐槽,他也第一時間幫你出謀劃策,安慰你的情緒。
“有這樣一個朋友真難得。”你很珍惜這段友誼。
可突然有一天,他點贊了你的自拍,還留下曖昧評論:“真是個讓人心動的美女?!?/p>
你尷尬不已,想了半天也不知道該如何回復他。
圖/Pexels
再跟他聊天時,這條評論變成你心底的一個結(jié),每當他透露曖昧意思,你總會想起這件事。
“本來聊得挺愉快的,現(xiàn)在怎么會這么尷尬?唉,看樣子我們不適合做朋友?!?/p>
雖然萬般不舍,但你實在不知道拿他怎么辦,只能痛下決心,斬斷發(fā)展。
▽
這三個場景,你或你身邊的人一定都經(jīng)歷或體會過其中一兩個。
而造成這三個困境的,正是“性緣腦”思維。
“性緣腦”,其實是一種父權(quán)制下的性別處境。
當“性緣關系”凌駕于其他關系,人們面對異性時,腦子里就只有兩句話:
“處對象嗎?”
“作為潛在對象,我該給你打幾分?”
原本兩人之間有無數(shù)交流話題,卻因為“性緣腦”而被困在這兩句話里打轉(zhuǎn)。
由此可見,“性緣腦”強化了性別,弱化了個體,使人難以真誠尊重異性,也難以發(fā)展出多樣化的社會關系。
圖/Pexels
男女“性緣腦”的差異
“性緣腦”之所以關上了發(fā)展多樣化關系的門,也跟兩種性別有關。
第一種是男性。
心理學家Sarah Murray研究發(fā)現(xiàn):
94.6%的男性都希望在親密關系中,感受到自己被異性渴望。
也就是說,男性更希望女性對自己有興趣。
加上男性天性比較理性,和異性相處時注重邏輯順序,所以不會感性地表達心聲,更愿意在聊天中摻雜兩性相關的試探。
比如,在心里腦補:“她對我笑了,一定是對我有意思。”
調(diào)侃單身女同事:“氣色這么好,是不是交了男朋友?”
戲弄感興趣的女生:“臉這么臭,是不是被男朋友甩了?”
圖/Pexels
而女性的“性緣腦”,更多表現(xiàn)為一種“擇偶上癮”。
比如,遇到一個異性,無論是否單身,都會條件反射在腦子里打分。
“胡子拉碴不修邊幅,我最討厭這種類型的男人了!”
“說話好直接,怎么能這樣對女生說話?我絕對不會選他做男友。”
“好矮,真虧他老婆看得上他?!?/p>
Brody等人研究發(fā)現(xiàn),女性體驗到的情感比男性更強烈多變,但比起激情,她們更看重忠誠。
為了保護自己不受傷、不吃虧,女性擇偶更加謹慎,有些還動不動就在身邊男性身上“練習打分”。
“性緣腦”發(fā)作起來,就會把“處對象”當成和所有男性關系的終點。依據(jù)一個男人能不能跟自己談戀愛,來判斷要不要和對方發(fā)展關系。
然而,隨著年紀閱歷增長,男女都會因為“閱人無數(shù)”,變得更加理性、客觀。
當他們意識到“異性朋友”的重要性,就會慢慢對“性緣腦”產(chǎn)生懷疑。
就像《海洋奇緣》中的莫阿娜和毛伊。
莫阿娜是迪士尼公主系列中,唯一一個和異性發(fā)展純友誼的女孩。
她和毛伊,一個是部落酋長,一個是被貶神仙。
莫阿娜需要他幫助自己,挽救部落危機;
毛伊也需要她幫助自己,重拾神仙身份。
因為這個出發(fā)點,他們首先看到的是對方身上性別之外的價值。
在互幫互助中,毛伊看到了莫阿娜的勇敢和熱忱,為了救他獨自挑戰(zhàn)深海怪獸。
莫阿娜也看到了毛伊的善良和無私,他替人類做了很多好事,卻從不求回報。
漸漸地,他們對彼此產(chǎn)生真誠的友誼。
當兩人達成目標,各自踏上屬于自己的人生旅程時,關系沒有因此結(jié)束。
他們?nèi)匀恍南当舜?,毛伊化作老鷹盤旋在莫阿娜身邊,即使分開,他也是她最忠實的朋友。
這樣真誠互助的友誼,其實和愛情一樣可貴,甚至比愛情更加珍貴。
因為愛情只存在于“親密關系”這一種關系里,而友誼可以存在于同事關系、伙伴關系、上下級關系、合作關系等多種關系里。
而一個人能夠發(fā)展多樣性關系,標志著他真正成熟了:
內(nèi)心通達理性,精神格局不斷延伸,讓內(nèi)在充滿力量。
圖/Pexels
如何調(diào)整自己的“性緣腦”?
可能你要說,我也不想動不動就想到那方面,我也想和異性做朋友,但“臣妾”做不到呀!
其實,很多人并不是無法控制“性緣腦”,而是沒有掌握方法,不知道怎么跟異性正常交往。
對此,不妨參考以下三個建議:
第一,意識到判斷對方作為男人/女人的魅力之前,對方首先是個人。
人與人交往的基礎,是“互惠”。
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nèi),做一些對對方有幫助,同時對自己也有幫助的事,有助于建立人與人的真誠關系。
比如,提醒對方東西掉了,打聽對對方有益的消息,互相查漏補缺。
這些微不足道的小事,恰恰是了解一個人秉性的最好途徑。
當你覺得對方秉性不錯,再去判斷是與之做朋友,還是做戀人。
第二,重視建立朋友、搭子、同盟、伙伴、合作對象關系。
發(fā)展多樣性關系,其實能讓你的社交變得更加簡單。
之前在網(wǎng)上看到,一個姑娘抱怨跳槽之后,女性飯搭子沒了,換了一個男性飯搭子。
男性飯搭子特別能吃,AA時,她頗有微詞。
但因為兩人沒啥利益牽扯,她索性直說了。
男性飯搭子也很干脆,表示以后自己可以多付點。
這一番操作,讓她覺得男性飯搭子性格蠻耿直的,她愿意繼續(xù)跟對方保持“搭子關系”。
圖/Pexels
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就是這樣,都是從淺層關系開始,逐漸了解彼此,一點點磨合進入深層關系,也就是好友關系。
我們可能與某人一直停在淺層關系里,也可能與某人發(fā)展成摯友。
正因為人與人之間有如此無限的可能,社交才是一門堪稱“藝術”的學問。
第三,多參與社交,培養(yǎng)多樣化興趣愛好,豐富自己的閱歷。
如果你對異性的了解,只停留在偶像劇、劇情片和言情小說里,面對真實的異性時,就會充滿刻板印象。
比如,會覺得“男性就應該……”“女性就應該……”。
但現(xiàn)實中的男性,可能內(nèi)心也很細膩,比女人還感性;
現(xiàn)實中的女性,也可能很剛強,比男人還耐抗。
以刻板印象為標準跟異性打交道,不但很容易碰壁,讓人覺得不真誠,還會導致一些誤會。
圖/Pexels
因此,我們要多參加各式各樣的聚會,哪怕不聊天,只是聽一聽異性在講什么;
多嘗試各式各樣的愛好,過程中主動接觸一下異性,哪怕只是聊一嘴;
多豐富自己的閱歷,參加讀書會、展會、分享會等團體活動,和志同道合的異性打交道。
很快,你就會發(fā)現(xiàn),用能不能談戀愛來判斷一個人,實在太膚淺狹隘了。
放下濾鏡,打開自己,你才會知道跟誰在一起更開心、更有益。
無論男女之間有沒有純友誼,其實都不影響我們與異性做朋友。
人性固然多變,但只要心智足夠成熟,友誼可以長青,使我們從中源源不斷受益。
本文轉(zhuǎn)載自公眾號:壹點靈心理,關注個人成長,壹點靈讓你離自由更近一點。作者:芒來小姐
聯(lián)系客服